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豬價下跌週期或近尾聲

3月30日,大連商品交易所生豬期貨2205主力合約以12895點報收,比2021年10月26日收盤16510點下跌了21.9%。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全國生豬價格已連續16周下跌,累計跌幅達31.7%。

當前生豬供應形勢怎樣?養豬行業盈虧情況如何?豬價下跌週期何時結束?帶着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業內有關人士。

產能仍階段性過剩

“當前,全國生豬生產和供給充足,但需求收縮,階段性過剩較爲明顯。”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對記者說。

從生產方面看,根據農業農村部監測,今年1月份全國生豬出欄量同比增長23.6%,2月份生豬出欄量同比增長8.2%,1月至2月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屠宰量同比增長30.8%。2021年底全國生豬存欄4.49億頭,同比增長10.5%,這些存欄生豬會在今年1月至6月陸續出欄上市。由此推算,上半年豬肉市場供給依然處於高位。

從消費方面看,豬肉消費季節性回落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春節後的豬肉消費明顯偏弱,生豬生產和供給充足,但需求收縮,階段性過剩較爲明顯。從能繁母豬存欄來看,自去年7月份開始連續8個月環比下降,但受豬價反彈以及後備母豬補欄影響,能繁母豬依然高於4100萬頭,同時受落後母豬產能持續淘汰影響,能繁母豬繁殖效率已經恢復到非洲豬瘟之前的水平。

朱增勇預計,自3月份起,全國能繁母豬存欄淘汰力度可能加大,二季度能繁母豬將會逐漸降至合理的產能區間。

3月22日,農業農村部專門召開部門協調會議,要求各地強化生豬全產業鏈信息監測和預警,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政策支持,穩定養殖用地和環保等長效支持政策,精準實施生豬產能調控和凍豬肉收儲調節,持續抓好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促進生豬生產平穩健康發展,幫助養殖場戶渡過難關。

行業虧損幅度加大

上週前期,北京市場白條豬批發平均價有所回落,後期略有反彈。“上週前期平均價回落,是因爲白條豬上市量明顯增多。批發價下降以後,屠宰廠就會虧損,因此在上週中期就壓縮了上市量,使得價格有所反彈。價格反彈以後,屠宰廠擺脫了虧損,上市量又有所加大,價格也再一次出現鬆動。”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統計部經理劉通說。

上週北京新發地白條豬日均上市量爲1670.86頭,比上上週增加2.91%,比前4週日均1280頭增加30.54%。去年同期,白條豬日均上市量爲1225.29頭,當前日均上市量年同比增加36.36%。充裕的生豬供應,導致白條豬價格低迷。3月25日,北京新發地白條豬批發平均價爲14.75元/公斤,比上上週的14.50元/公斤上漲了1.72%,比去年同期的30.0元/公斤下降了50.83%。周環比小幅上漲,年同比大幅下降。

“受豬價下跌以及生產成本上漲雙重擠壓,養殖虧損幅度加大。”朱增勇說。

從養殖成本來看,全球豆粕價格上漲以及玉米價格保持高位,帶動飼料成本上漲。目前自繁自養和外購仔豬生產成本分別約爲16.7元/公斤和14.2元/公斤。養殖場補欄一頭15公斤的仔豬成本在300元左右。從養殖效益來看,自繁自養處於中度虧損。3月底自繁仔豬出欄一頭120公斤肥豬虧損超500元,而外購仔豬養殖場出欄一頭120公斤肥豬虧損接近300元。

不過,行業頭部企業由於具有規模和技術優勢,生產成本要低不少。國內生豬養殖龍頭企業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袁合賓告訴記者,牧原當前生豬存欄量爲3600萬頭,現階段生產成本在16元/公斤左右。剔除糧食價格等外部因素變動影響,牧原以階段性達成13元/公斤的完全成本作爲2022年成本下降的奮鬥目標。

袁合賓透露,近兩年公司部分優秀的子公司與標杆廠區批次或階段性實現了優異的養殖成本,達成了較爲理想的完全成本。這部分優秀養殖成績讓牧原看到了成本持續下降在方案上是成立的,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在路徑上是通暢的。

豬價跌幅逐漸收窄

“今年6月份以後,商品豬供給過剩局面有望緩解,豬肉供需將會轉向基本平衡,豬價將會出現季節性回升。”朱增勇說。

農業農村部對500個縣的集貿市場及採集點監測數據顯示,3月份第4周,全國每公斤生豬均價12.52元,環比下跌0.8%,同比下跌54.4%,連續16周累計下跌31.7%;每公斤豬肉均價22.38元,環比下跌1.2%,同比下跌49.2%,累計下跌22.6%;每公斤仔豬均價23.86元,環比下跌1.2%,同比下跌74.4%。

根據近年生產成本數據測算,生豬生產盈虧平衡點的豬糧比價約爲7∶1。當豬糧比價低於5∶1時,視爲進入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據農業農村部監測,2月份全國豬糧比價爲4.90∶1,比1月份下降0.51個點。3月份以來,中央和地方全面啓動豬肉收儲,緩解了豬價過快下跌的局面,豬價跌幅逐漸收窄。

朱增勇告訴記者,從短期來看,豬價有望止跌企穩,部分地區如東北地區豬價已經小幅反彈。近期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部分地區道路不暢,部分區域生豬出欄受阻,加上養殖端出欄虧損嚴重,養殖戶挺價惜售意願增強,生豬出欄積極性不高,屠宰企業採購難度增加,市場觀望、看漲情緒增強。市場供需形勢逐漸扭轉,有望帶動全國豬價止跌。不過,由於消費尤其是外出消費受到影響,消費端難以支撐豬價持續反彈,豬價總體有望低位企穩。隨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後期壓欄生豬或集中出欄,豬價還面臨一定下行壓力。目前豬價低於2019年同期,但高於2018年同期,預計後期下降空間不大。二季度末期,受年初仔豬供給量環比下降影響,6月份以後商品豬供給過剩局面有望緩解,豬肉供需將轉向基本平衡,豬價將會出現季節性回升,下半年豬價可能將總體圍繞成本線上下波動。

自2003年6月份以來,我國生豬價格波動經歷了4個完整週期。這4個完整週期持續時間分別是36個月、36個月、59個月和49個月,每個完整週期包括上升階段、下跌階段。目前正運行的第5輪週期,自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底處於長達27個月的上升通道,自2020年9月至今累計19個月處於下跌通道,總計已歷時46個月,時間跨度和上輪週期已經比較接近。這預示着,下跌可能已進入尾聲。

嚴冬終將過去,生豬養殖行業宜堅定信心,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抓緊產業升級,以迎接新一輪上升週期的到來。

袁合賓告訴記者,牧原今年的重點工作依然是聚焦完全生產成本的持續下降。具體手段上,公司將通過管理持續優化、智能創新應用、人員能力提升等多種方式,從各個生產環節的細節入手,進一步推廣智能化養殖的覆蓋與應用程度,降低不同子公司與不同廠區之間成本離散度。從細節降成本,向創新要效率,通過成本下降提升公司整體的抗風險與跨週期穩定發展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