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接連發生多起針對亞裔的暴力襲擊事件,引發美國國內和國際輿論高度關注。專家指出,美國亞裔長期面臨歧視和暴力威脅,根源在於美國的種族主義痼疾。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美國社會撕裂加劇,種族主義和仇外情緒加重,反亞裔仇恨犯罪案件大幅增加。

事實觸目驚心

綜合美媒報道,近幾個月,紐約州接連發生多起亞裔女性遇襲事件:3月,一名亞裔女子遭到一名男子襲擊,頭部和麪部被毆打上百次;2月,一名亞裔女子在返回公寓時被一名男子尾隨,之後在公寓內被刺了數十刀後身亡;1月,一名華裔女子在地鐵站候車時突然被推下站臺,列車進站致其當場死亡。

相關案件觸目驚心,而這些只是美國仇恨亞裔犯罪的冰山一角。據美國非營利機構“制止仇恨亞太裔美國人組織”發佈的報告,2020年3月19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間,美國共發生1萬多起針對亞裔美國人和太平洋島民的仇恨事件。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聖貝納迪諾分校仇恨及極端主義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美國各地仇恨亞裔犯罪案比2020年增加了339%。

痼疾始終難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19世紀的“排華法案”,到二戰時期的日裔集中營,從“9·11”事件後南亞族裔因宗教信仰遭襲,到疫情期間亞裔受到攻擊和暴力襲擾,對亞裔的系統性種族歧視和仇恨一直根植於美國曆史和社會中。美國《華盛頓郵報》評論稱,美國反亞裔種族主義與反亞裔暴力有着“漫長而醜陋的歷史”。

美國沃克斯新聞網指出,美國與亞洲國家的緊張關係也會被投射到美國亞裔身上。時至今日,“排華法案”所體現的種族主義仍影響着美國大衆如何看待本國亞裔。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執行主任王棟向本報分析,美國一些政客對華存在嚴重戰略誤判,進而陷入意識形態偏執中,試圖通過製造“假想敵”、發動對華戰略競爭來維護自身全球霸權,一定程度上煽動了美國社會針對亞裔、特別是華裔的仇恨情緒。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可追溯到美國建國及發展史。在美國發展過程中,白人對其他少數族裔的屠殺、殘害、奴役和壓迫從未停止,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根植於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亞裔是美國系統性種族主義的主要受害者之一。

改變任重道遠

2021年3月16日,亞特蘭大發生一起針對亞裔女性的惡性槍擊案件造成6名亞裔女性死亡。但美國執法部門不願將事件定性爲“仇恨犯罪”,引發全美亞裔的恐懼和憤怒。2021年5月,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反新冠仇恨犯罪法》,旨在打擊疫情以來美國頻發的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事件。

但是,一年多過去,情況並未好轉。近日,美國紐約、舊金山等10餘座城市舉行集會,抗議愈演愈烈的反亞裔仇恨犯罪。許多抗議者手舉“我們不會沉默”“亞裔應當被公正對待”等標語。分析人士指出,立法只是個開始,美國亞裔反歧視和爭取平等權利依然任重道遠。

“美國亞裔生存困境無疑是對美國鼓吹的所謂‘人權’‘自由’‘平等’價值觀的諷刺,暴露出‘美式民主’的蒼白和虛僞,使美國國家形象大打折扣。種族仇恨肆虐,將進一步加劇美國社會的撕裂。”王棟指出,美國政客及媒體應對該問題進行理性反思,減少極端言論對民衆的誤導和煽動。面對生存和發展挑戰,在美亞裔要團結起來,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國際社會應當對美國系統性種族主義進行持續揭露和批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