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綠色週報|33家上市公司暴露環境風險 中國鋁業旗下企業未按時足額清繳碳排放配額

每經記者 宋可嘉    每經編輯 陳俊傑    

凱衆股份首登環境風險榜、穗恆運A旗下兩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邁過環評關……2022年3月第三週,哪些上市公司的環境保護與信披責任亮起了紅燈?又有哪些企業項目獲得環評綠燈?且看A股綠色週報第68期。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領域知名NGO公衆環境研究中心(IPE),自2020年9月起,基於31個省市區、337個地級市政府發佈的環境質量、環境排放和污染源監管記錄等權威數據來源,每週收集剖析中國數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數萬家公司(包括分公司、參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環境信息數據,發佈“A股綠色週報”,旨在藉助環境數據庫及專業解析、傳播能力,讓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環境信息更加陽光透明。

根據2022年3月第三週蒐集到的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共有33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其中,15家屬於國資控制企業,10家爲千億市值企業。在環境風險之外,2022年3月第三週,A股上市公司及旗下公司共有13個項目進入環評審批公示狀態。

一週綠鑑: 凱衆股份、雅本化學自身現生態環境相關違法違規行爲

在企業管理能力、財務狀況、行業競爭等因素之外,環境風險日漸成爲上市公司重要的經營風險之一。環境風險關乎企業發展,也關乎企業形象。

環境風險榜涉及上市公司分佈情況(3月第三週)

總體來看,在2022年3月第三週環境風險榜上,超標、違法、事故等負面信息共關聯到33家上市公司,均爲涉及環境違法違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3月第三週上榜的33家上市公司背後有多達768.4萬戶的股東,投資標的上了環境風險榜,將可能使他們面臨投資風險。

本期,凱衆股份、雅本化學2家上市公司都因自身涉及生態環境相關的違法違規行爲而登上風險榜。

其中,凱衆股份爲首次上榜。近期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其於2021年11月01日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建業路813號實施向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水污染物,不符合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行爲,凱衆股份由此被處以了23萬元罰款。

這家主營業務所屬行業爲汽車零部件製造業的上市公司,主要從事汽車(涵蓋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駕駛汽車)底盤懸架系統減震元件和操控系統輕量化踏板總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凱衆股份2021年半年報顯示,其與上汽大衆、上汽通用、一汽大衆、長安福特等國內主要整車企業建立了良好的戰略合作關,並已是保時捷(德國)、大衆(德國)、奧迪(德國)、 GM(北美)、福特(北美)、菲亞特-克萊斯勒、本田(日本)、馬自達(日本)、Driv集團、 ZF、 Hitachi-Astemo、 ThyssenKrupp、 BWI等國際知名整車企業和懸架總成企業的供應商。

在凱衆股份之外,今年以來股價多次上漲的雅本化學也因自身的環境違法行爲上榜。具體而言,該公司被發現廢氣超標排放,並由此被處以了20萬元的罰款。

除環境風險暴露,這家上市公司還在近期出現了公司獨立董事親屬進行短線交易的情況。對此,雅本化學發佈公告稱,此次短線交易行爲是由於獨立董事張軍親屬操作失誤造成,不具有主觀故意違規的情況。

環保處罰: 中國鋁業旗下企業未按時足額清繳碳排放配額被罰

2022年3月第三週,數據庫蒐集到30家關聯企業收到與生態環境問題相關的行政處罰決定或責令改正違法行爲決定,涉及33家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企業因環境違規違法被罰款金額前十

本期收錄數據顯示,重型裝備製造上市公司振華重工旗下的上海振華重工(集團)張家港港機有限公司錄得本期最高處罰金額45.6303萬。

處罰信息顯示,上海振華重工(集團)張家港港機有限公司項目未批先建、未經驗收即投入生產、VOC未密閉、未規範貯存,由此被處以45.6303萬元罰款。

此外,本期還值得注意的是海鷗住工控股子公司珠海承鷗衛浴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承鷗”),該公司再次出現環境處罰記錄。

