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30日電 由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編撰的《世界僑情報告(2021)》日前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該書共收錄12篇研究報告,包括“總報告”1篇、“分報告”11篇。全書按照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美洲五大洲和主要國家的地理空間劃分,重點梳理分析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在生存、發展、融入等方面的發展趨勢和變化特點,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給他們帶來的影響。

報告指出,2020年在世界歷史上是極不尋常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持續蔓延,給全球經濟、政治、公共健康和人文交流等方面造成了嚴重影響,全球經濟下滑5.2%,這是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也給華僑華人在海外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疫情重壓之下,跨越中外不同制度、不同生存環境的華僑華人,爲祖(籍)國和住在國的抗疫作出了雙重貢獻。當然,華僑華人在住在國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種族歧視與融入困境。面對諸多困難與挑戰,如何因應海外僑情新變化新趨勢,維護華僑華人在當地的正當合法權益,發揮其增進中外友好的橋樑紐帶作用,成爲新冠肺炎疫情下難以迴避的新課題。

報告稱,華僑華人與祖(籍)國的聯繫日益緊密,成爲21世紀以來僑情變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極不尋常的2020年,海外華僑華人積極支援中國抗疫,再次生動詮釋了華僑華人與中國之間的雙向互動、合作共贏。2020年華僑華人經歷了支援中國抗疫、住在地各種“居家令”“禁足令”到有限開放再到封閉“禁足”的不斷反覆。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後,國際環境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增強。在此背景下,華僑華人率先做好自身防護、分享防疫經驗、捐助抗疫物資,同住在國民衆攜手抗疫、共克時艱。

報告表示,由於華僑華人在海外從事餐飲、旅遊、商貿等傳統行業的人數衆多,面對疫情帶來的病毒威脅、隔離封控、經濟下滑、就業減少、種族歧視等不利影響,各國僑團僑社發揮平臺優勢,及時籌集分發物資、分享抗疫信息、提供遠程診療方案,儘量降低疫情對華僑華人身心健康的影響。同時,華僑華人頂住種族歧視和經濟壓力,危中尋機,創新調整從業形態,尋求轉型發展之道,努力融入與回饋住在國社會,增進當地民衆對華僑華人的理解和認識,爲促進中外合作和民間交流作出了貢獻。(完)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