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繼發佈的年報數據,透露出中資券商國際業務背後的驚心動魄。

截至3月最後一天,中資券商國際業務的TOP5選手終於全部披露了2021年整體業績。一個巨大的變化是,並非全部券商都延續了過去兩年一往無前的增長趨勢:除中金香港繼續保持頭部地位不動搖外,其他三家券商淨利潤都呈下滑趨勢,引人注目的是,華泰國際延續勢不可擋的增長速度,一騎絕塵以近百億港元的營業收入名列第二。至此,中金華泰雙超領跑出海券商新格局形成。

通過對比上市公司財報,可以發現,2021年香港權益及固收產品收益均表現慘淡,交易情緒低迷和流動性不足給做市業務及投資交易帶來巨大壓力。有市場人士分析稱,尤其部分券商配置有高收益債,故受2021年四季度市場衝擊影響較爲明顯。

三家券商總資產同比增加

這裏需要提前說明的是,下文引用的財報數據中,中金香港數據來自其母公司A股年報,華泰國際、中信國際數據來源是各自母公司的H股年報(人民幣兌港幣,按照1:1.23計算),國泰君安國際海通國際因屬於港股上市券商,數據來源於各自的H股年報。

經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截至2021年底,中金香港總資產規模同比增長22%,終於成功突破2000億港元關口,但仍遜於中信國際的2076.98億元人民幣(約合2554.69億港元)。而華泰國際的總資產則同比大增50%至1410.81億元人民幣(約合1735.3億港元)進一步拉近了與另外兩家巨頭的距離,但其增長速度位居在港中資券商第一。

與此同時,國泰君安國際和海通國際的總資產卻分別縮水13%和28%,至1062.88億港元和1049.92億港元。對此,海通國際稱,這是由於其輕資產策略取得顯著成效,槓桿率由2020年底的4.45倍下降至3.33倍,爲201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而國泰君安國際則坦陳,總資產減少主要是由於代客戶持有金融產品的金融資產同比減少20%至316億港元(佔總資產30%),持作交易與投資的金融資產同比下降26%至232億港元(佔總資產22%),主要因中資美元債大幅波動,公司降低相關金融產品的融資敞口,以及用於債券做市等業務持倉。

券商國際業務位次生變

如果說總資產盤點只是前菜,5家券商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比拼,才更能顯示券商出海的風高浪急。

首先從營業收入來看,華泰國際2021年營業收入同比增加42%至78.92億元人民幣(約合97.07億港元),僅次於中金香港的105.35億港元。

比起中金香港43%的營收增速,中信國際2021年實現營收61.64億元人民幣(約合75.82億港元),同比增長15%,略輸一籌。與此同時,海通國際和國泰君安國際兩家券商2021年營業收入卻同比分別下滑37%和19%,最終分別實現營收52.52億港元和39.66億港元。

若從淨利潤口徑來看,中金香港成功衛冕,以108%的增速,實現了51.12億港元的淨利潤。華泰國際增速驚人,數據顯示,華泰國際2021年實現淨利潤11.76億元人民幣(約合14.46億港元),增幅高達442%。

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國泰君安國際、中信國際和海通國際三家券商淨利潤均出現下滑。其中國泰君安國際淨利潤爲10.95億港元,下跌30%;中信國際淨利潤則下跌23%,最終爲6.28億元人民幣(約合7.72億港元);而海通國際盈利下滑情況最爲嚴重,2021年淨利潤僅爲3億港元,減少84%。

中金香港持續領先

中金公司財報顯示,2021年其國際業務收入佔比約四分之一,足可見中金香港在母公司財報中的地位。中金公司首席執行官黃朝暉表示,中金通過國際化積極服務“雙循環”,主動講好中國故事,要在國際資本市場贏得更多話語權和定價權。

2021年,中金持續拓展“國際化”,國際佈局力度進一步加大。其中,中金(香港)跨境業務持續領先,互聯互通交易份額保持市場前列;中金(美國)、中金(英國)進一步擴大在當地的影響力,中金(新加坡)交易臺已正式展業。同時,其股票業務繼續拓展德國、瑞士等其他國際市場,積極推進中歐通,境外團隊配合執行90餘個一級、二級市場項目,爲上市公司引入境外戰略、基石投資者。

具體而言,中金的境外投行業務在中資券商中遙遙領先。其中股權融資方面,2021年中金作爲賬簿管理人主承銷港股IPO項目41單,主承銷規模40.00億美元,排名市場第一;作爲賬簿管理人主承銷中資企業美股IPO項目8單,主承銷規模12.56億美元,排名市場第四。

