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有息負債大增,中化國際擬募50億佈局碳三產業項目,預計年均利潤17億?

記者 | 郭淨淨

終止前輪定增計劃近一年,中化國際(600500.SH)啓動最高募資50億元的增發動作。

3月25日,該公司發佈2022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顯示,擬向公司控股股東中化股份在內的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829,549,941股,預計募資不超50億元。其中,中化股份擬認購金額不超過27.105億元,認購的本次非公開發行的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18個月內不得轉讓。

中化國際介紹,兩化聯合重組後,公司作爲中國中化旗下重要的材料科學平臺,聚焦以化工新材料爲核心的精細化工主業,升級高性能材料及中間體、輕量化材料、膜產業、電子化學品、聚合物添加劑等化工新材料業務,發展鋰電池、鋰電池材料等新能源業務。

本次定增中,該公司最主要的募投項目是碳三產業一期項目,位於中化連雲港循環經濟產業園內,總投資額139.13億元,擬投入募資35億元,計劃建設週期爲30個月。據悉,該項目建設內容包括60萬噸丙烷脫氫裝置、65萬噸苯酚丙酮、24萬噸雙酚A、40萬噸環氧丙烷和15萬噸環氧氯丙烷等,投產後將形成環氧氯丙烷-環氧樹脂、環氧丙烷、苯酚丙酮-雙酚A等碳三功能性材料一體化產業鏈。中化國際測算,項目投產後,本項目預計實現年均營業收入110.11億元,年均利潤總額17.15億元,項目投資所得稅後財務內部收益率爲13.25%,稅後項目投資回收期爲6.37年(不含建設期)。

另外,中化國際此次募資中15億元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該公司認爲,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填補公司快速發展所產生的資金缺口。該公司稱,考慮募投項目實施等因素的影響,其未來營業收入的增長將對營運資金產生較大需求,僅依靠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難以滿足公司營運需求。“純依靠債務融資工具,將使公司在未來較長的時期內面臨較高的財務負擔。”

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9月末,該公司營運資本規模分別爲98.53億元、29.78億元和-18.79億元;同期資產負債率分別爲51.98%、49.94%和62.99%。此外,中化國際截至2019年末、2020年末及2021年9月末,公司有息債務規模分別達到159.75億元、145.79億元及194.64億元,佔負債總額比例分別爲57.82%、52.19%、51.83%。截至去年9月30日,該公司負債總額375.5億元,流動負債280.68億元,包含短期借款8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性負債25.81億元、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83.9億元,同期貨幣資金餘額是40.24億元。

中化國際最近一次股權融資舉措還是在2013年。公司向控股股東中化股份、財通基金、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三峽財務、太平洋資產和博時基金在內的6名特定投資者完成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數量645,423,100股,發行價格爲5.79元/股,共募資37.37億元。

2020年9月,中化國際曾擬向中化股份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爲152,173,913股,發行價4.6元/股,預計募資不超7億元,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但在歷經兩輪問詢回覆及修訂方案後,中化國際此輪定增仍以失敗告終。

回到中化國際經營情況來看,歷經接連兩年業績下滑後,該公司於2021年迎來行業景氣週期。2022年1月底,中化國際披露業績預增公告稱,公司去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1億元到27.3億元,同比增加584%到79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其歸母淨利潤爲5.6億元至8.4億元,同比增加45428%到68193%。回顧起來,2019年、2020年,該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是4.6億元、3.07億元,同比分別下跌49.54%、35.57%;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還是3.25億元、123萬元,同比分別變動爲264.68%、-99.62%。

據該公司披露的2021年第三季度主要經營數據,2021年前9月,中化國際旗下主要產品氯苯產品、氯鹼產品、樹脂產品、橡膠防老劑較2020年同期的平均價格分別增長63%、37%、56%、50%;同期,該公司涉及的主要原材料純苯、煤炭、丙酮的價格變動比例分別是58%、43%、21%。

2021年,中化國際再次進行收購動作。去年7月重組公告顯示,該公司現金購買先正達集團持有的揚農集團39.88%股權,交易價格爲75.97億元。同時揚農集團向先正達集團以102.22億元出售其直接持有的揚農化工36.17%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後,中化國際將合計持有揚農集團79.88%股權,同時揚農化工的控股股東將變更爲先正達集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