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編輯 史正丞)訊,轉眼間2022年的一季度即將落幕,在地緣衝突、疫情、利率環境變化等因素衝擊下,美國IPO市場徹底陷入冰封。更重要的是,即便在不久之後迎來新一批上市公司,市場的偏好也已經發生了180°轉變。

根據數據機構Dealogic的統計,截至3月22日年內美股只有22家通過傳統方式完成IPO的公司,一共募集資金23億美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去年同期已經有79家上市公司從美國交易所募得360億美元的資金。

坐等“大玩家”測試水溫

知名私募KKR證券資本市場主管David Bauer此前也對媒體透露,包括公司投資的標的在內,眼下美國交易所門口擠了非常多的公司等待上市。

但大多數公司都只是停在門口張望。包括食品公司喬巴尼等已經將擬上市的日期推後至今年下半年;而中國投資者更熟悉的“散戶大本營”Reddit雖然此前已經祕交上市申請,但目前的計劃只是持續更新數據,並不急着出列敲鐘。

對於一向高度情緒化的IPO市場而言,重啓熱度的首要工作就是推出一次吸引衆人眼球的大型IPO。目前銀行家和律師的共識是,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破冰”的公司必須實現穩定盈利,體量也不能小,募資至少在5億美元以上,同時也得是自身行業中的“必買股”

根據這個標準,潛在的對象也浮出水面。根據知情人士透露,在市場環境允許的情況下,此前公開交表的知名隱形眼鏡生產商博士倫可能選在五月完成IPO;另一家則是英特爾分拆的自動駕駛概念股Mobileye,估值可能接近500億美元。

“熱炒股”風口轉向

在過去的兩年裏,一批仍未盈利但善於講“成長故事”的IPO獲得熱捧。但隨着這一批企業令持有者損失慘重,後來者講故事的難度也在陡增。

根據富國銀行統計,包括去年大火的電動車概念股Rivian和零售券商Robinhood Markets在內,2021年融資超過5000萬美元的企業目前較IPO價格平均折價30%,其中仍在虧損的上市公司平均折價達到46%,而盈利股的平均跌幅只有11%。

富國銀行證券資本市場聯席主管Craig McCracken解讀稱,以往我們會 “爲了增長不惜一切代價”,但現在人們更願意關注安全一些的股票。McCracken同時表示,IPO市場解凍的跡象可能來源於現有上市公司的增發,如果這些交易進展順利,將會爲後面的IPO鋪路。

對於一些熱門賽道的公司而言,不急於上市的另一層原因在於一級市場的流動性依然充裕。金融科技公司Acorns Grow本月早些時候剛完成一輪3億美元的融資,該公司今年初剛宣佈取消原定的反向收購上市,私募股權公司給到的估值也要高於二級市場。這也反映出公開上市也不是企業最嚮往的渠道了。

不過據《華爾街日報》援引法律界人士表示,大多數向SEC密交上市申請的公司仍然在維持相關流程,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整個上市過程中約三分之二的法律和管理費用都已經用在提交申請前的準備流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