作爲海鷗住工的主要子公司之一,承鷗此次因被發現通過將廢水稀釋的逃避監管方式排放水污染物,而被處以罰款。對於這一情況,珠海承鷗曾提出申辯意見,請求給予免罰,但經過珠海市生態環境局研究認爲,承鷗違法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所陳述理由不屬於免除行政處罰的法定事由,最終仍作出了對其處以30萬元罰款的決定。

而在此之前,承鷗還曾因在污水處理站周邊空地露天堆放約330噸袋污水處理污泥,無防滲漏等措施,未按照環境保護標準要求貯存危險廢物,被罰30萬元。

除上述環境風險外,本期數據還收錄到節能減排相關環境監管記錄。在2021年12月31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週期順利結束後,不少控排企業未履約案件被相繼披露。本期收錄數據顯示,中國鋁業間接控股、浙能電力參股的寧夏銀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在2022年1月29日的現場檢查中,被發現其作爲寧夏2019-2020年度碳排放交易市場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週期內,未按時足額清繳碳排放配額。

依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第四十條:“重點排放單位未按時足額清繳碳排放配額的,由其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二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對欠繳部分,由重點排放單位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等量覈減其下一年度碳排放配額”,寧夏銀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被處以2萬元罰款。

儘管處罰金額不高,但2021年3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公開徵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修改稿)>意見的通知》。此次發佈的條例草案,提出對不清繳或者未足額清繳碳排放配額的,實施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則將在下一年度扣除未足額清繳配額。

需要說明的是,近年隨着ESG(環境、社會責任及管治)投資理念逐步升溫,投資者越來越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市公司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的環境責任也應受到重視,因此直接或間接參股企業環境數據被納入A股綠色報告項目數據庫。

項目環評:穗恆運A旗下兩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邁過環評關

項目環評即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是大多數項目開工建設的前置條件,也是項目建設或投產後的環保依據。對上市公司來說,要投資建設新項目,環評審批也是必須經歷的考驗。

3月第三週收錄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參股公司共有13個項目進入環評審批公示狀態。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項目環評獲通過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穗恆運A旗下兩個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均邁過環評關。

其中,潮南隴田400MWp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總投資177944.97萬元,潮陽和平150MWp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總投資65970.71萬元。

穗恆運A業務主要涉及發電、供熱、新能源、金融、園區建設,新材料及節能環保等領域,去年7月,穗恆運A發佈兩則公告分別向兩控股公司增資建設這兩個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

穗恆運A指出,公司主業爲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目前主要是燃煤機組。在國家嚴格控制燃煤發電機組、大力發展清潔新能源的背景下,公司投資建設潮南隴田 400MW 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潮陽和平150MW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是緊抓新能源發展機遇、做大做強主業、促進公司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並稱這兩個項目有利於公司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另一方面,穗恆運A 2021年業績報告預測,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公司2021年度歸母淨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穗恆運A表示,主要原因爲本報告期燃煤價格暴漲導致燃煤成本大幅增加,電力業務出現虧損,控股子公司恆建投公司房地產業務利潤同比減少。

除上述項目外,3月第三週,華潤三九、中航重機、東方雨虹等多家上市公司或子公司的項目均取得了審批結果爲同意(或告知承諾制通過)的環評批覆,這意味這些投資項目將很快進入建設階段。

需要說明的是,環境信息數據的公開均有賴於環境監管信息公開水平的不斷提升。從2008年《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到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章專章確立“信息公開與公衆參與”,信息公開從制度建設上得到保障。

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完善公衆參與程序,爲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提供便利。公衆環境研究中心(IPE)及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編寫的《2018-2019年度120城市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PITI)報告》也指出,環境信息以“公開爲常態、不公開爲例外”逐漸成爲政府和社會公衆公認的原則。

如對本項目環境數據存在疑問,或需就榜單涉及環境問題進行溝通反饋,請聯繫蔚藍地圖。

(實習生餘宗傑、何京蔚、李霞對本文亦有貢獻,本期部分製圖工具爲鏑數圖表)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911049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