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規模再創新高,債基和貨基依然是增長主力。

3月25日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發佈了最新的公募基金市場數據,截至2022年2月,我國境內合計152家機構管理了9491只公募基金產品,上述產品資產淨值合計26.34萬億元,紛紛創下歷史新高。

2月公募基金總份額增加0.39萬億份,合計達到23.2萬億份,其中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依然是總規模增長主力軍,混合型基金份額意外縮減,QDII資金在越跌越買。

公募基金資產淨值連增5個月,單月增加0.47萬億元

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8家,其中,外商投資基金管理公司45家,內資基金管理公司93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1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家。

相比2022年1月,2月份公募基金管理人數量增加1家,即泉果基金。泉果基金屬於國內第23家個人系公募,由王國斌、任莉、姜荷澤、李雲亮以及四家員工持股平臺共同發起,其中王國斌和任莉兩人均在泉果基金中出資3500萬元,各自持股35%。

截至2022年2月末,上述合計152家機構管理了9491只公募基金產品,資產淨值比1月份增加0.47億元,合計26.34萬億元。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同比2021年2月末增長20.93%,環比2022年1月增長1.7%。

中國公募基金資產淨值連續增長5個月,排名或可繼續佔據全球排名第四。

根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最新公佈數據,截至2021年年末,全球受監管的開放式共同基金(對應我國的開放式公募基金)總規模爲71.05萬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爲452.86萬億元。分國家來看,截至2021年年末,規模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爲美國的34.15萬億美元、盧森堡的6.64萬億美元和愛爾蘭的4.61萬億美元。中國開放式公募基金(FOF除外)總規模爲3.53萬億美元,佔全球總規模比例爲4.97%,規模位居亞洲第一,全球第四。

具體來看,開放式基金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型基金和QDII型基金的資產淨值規模均實現不同程度增長,具體分別爲2.46萬億元、5.7萬億元、10.34萬億元、4.51萬億元和0.24萬億元,環比前一個月變動幅度爲2.09%、0.54%、2.94%、2.39%和2.37%。

公募基金總份額單月增加0.39萬億份

中國公募基金份額數量仍在不斷增加,單月份額增加0.39萬億份,2月底份額合計達到23.2萬億份,創歷史新高。

產品數量來看,公募基金產品數量達到9491只,環比前一個月淨增加63只,不及1月份淨增加的140只,主要受春節假期及新基金髮行遇冷導致的基金產品新發數量大幅縮減有關。

除QDII基金外,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基金產品數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長。2月份,混合型基金數量共計淨增加38只,是當月新成立基金的主力。

2月QDII基金數量減少1家至198只。海外市場行情表現不及預期,拖累QDII基金表現,國內首隻跟蹤標普中國A股低波紅利指數的QDII基金成立不足3年即宣佈清盤退市,該基金也是2月份清盤退市的唯一一隻基金。

Wind數據顯示,以基金成立日作爲統計標準,2月新成立基金髮行份額合計爲337.67億份,相比1月份大幅縮水71.58%。單隻基金髮行份額也從1月的8.03億份下跌至2月的5.36億份,爲近期以來的最低水平。從發行結構來看,2月債券型基金的平均發行份額總體略高於1月。從募集結果來看,投資者對更爲穩健的債券型產品投資更加青睞。2月基金髮行份額超過10億份的多爲債券型。

值得一提的是,2月份合計有5只基金宣佈發行失敗,包括2只權益類ETF、2只債券型基金和1只混合型基金。

債基和貨基成增長主力

份額來看,除混合型基金份額縮減0.36%外,股票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型基金和QDII型基金的份額環比前一個月均實現增長,增速分別爲0.94%、2.94%、2.59%和7.17%。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1月份市場調整期,各類型基金份額不減反增,而2月份在僅創業板指數出現微跌的情況下,混合型基金總份額卻環比1月份減少150.53億份,不排除這類贖回資金成功躲避了3月份市場的大幅下跌。

作爲公募基金兩大重要類型,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依然是2月份基金總規模增長的主力軍,2月資產淨值分別增長2952.25億元和1054.4億元,是當月增長超千億元的2個類型。

基金分析人士認爲,2022年開年以來市場波動加劇,投資者逐漸降低投資預期,追求低風險資產。海內外影響市場走勢的因素較多,避險資金的配置需求較高,助推了債基和貨基等穩健型產品的份額增加。

2月份QDII基金份額增幅雖然達到7%以上,但是總份額較少,僅有2076.08億份,而資產淨值卻僅增長2.37%,說明受海外中概股持續回調影響,資金在越跌越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