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周姝祺

3月25日至27日,2022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主題爲“迎接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新階段”。在論壇上,多部委重磅發聲,企業代表人士建言獻策。

工信部:高度關注動力電池原材料漲價問題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明確表示,當前動力電池原材料大幅漲價問題需要高度關注,認真研究解決將適度加快國內資源開發進度,堅決打擊囤積居奇、投機炒作等不正當競爭行爲,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強化協作,共贏發展,推動關鍵原材料價格迴歸理性。

同時,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則預計,鋰資源供需平衡2-3年後有可能恢復正常。“但考慮到全球貿易環境惡化,及俄烏戰爭帶來的鎳價炒作,爲應對供應安全,政府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採取有力措施,打擊囤積居奇、抑制價格短期大幅波動,否則將會對電動汽車發展造成重大影響。”歐陽明高認爲。

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加快發佈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

面向碳中和,加快發佈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明確以低碳爲核心的政策標準體系架構,深入全產業鏈碳足跡研究,突破低碳核心瓶頸技術、加強國際規則協同,攜手邁向碳中和。

經過多年發展,科技進步引領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創新突破,不僅是整車技術水平顯著提升,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再上臺階,整車信息安全防護也從邊界防禦向主動安全的縱深防禦體系躍升。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中國汽車行業決定勝負在智能網聯下半場

實現無人駕駛是智能網聯汽車的終極目標。如果把新能源汽車比作上半場,智能網聯汽車比作下半場,中國汽車行業上半場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決定勝負還在下半場。“車聯網方面應儘快發展近程寬帶無線通信技術,以適應邊緣計算,路側單元和車輛通信需求;車路協同方面應儘快建立道路智能化分級國家標準,以及路側單元、交通信號燈、道路標線標示標誌的智能化標準,在全國內實現統一。”苗圩認爲。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加快發展新型電池技術,鼓勵中外企業創新合作模式

要鞏固鋰離子電池技術和產業優勢,加快發展鈉離子、無鈷、固態電池、燃料電池等新型電池技術,促進電池技術和材料多元化,建設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有效緩解稀有金屬、稀缺金屬資源供給矛盾。

在國際合作上,林念修提到,2022年開始我國已全面取消汽車領域外商投資限制,支持汽車合資企業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履行合資合作約定,鼓勵中外企業創新合作模式,深化合作內涵,共創新能源汽車品牌,鼓勵中國新能源汽車和零部件企業提升國際化水平,增強品牌影響力,融入國際供應鏈體系,爲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插電混動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堅持磷酸鐵鋰作爲正確的發展道路

王傳福在主題演講中建議,明確後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優惠政策,繼續延長新能源汽車的購置稅減免政策,可以考慮參照農業的糧食儲備調節機制,研究設立一個積分池,以調節供需平衡,增強積分價格的可預見性,確保雙積分政策有效運行。

王傳福認爲,插電混動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變革相對溫和,有助於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實現從燃油車到純電動車的平穩過渡。

王傳福還指出,堅持磷酸鐵鋰作爲正確的發展道路。“安全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基石,成本是必須要面對的一項重要指標,當性能邁過一定門檻後,能量密度重要性在降低。

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想:中央式電力能源和分佈式液態能源將長期發展並存

李想表示,目前,理想汽車還不能做到全鏈條碳排放的計算,但從車端來看,理想汽車在全國範圍內的碳排放可以下降65%。通過新一代增程電動技術和全新運營模式,理想汽車有信心在市區內的碳排放減少90%以上。

展望2030年,李想認爲,中央式電力能源和分佈式液態能源將長期發展並存,共同助力實現國家能源安全和雙碳目標。

此外, 李想建議將AEB(自動剎車系統)作爲車輛標配的建議,此舉將大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觀點集錦: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姜萬榮:隨着智慧交通、智能公交、無人配送和自動駕駛出租車等應用的測試和落地推廣,有效緩解了傳統汽車給城市帶來的交通擁堵、安全事故、環境污染、停車難等突出問題,顯著改善了人居環境。

科學技術部副部長相里斌:缺芯、原材料漲價等市場化問題需要科技創新解決。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智能汽車變革爲我國由汽車大國轉向強國提供機會,但窗口期不會太長。

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從2023年開始,“人機共駕”會進入到這個時代;到2026年,小鵬汽車將會向無人駕駛過渡。

蔚來汽車高級副總裁沈斐: 未來將堅持推動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和新型電力系統的協同發展。

百度副總裁、智能交通事業部總經理尚國斌:除了賦能汽車,智能網聯技術應服務更多的城市治理。如重點車輛監管,爲老百姓提供非常好的安全效率保障等。

騰訊智慧交通副總裁謝建家:雙智要以場景驅動來深化建設、以人爲本來發現需求。

華爲智慧城市總工程師、首席科學家郭慧鵬: 預計到2030年基本網聯化滲透率達 60%,實現安全、高效、規模化的自動駕駛。

集度汽車CEO夏一平:原材料漲價推高研發成本,已成立保供團隊,首款車型將在2023年量產。

嵐圖汽車公司CEO兼CTO盧放:消費由注重產品的功能和性能向產品所帶來的情感滿足轉變。

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廣汽埃安計劃今年9月、10月完成A輪融資,之後將選擇在A股或H股上市。

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夕勇:未來五年新能源商用車市場2至3倍規模增長,零碳低碳商用車規模化推廣條件已經成熟。到.2025年北汽福田新能源商用車銷量目標超過10萬輛。

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過去一年,傳統燃油車市場現存85個品牌,月銷量千臺以下的品牌有34個,有9個品牌消亡。未來3至5年,會有80%的中國品牌關停並轉。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吳凱:麒麟電池包電量相比4680系統可以提升13%。2023年,寧德時代續航1000公里更高比能的無熱擴散電池將實現量產。

比克電池副總裁樊文光:大圓柱電池是未來5至10年內中高端電動車的最優解。

地平線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餘凱:開放授權和軟件,支持部分整車廠自研芯片。

國軒高科董事長李縝:預計到2025年,宜春將有望形成50萬噸的鋰資源開發,終結中國鋰資源的短缺情況。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到2025年底,寶馬集團計劃累計交付200萬輛純電動車;預計到2030年,寶馬集團將在全球累計交付約1,000萬輛純電動汽車。

沃爾沃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Jim Rowan:將在2030年成爲純電豪華車企,且已開始自動駕駛功能和服務的測試。

通用汽車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Julian Blissett:到2025年將在全球推出超過30款電動車,其中超20款電動車將在中國上市。終極目標是在2035年實現所有新款車型的電氣化,屆時通用汽車將實現全球百分之百可再生能源供電。

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總裁趙炳弟:4680電池可規模生產,三年內將量產無鈷電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