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證券基金經理白冰洋在管理中銀證券優勢製造股票基金運作過程中未能勤勉盡責,被上海監管局出具警示函

近期,中國證監會上海監管局官網披露的一則警示函,揭開了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銀證券,601696.SH)基金經理白冰洋在管理基金過程中的違規行爲。

公告顯示,基金經理白冰洋因在管理中銀證券優勢製造股票基金運作過程中未能勤勉盡責,導致該基金在2021年10月28日當日未能保持不低於基金資產淨值百分之五的現金或者到期日在一年以內的政府債券。上海監管局決定對白冰洋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除此之外,《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中銀證券旗下權益類基金髮展稍顯滯後。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該公司旗下公募基金規模爲1253.24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規模僅爲58.89億元,佔比只有4.7%。

旗下基金經理收警示函

近期,中銀證券旗下基金經理因管理基金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爲收到一則警示函。

上海監管局發佈的《關於對白冰洋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顯示,作爲中銀證券優勢製造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經理,白冰洋在基金管理運作過程中未能勤勉盡責,導致基金在2021年10月28日當日未能保持不低於基金資產淨值百分之五的現金或者到期日在一年以內的政府債券。

《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開放式基金應當保持不低於基金資產淨值百分之五的現金或者到期日在一年以內的政府債券,以備支付基金份額持有人的贖回款項,中國證監會規定的特殊基金品種除外。

根據相關規定,上海證監局決定對白冰洋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就此,中銀證券對《投資時報》表示,2021年10月28日,中銀證券優勢製造股票基金由於市場波動和申贖等原因,當日持有的現金或到期日在一年內的政府債券略低於基金資產淨值的要求比例。而在下一個工作日,該指標已恢復正常。該事件未對基金資產造成損失,對基金正常運作和份額持有人利益也無不良影響。

該公司還提及,已要求基金經理嚴格落實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專業審慎、勤勉盡責,切實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

此次處罰中涉及的中銀證券優勢製造股票基金成立於2021年7月8日,首募規模爲3.16億元,有效認購戶數爲5386戶。其中,中銀證券從業人員認購該基金的額度爲548.56萬元,佔基金總份額的1.73%。

值得一提的是,中銀證券優勢製造股票基金曾發佈延長募集期公告。公告顯示,該基金於2021年5月31日開始募集,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2021年6月25日延長至2021年7月2日。

在中銀證券優勢製造股票基金成立3個月之後,該基金在2021年10月8日開放日常申購、贖回、定期定額及轉換業務。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該基金管理規模只剩下1.63億元。

管理規模縮水的同時,中銀證券優勢製造股票基金業績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2日,該基金A/C類份額今年以來回報率爲-3.02%/-3.11%,成立以來回報爲-7.07%/-7.34%。

除了中銀證券優勢製造股票基金外,基金經理白冰洋還管理着中銀證券價值精選、中銀證券健康產業、中銀證券聚瑞A/C3只基金(各類份額合併計算,下同),在管基金規模合計爲6.32億元。

權益基金規模不足6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中銀證券於2015年8月獲批公募牌照,經過幾年發展,該公司公募基金規模已經突破千億關口,但旗下權益基金規模不足60億元。

具體來看,截至去年四季度末,中銀證券旗下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合計爲1253.24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規模僅爲58.89億元,佔比爲4.7%。

2021年,中銀證券先後成立11只基金。有5只爲主動權益類基金,其中4只首募規模不足4億元。譬如成立於2021年12月24日的中銀證券遠見價值A/C,首募規模僅爲2.52億元。

另外,今年以來中銀證券成立了一隻偏股混合型基金——中銀證券成長領航A/C,首募規模爲2.97億元。

中銀證券表示,今年以來,隨着市場調整持續,公募基金新發募集降至冰點,首發規模大幅縮水。Wind數據顯示,1—2月全市場基金髮行份額僅爲1042.09億份,約爲去年同期的1/8,爲8年來最低水平。

“新基金髮行規模縮減,去年就已初見端倪。在中銀證券內需增長髮行的2021年10月,新基金髮行市場降溫已現,基金髮行速度整體放緩,銷量也不及預期。全市場基金10月單月發行份額僅716.3億份,繼2019年7月來首次跌破1000億份,僅10月當月就有5只基金募集失敗。”中銀證券稱。

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該公司旗下共有38只基金,有中銀證券安澤A/C、中銀證券優選行業龍頭A/C、中銀證券匯享定期開放、中銀證券科技創新3年封閉運作等13只產品規模較2020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縮水。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成立的新基金也無法逃脫規模縮水的“命運”。剔除因成立時間較晚無法統計2021年末規模的中銀證券遠見價值A/C、中銀證券恆瑞9個月持有A/C、中銀證券內需增長A/C 3只基金後,有中銀證券瑞盈A/C、中銀證券安業A/C、中銀證券安灝A/C、中銀證券優勢製造A/C等6只基金規模較首募規模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以中銀證券精選行業A/C爲例。該基金成立於2021年1月20日,首募規模爲22.23億元,截至2021年末規模已下降至15.51億元,減少6.72億元。

作爲該公司旗下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單隻規模最大的產品,中銀證券精選行業A/C業績表現欠佳。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2日,該基金今年以來、近一年收益率分別爲-13.96%/-14.02%、-8.3%/-8.65%;該基金成立以來總回報爲-20.66%/-21.02%。

截至3月22日,中銀證券旗下可統計今年以來收益率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共有12只,有11只年內業績告負,佔比達到91.67%。其中,中銀證券內需增長A/C、中銀證券均衡成長A/C、中銀證券優選行業龍頭A/C、中銀證券祥瑞A/C等8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今年以來淨值跌幅超過10%。

中銀證券稱,今年以來,股債雙雙震盪調整,市場大幅回調,投資者信心嚴重受損。在此背景下,全市場基金產品業績與新發基金規模雙雙受到極大衝擊,公司基金產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部環境的影響。

該公司還強調,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

中銀證券旗下年內淨值跌幅超10%的主動權益類基金

數據來源:Wi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