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傅碧霄 北京报道

随着普惠金融的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金融素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服务好下沉市场的金融消费者,引导其掌握金融知识,培养其形成正确的借贷、理财观念,成为当前需要应对的重要问题。

3月30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特别强调了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出推动金融素养教育纳入农村义务教育。近期,各家银行纷纷披露了2021年年报,消费者权益保护与金融知识宣传是银行业的重要工作,而农村居民、残障人士,及老年人等群体日益成为金融知识普及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

加强农村金融素养教育

人民银行于3月30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继续将农村居民列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重点对象,开展好集中性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结合农村地区金融教育基地建设,常态化开展风险警示教育,推动金融素养教育纳入农村义务教育。

农村居民正是金融素养教育最需要加强的人群。

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下称《报告》)显示,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为66.81,比2019年有所提高。但不同群体金融素养水平呈现一定程度的分化。从城乡维度看,农村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低于城镇地区,城镇地区金融消费者平均得分为68.06,比农村地区高3.45分,其中金融知识方面的差异最大。

此外,金融素养水平与学历、收入的相关性比较明显,东部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也普遍高于西部地区。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水平也相对较低,“一老一少”仍是金融教育重点对象。《报告》尤其强调,老年人在适应金融数字化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更依赖传统渠道和方式满足自身的金融需求,因此要关注老年人的数字金融转型风险,保持足够耐心,避免老年人在转向数字渠道时遭到非法金融活动的侵害,加大对老年人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

中国人民银行陇南市中心支行白伟东在《国民金融素养教育困境及其化解》一文中也指出,金融消费者认知呈现地区和群体差异。农村居民、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缺少能力与自由,不易获取和享有金融基本知识,难以享有更优质的金融服务。部分地区的弱势群体认知能力极其有限。金融素养教育方面也存在教育营销化、功利化、肤浅化等问题。

白伟东认为,理想的金融素养教育应当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可根据教育功能分为校园教育、职业教育与公共教育,并建议针对不同群体开展适配性差异化教育,加强对农民工、残障人士、离退休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教育。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以金融常识普及为主、风险教育为辅;农村地区以满足“三农”需求、防范金融风险为重点,也应兼顾新兴业务教育。

金融知识普及工作不断下沉

农村居民、新市民,以及低线城市居民日益成为金融服务重点关注对象。近期,各家银行纷纷披露了2021年的年报及社会责任报告,针对农村居民等重点人群的金融知识宣传成为银行业普遍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

2021年,农业银行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和培训方面,精准对接农民、务工人员、残疾人、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进行金融知识宣传。农行还创新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方式,通过短视频、微短剧等形式开展宣传,全年通过线上渠道,以及进学校、进乡镇等面对面形式,累计开展各类金融宣传活动9.5万余次,参与营业网点超过2.2万个,投入宣传人员近58万人次,活动触及消费者1.9 亿人次。

建设银行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建行面向老年人、青少年、在校学生、农村居民及务工人员、少数民族、残障人士等客群开展特色化宣教。面向农村居民及务工人员,在建行研修中心发布乡村金融主题消保课程,依托建行“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让乡村居民随时随地学习消保知识。面向少数民族客群,建行印制多语种特色化宣传折页,在建行研修中心发布少数民族多语种消保八项权益电子知识读本。面向残障人士客群,建行制作发布全国标准版手语特色宣教视频,印制盲文版宣教手册,提供暖心金融服务。

同时,财商机构也在不断深入下沉市场,拓展业务广度。如尔湾科技就在3月30日宣布品牌升级为“量子之歌”。据了解,升级后的量子之歌定位为提升全民素养的终身学习平台,满足不同年龄段用户群体的知识成长需求。去年,量子之歌集团旗下的启牛学堂就针对“一老一少”群体推出了系列课程。

“如今,终身学习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我们注意到由于教育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低线城市及乡村地区的成人教育一直被忽视,他们因缺乏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只能从事相对低端、低薪的职业。加强关注低线城市及乡村地区成人教育问题,对于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量子之歌集团创始人、CEO李鹏对《华夏时报》记者这样说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