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絡祭掃樹新風

來源:經濟日報

清明節是緬懷先輩、祭奠故人的傳統節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地暫停了現場祭掃活動,紛紛推出免費代祭服務、開通網絡祭掃平臺等,方便羣衆寄託哀思。假期首日,全國網絡祭掃羣衆69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75.7%。

全體肅立、點燃電子香蠟、誦讀祭文、緬懷逝者……4月1日,天津市第二殯儀館舉行“一束鮮花寄親人,天際遙思清明祭”2022年清明集體代祭活動。現場30多位工作人員衣着肅穆,爲逝者送去哀思。

3月份,天津發布通告,殯儀館、公墓、骨灰堂等殯葬服務機構暫停提供現場祭掃服務。爲方便市民寄託哀思,天津市市屬殯葬服務單位積極開展代祭活動,爲祭掃羣衆提供暖心服務。

天津市第二殯儀館業務一科負責人薛立霞說,“第二殯儀館舉行集體代祭活動,同時推出面向市民羣衆的免費代祭服務。目前,已有100多名市民通過電話預約”。免費代祭服務包括鮮花祭掃、致追思詞等多個環節,並用視頻記錄,彌補市民無法到場的遺憾。

4月1日,江西南昌2022年清明集體代祭掃活動在瀛上墓區啓動,南昌市殯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每個墓位前都擺放了鮮花。受疫情影響,南昌市暫停了今年清明節現場祭掃活動,各縣區陸續啓動清明代祭掃活動,許多黨員幹部和志願者主動承擔起了代祭掃的責任。

“據統計,祭掃活動涉及瀛上墓區、經營性公墓、城鄉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及歷史埋葬點墓位總計超過5000個,我們準備了40多萬枝鮮花敬獻。”南昌市民政局殯葬管理科科長周憬說。

4月2日,南昌市民張俊點開“南昌民政發佈”微信公衆號,進入“紀念空間”留言追思。“每年清明節,我都要給奶奶掃墓,今年我用‘雲祭掃’方式,同樣可以寄託對奶奶的哀思。”張俊說。

“自2020年推出至今,網上祭掃平臺累計訪問量達34萬人次,撫慰了很多逝者家屬。”南昌市殯儀服務中心辦公室主任葉松說。

在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從3月份起,就在當地公墓設立信箱,羣衆可以將寄託哀思的紙質信投至此處,或直接掃描二維碼“寄”出懷念。海曙區民政局副局長周永存說,“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保護好自身健康,是對家庭和社會的最大負責,也是對逝者的最好告慰。‘雲’端祭掃也一樣可以傳遞思念”。

翻閱海曙區公墓電子信箱來信,樸實無華的文字讓人感動。“外婆,從小是您一手將我帶大,對我關懷無微不至,您在天堂還好嗎?”“媽媽,有時夢中會出現您的身影,我好想念您!”……無形的信紙寄託了濃濃的親情,也讓祭掃方式更加文明。

據介紹,除了投遞信件,當地居民還可通過“寧波民政”微信公衆號,進行網上祭掃。根據提示,輸入逝者的姓名、陵園或安息堂的地址等信息,就可爲他們創建祈福館,送上一束鮮花、點上一盞明燈,傾訴內心的思念。(經濟日報記者 商 瑞 劉 興 鬱進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