3月21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注意到,自1月29日證監會發布了對成都趣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趣睡科技”)註冊階段二次問詢問題以來,至今趣睡科技尚未回覆。

近年來,多家小米生態鏈企業接連IPO,其中,九號公司、石頭科技先後登陸科創板;華米科技、雲米科技等也在美股上市。但去年以來,多家小米生態鏈公司IPO並不順利,而趣睡科技也表示當前已降低對小米集團銷售並擴展其他銷售渠道。

收到證監會二次問詢,小米京東均爲前五大客戶

天眼查App顯示,趣睡科技成立於2014年10月22日,註冊資本3000萬元,法人代表爲李勇。目前,其大股東爲李勇,持股32.66%。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趣睡科技主營業務爲易安裝傢俱、家紡等家居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同時還披露,公司所有產品均採取外包生產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集團關聯方順爲投資和天津金米投資入股發行人,公司將小米電商平臺作爲主要銷售渠道。

在二次問詢中,證監會要求,發行人對公司主營業務的定位和描述是否真實、準確進行說明,並說明公司在小米平臺銷售、推廣、返利等方面是否存在特殊待遇或優惠。對比分析公司在主要電商銷售平臺上的銷售政策是否存在差異。此外,證監會還要求如有,發行人需分析公司對小米是否存在依賴,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情況,主營業務是否具有穩定性和持續性。

記者從趣睡科技招股說明書瞭解到,趣睡科技產品主要通過線上渠道進行銷售,報告期內小米集團和京東集團均爲公司的前五大客戶,小米集團2020年度爲發行人前五大供應商,京東集團2020年度和2021年1~6月爲發行人前五大供應商。小米集團爲公司關聯方,京東集團之關聯方京東數科爲公司股東。

近年來逐漸減少關聯交易,期間費用出現增長

據瞭解,報告期內趣睡科技爲減少關聯交易降低對小米集團銷售並擴展其他銷售渠道,且自2019年起 B2B2C模式下小米商城減少對非米家系列產品的採購,導致報告期內公司對小米商城的銷售收入呈現一定幅度下降。B2C模式下報告期內通過小米有品和京東商城實現的收入佔比分別爲 52.19%、58.46%、57.45%和 53.46%,維持相對穩定但較高比例水平。

公司作爲最早與小米系列平臺合作的品牌方之一,一直通過直接向小米集團銷售產品以及在開放電商平臺小米有品進行自主銷售的模式與小米集團合作。報告期內,公司來自小米系列平臺的收入分別爲38,570.56萬元、41,785.71萬元、32,743.51萬元和14,676.30萬元,收入佔比分別爲80.33%、75.69%、68.43%和65.37%。

據瞭解,儘管報告期內趣睡科技通過小米系列平臺實現的銷售佔比有所下降,但現階段公司主要運營平臺仍爲小米系列平臺,運營平臺相對單一。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趣睡科技減少與小米公司的關聯交易,其期間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及財務費用,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1~6月期間費用分別爲9,051.91萬元、10,458.02萬元、5,942.92萬元和2,878.36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爲18.85%、18.94%、12.42%和 12.82%。2018~2019年公司期間費用率逐年提升,若將2020年度和2021年1~6月產生的運雜費還原至銷售費用,公司2020年度和2021年1~6月期間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爲19.53%和19.89%,報告期內呈現持續增長趨勢。

以“科技立業”爲願景,研發費用不超過2%

趣睡科技在其公司介紹中稱,該公司自創立之初即以“科技立業”爲願景,在產品研發中融入科技創新元素,強調產品的科技屬性。

但從招股書看,趣睡科技的科研費用佔比並不算高。招股書顯示,趣睡科技在報告期(2018~2020年)各期研發費用分別爲533.53萬元、630.92萬元和614.86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1.11%、1.14%和1.28%。除了研發費用佔比較低,趣睡科技真正具有“含金量”的發明專利也少。招股書中顯示的126項專利均爲實用型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而非發明專利。據瞭解,實用型新型專利和外觀專利的授權門檻遠低於發明專利。

值得注意的是,趣睡科技申請上市募得資金中將有1.9億元用於建設家居研發中心,其中涉及建立新材料、新工藝以及新結構研發中心,引進材料和結構領域的專業人才等。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許曉芳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錢佳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