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選肥先問診、農忙找代管,河南周口——農資市場新變化

來源:經濟日報

手機成爲新農具,網購農資比品牌,問診配方選肥料,不買農資買服務……春耕、春播、春管農忙時節,在有“中原糧倉”之稱的河南省周口市,農民選購農資、農具出現新變化,市場變得“潮”起來。

手機成農具

“這部手機5300多元,這個月就能掙回來!”近日,在周口市扶溝縣韭園鎮灣李村一個韭菜大棚內,32歲的村民李大兵拿着剛買回來的手機邊拍攝碧綠清脆的韭菜生長視頻,邊向媳婦表決心。

李大兵頭腦靈活,5年前通過參加鄉里舉行的就業技能培訓學會了種棚菜,開辦了兩個大棚。前年,他又參加縣裏舉辦的電商培訓,通過直播帶貨把韭菜銷到北京的商超。今年他託管兩戶在外務工村民的10多畝地,種上強筯小麥。這幾天春雨喜降,春耕、春播、春管讓他忙不過來。前天,他買了一臺無人機和一部新手機,準備用於小麥飛防和噴施葉面肥。

“用這個小飛機,一上午就能把咱家的小麥藥打完。明天下午我們準備組團去給豫星合作社打農藥,每天能掙900元,今年飛機錢也肯定能掙回來!”李大兵說。

李大兵的新農具只是扶溝縣今年春耕期間農資消費新潮流的一個縮影。

目前,該縣已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50多家,擁有大型農業機械8000多臺(套),大多數合作社都配備了測土配肥機、土地深耕機械、病蟲害防控器、無人植保機、糧食烘乾機、秸稈粉碎還田機等現代農業設備,全縣的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機耕機收率超過99%,超過一半的水果蔬菜等農產品通過網絡銷售到全國各地。

網上買農資

多種形式的電商培訓讓手機成爲農民持續增收的新農具,一個個網上農資店被新農人們搬回家。

“在網上購買農資很方便,品牌全,新品多,下單後兩三天就能到貨,還能約好時間把肥料直接送到田間地頭。”在淮陽區朱集鎮大張營村文化廣場,張一凡邊和種田能手交流心得,邊在手機上選好了60畝小麥使用的無公害新型農藥和進口複合肥。

春分過後,周口農資市場全面升溫。與張一凡一樣,淮陽區的許多農民開始網購農資,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優先購買綠色農資,注重向綠色農業、高效農業、品牌農業發展。

近年來,綠色農業成爲時尚新潮流,綠色食品成爲人們餐桌上的寵兒。“在商超,普通花菜一公斤3元,有機花菜能賣到一公斤8元。我多花一些錢買生物農藥,能掙更多的錢,何樂而不爲呢!”經常到城區機關食堂和飯店送菜的菜農郭欣,多年前就開始使用低毒、高效、無公害的新型生物農藥。

優質綠色農產品來源於健康生產,肥料是關鍵因素。品相好、口感好、營養豐富的作物需要有機肥、無機肥合理搭配;營養元素均衡配比,需要使用有針對性的肥料。“近年來,我採購的化肥農藥一年比一年少,但是進口肥料和生物農藥逐年增多,這也是我的黃花菜越來越受顧客歡迎、能賣上好價格的原因。”淮陽區菜農董歡說。

“網上訂購農資由於減少了中間商,價格比較實惠,更受青年農民青睞,加上這兩年受到疫情影響,網購農資量快速增長,估計能佔到全區的30%以上。特別是一些無毒、高效、防治範圍廣的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和新型水溶性肥料,網購渠道比例佔將近一半!”淮陽區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傅世楨說。

選肥先問診

“我種的30多畝小麥葉尖發黃,地裏還有這樣的雜草,該用什麼肥,打什麼藥?”在項城市永豐鎮一家莊稼醫院,村民王博文拿着手機讓農資公司的技術人員察看。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如何施肥、打藥,以前農民認同“肥大水勤,不用人問”的觀念,大量使用氮、磷、鉀等肥料,導致一些地方出現土地板結、地力下降、糧食品質差等問題。

隨着農業科技培訓班、科技特派員工程等多種就業幫扶措施的開展,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不斷提高,懂得了只有科學種田,農業才能取得豐產豐收。如今,他們種田選用高產優質種子,選化肥採用測土配方,經測驗後,地裏缺啥就補啥肥料,連選滅草劑也精挑細選,減少施肥盲目性,節約生產成本,實現科學種田。

“這個配方,調整了肥料中氮、磷、鉀的比例,減少了不合理的化肥使用,增加了有機肥,在不增加化肥投資的前提下,能優化肥料的施用結構,起到增產增收的作用。”在項城市賈嶺鎮一家農資門店內,農技人員王春風使用土壤肥料養分檢測儀測量土樣,診斷後,爲村民李長征開出莊稼需要的營養配方。

“我以前肥沒少上,水也沒少澆,但小麥常倒伏,產量上不去。這兩年學會測土配方施肥後,種的優質小麥抗病、抗逆能力增強,種糧成本降低,產量增加,每畝可增收30元以上。”李長征說。

化肥是糧食的“糧食”。農民通過測土配方,對傳統化肥使用越來越少,新型緩釋肥、水溶肥等得到大面積推廣,複合型、功能性肥料佔比越來越高,特別是“有機肥+少量複合肥”的使用,改良了土壤結構,提高了農產品質量,贏得了更大的市場。

周口市鄉村振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項城、商水、鄲城等縣市測土配方施肥面積快速增加,佔到糧食種植總面積的70%以上,平均增產6%以上。

服務全流程

“3分鐘打個電話,微信轉去300元錢,8畝地小麥‘一噴三防’全搞定。要是回去一趟,來往路費、買農藥僱人要300多元,耽誤兩天時間又少掙500多元,不划算!”正在周口市區打工的牛大平動員同伴不要回老家搞麥田管理了。

牛大平是沈丘縣洪山鎮人,通過政府組織的就業“春風行動”,他跟隨鎮內的建築隊在外做建築工程工作,一年到頭很少在家,以前農忙時公司派幾個人回家幫忙幹農活,這幾年,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把土地託管給種糧大戶,一部分有種糧情結的人雖然種地,但每到農忙時都是遙控指揮。近3年,每逢農忙,牛大平都是請農業社會化服務專業組織代收、代種、代管,既省心又省錢。

“真沒想到,農業現代化實現得這麼快,這些專業合作社聯合收割機、大型播種機、無人植保機、糧食烘乾機等什麼都有,能提供耕、種、防、收全環節服務!”牛大平說。

沈丘縣在外務工創業人員多,每到春耕、春管時節,開車四處買農資的大多數是種糧大戶或家庭農場主,而普通村民不買農資買服務,他們通過專業合作社打理自己的田地,實現務工種田兩不誤。

在周口市農業農村局,記者瞭解到,全市農業社會化服務專業組織已超過1萬家,可提供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的全面、系統、一體化服務,受益農戶50多萬戶,爲奪取糧食豐收和保障農產品供給發揮了重要作用。

“周口是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全省第一產糧大市、全國第一小麥生產大市。可以說,全市農資消費出現的新變化,從一個側面見證了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周口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華說。(經濟日報記者 夏先清 楊子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