而在債券融資方面,中金2021年中資企業境外債承銷規模排名全市場第一,在中資企業境外可轉債承銷數量排名行業第一,並連續6年保持中資企業投資級美元債券承銷規模中資券商第一。

此外,中金通過收購美國金瑞基金等舉措,不斷延展跨境業務能力,提升國際化水平。而根據Dealogic數據,2021年中金併購業務在中國併購市場連續第八年排名第1,其中跨境及境外併購交易21宗,涉及交易總額約91.47億美元。

華泰國際綜合實力發展迅猛

華泰證券財報顯示,華泰國際業務收入創歷史新高,佔總收入比例達15.2%。華泰證券首席執行官周易在致股東信上表示,華泰整體經營業績創歷史新高,境內境外綜合實力穩居行業頭部機構行列。顯示出對國際業務發展的充分肯定。

面對持續動盪的海外資本市場,華泰國際出色的風險管控能力和具有前瞻性的銷售交易平臺代客業務戰略優勢愈發凸顯。據其業績發佈會介紹,2021年,華泰國際收入構成持續優化。在海外市場再通脹的大環境下,積極對沖風險敞口並有效抵禦市場波動,穩固FICC業務在中資券商頭部地位,代客交易量近2000億人民幣,資本中介業務、南向業務均領跑行業。

在股權業務方面,2021年,華泰國際跨境衍生品業務穩居同業領先地位,作爲亞洲唯一的GDR註冊做市商,滬倫通做市成交量佔比等多項指標名列前茅;股票銷售及交易團隊提供“現券+跨境主經紀商+QFII”一站式金融服務,現券交易在港交所市佔率排名升至前10%,跨境主經紀商業務規模同比增長4.2倍,滬深港通交易量同比漲6.5倍。

報告期內,其港股IPO保薦數量居海外中資保薦人前五,財務顧問項目完成10單,再融資規模同比增長58%,債券承銷規模同比提高60%。基金平臺也逐步實現“募、投、管、銷”全流程管理,並與知名機構強強聯合,用雙品牌、雙GP運作模式提升管理規模和知名度。

此外,其美國資產統包平臺AssetMark保持運營獨立性,報告期內完成了對Voyant的收購,通過領先的業務模式和先進的技術平臺保持資產管理規模的穩步增長,持續提升國際業務收入。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根據Cerulli Associates及其他公開信息顯示,AssetMark在美國TAMP行業中的市場佔有率爲11.1%,排名第三。華泰證券(美國)完成了2單美股IPO保薦項目。

行情慘淡拉低中資券商業績

值得注意的是,僅看2021年上半年業績的話,上述券商其實財報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例如2021年上半年,海通國際、國泰君安國際的淨利潤均實現大幅上漲,漲幅分別爲107%和55%。

然而到了2021年下半年,香港權益及固收產品收益均表現不佳。港股表現慘淡,恒指全年跌超14%。多個採取高週轉高槓杆模式民營房企離岸美元債出現違約,全年高收益地產美元債回報率達到-27.6%,給參與做市及投資的在港券商帶來很大挑戰及壓力。

海通國際在公告中提到,2021年其費類業務收入達32.57億港元,創歷史最高紀錄,但受下半年市場波動影響,淨利潤卻下滑約84%,主要是由於其持有的若干投資基金的淨值受第四季度市場波動影響而顯著下降。中泰國際非銀行業分析師趙紅梅表示,這主要是由於該公司交易及投資收入受市場衝擊大幅縮水92%所致,其中2021年四季度投資收入出現超8億元損失。

國泰君安國際同樣表示,2021年其總收入同比下降19%至39.72億港元,主要是由於年內市場指數大幅回落、低利率環境等因素導致交易投資類與利息類收入同比下降。數據顯示,該公司報告期內交 易及投資類淨收入同比下降91%至5980萬港元,投資管理分部收入盈轉虧9930萬港元。

中信國際雖然沒有在財報中詳細透露其國際業務收入結構,但數據顯示,其境外債券類投資信用風險敞口達到292.28億元,較2020年底的127.27億元增長129.65%,這或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信國際的盈利情況。不過,中信證券董事長張佑君在業績發佈會上提到,雖然部分做市品種需要存在一些風險,但相關規模可以忽略不計。中信證券的境外投資風險敞口都得到了有效管理,尤其是一些涉及到房地產美元債等高收益類債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