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跌眼鏡!連續24個漲停後,這家公司的資產注入預期卻涼了……

不可思議!一家*ST公司在如此低迷的市道里,竟然連拉24個漲停板,市值飆升至82.3億元。究竟是什麼資金在炒作*ST實達?

瘋狂的背後,卻有諸多不確定性。公司今日盤後披露的一則公告就讓“投機者”大跌眼鏡。

對於市場預期較高的福建省星雲大數據應用服務有限公司的資產注入,控股股東表示,目前沒有資產注入的計劃。

*ST實達股價瘋狂的背後,風險的雪球也越滾越大。市場人士分析認爲,未來隨着所謂利好預期的消失,股價將從高位下跌,此時高位接盤的散戶如何全身而退?

控股股東:

目前沒有計劃注入資產

記者注意到,*ST實達本次連續漲停的驅動因素之一,在於公司完成重整後的重組預期。重整完畢後,福建大數據公司將成爲*ST實達的控股股東,福建省國資委將成爲*ST實達的實際控制人。

不少投資者由此認爲,福建大數據旗下資產公司注入上市公司體系將成爲板上釘釘的事項。

然而,*ST實達今日披露的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中明確表示,公司控股股東目前沒有向公司注入星雲大數據等資產的計劃,公司及控股股東亦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涉及注入上述資產事項或與該等事項有關的籌劃、商談、意向、協議等。

公開信息顯示,福建大數據公司承擔着建設“數字福建”的重要任務。在2022年年底前,福建大數據公司將承擔包括全省公共數據開發應用、省級政務信息化系統建設運維、省級門戶網站整合運維等八個體系的建設任務。

前三季度虧損298萬

大數據公司盈利能力存疑

從披露的大數據公司主要財務數據看,其持續盈利能力存疑。

首先,大數據公司營業收入波動較大且呈下滑趨勢,2019年度和2020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爲28,349萬元,47,611萬元,但截至2021年三季度營業收入爲22,518萬元,僅佔2020年全年的47.30%。

另一方面,大數據公司盈利能力也並不突出,2019-2020年度實現淨利潤率僅爲6%、4%,截至2021年3季度,實現的淨利潤爲-298萬元。

根據重大資產重組的相關規則,一家虧損的企業很難通過重組的審覈,大數據公司營業收入呈如此較大波動,且業績下滑明顯,何時能滿足注入條件還有很大不確定性,即使注入上市公司,也很難改善*ST實達的基本面。

兩年不到 走了3個財務總監

2021年7月30日,*ST實達前任財務總監曹原培以“公司拖欠其工資”爲由,申請辭去*ST實達財務總監職務,此後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自2019年11月至今,*ST實達的財務總監已經換了3人。2019年11月28日至2020年3月20日,*ST實達的財務總監由郭春光任職;2020年5月20日至2020年6月11日,由趙永紅任職;2020年7月31日至2021年7月30日,則由曹原培任職。

記者注意到,雖然個人原因成爲*ST實達多名董監高辭職的理由,但是監管方面此前給出的處罰顯示並非如此簡單。以福建證監局2021年4月對*ST實達出具的警示函爲例,警示函理由是基於公司的業績預告不準確且未及時更正、未及時披露大額擔保逾期及涉訴事項。

公開信息顯示,公司財務總監目前由執行總裁,副董事長周樂擔任。

摘星摘帽存疑

還有個風險是,*ST實達能否順利實現“摘星摘帽”仍有不確定性。因2020年度淨資產爲負,公司股票在2021年被繼續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雖然公司在2020年底完成了破產重整,但重整的債務收益是否能使淨資產轉正,仍需年審會計師最後出具審計意見方可確認。

在異動公告中,公司也重點提示了仍可能觸發財務類強制退市指標的有關情形。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目前處於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中。如公司因立案調查事項被中國證監會予以行政處罰,且依據行政處罰決定認定的事實,觸及《上市規則》規定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的,公司股票也將面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風險。

此外,公司相關財務狀況顯示,公司最近3個會計年度扣非淨利潤均爲負值,不排除因上述原因被年審會計師出具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的強調事項段的審計報告。事實上,即使公司未觸及強制退市指標,也會因前述情況觸及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其他風險警示的有關條款,而最終“摘星不摘帽”。

市場人士分析認爲,目前,公司股價上漲已嚴重脫離公司基本面。股價短時間快速上漲,廣大散戶投資者盲目跟風,將導致慣性效應,此時風險不斷積聚擴散。未來隨着所謂利好預期的消失,股價將從高位下跌,此時高位接盤的散戶無法及時賣出只能承受股價下跌帶來的損失。因此,中小投資者務必仔細分析公司實際狀況,注意股票短期上漲後的下跌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