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退市常態進行時!中辦國辦發文:嚴格執行強制退市制度,從嚴從快從重查處欺詐發行、操縱市場違法案件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兆寰 北京報道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意見》明確指出,以堅實的信用基礎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要加強資本市場誠信建設。嚴格執行強制退市制度,建立上市公司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機制。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打造誠實守信的金融生態環境。

同時,強化市場信用約束。充分發揮信用在金融風險識別、監測、管理、處置等環節的作用,建立健全“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的風險防範化解機制。堅持“嚴監管、零容忍”,依法從嚴從快從重查處欺詐發行、虛假陳述、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重大違法案件,加大對侵佔挪用基金財產行爲的刑事打擊力度。健全債務違約處置機制,依法嚴懲逃廢債行爲。

強化資本市場誠信建設

《意見》指出,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是供需有效銜接的重要保障,是資源優化配置的堅實基礎,是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國民經濟循環高效暢通、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對於強化資本市場誠信建設給與了明確的要求。要求進一步夯實資本市場法治和誠信基礎,健全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增強信用意識和契約精神。壓實相關主體信息披露責任,提升市場透明度。建立資本市場行政許可信用承諾制度,提高辦理效率。督促中介服務機構勤勉盡責,提升從業人員職業操守。

特別強調,要嚴格執行強制退市制度,建立上市公司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機制。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依法從嚴從快查處欺詐發行、虛假陳述、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重大違法案件。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加強資本市場誠信建設有兩個亮點:一個是建立誠信檔案。當前要在資本市場建設信用體系,共建信用社會,而誠信檔案是個不錯的方式,將不誠信行爲記錄在案,既可以通過案例警示其他人,也可以讓機構保持審慎,不敢越雷池一步,起到很好的威懾效果。

“第二點則是嚴格執行強制退市制度。當前資本市場中的標的很多,退市制度不嚴格會導致劣質企業在A股持續圈錢和佔用流動性,使得市場優勝劣汰效果下滑,通過退市制度,能夠更好的發揮資本市場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讓流動性流向更加誠信、業績更好的上市公司,實現真正的優勝劣汰。”盤和林如是說。

退市有望常態化

可以看到,A股退市制度已經正式啓動且提速。

2022 年3月23日,上交所公告對*ST新億作出終止上市決定,這也是2022年A股首家退市公司。*ST新億因爲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財務造假,規避退市,最終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海通證券發佈最新報告指出,近年來A股退市逐漸常態化,對財務造假等行爲實行“零容忍”。此次*ST新億退市彰顯了我國監管層對財務造假的零容忍態度,也反映了A股常態化退市機制正在逐步形成。

據統計,過去A股退市數量較少且強制退市力度小,導致上市資源被佔用。2019年以來A股退市速度明顯加快,2019年-2021年退市數量分別爲10家、16家、20家,同比增速分別爲100%、60%、25%,僅這三年的退市公司數量就佔到A股全部退市數量的31%。

報告認爲,退市制度匹配全面註冊制,將加快A股新陳代謝。科創板註冊制試點與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已經順利實施,A股IPO明顯加速,2021年IPO數量達524家,同比增長20%,募集金額達5427億元,同比增長13%。在此推動下2021年底A股上市公司總數升至4697家,同比增長12%,明顯高於2005年-2020年的複合增速7.7%。

同時,截至2022年3月24 日,A股尚有181家公司已通過IPO審覈但尚未發行,預計募資額超過2000億元,上市公司擴容壓力較大。經過一系列的試點與制度改革,全市場推行註冊制條件已經逐步具備,“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要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海通證券認爲,退市制度是註冊制實施的重要配套制度,有助於保障註冊制下市場生態能夠實現優勝劣汰的自我淨化,實現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動態平衡,緩解上市公司發行給市場帶來的資金壓力,也有助於優化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