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爾街見聞

軟銀今年2月披露,SB北極星投資部門在成立後的一年多里損失了46億美元,主要由於“災難性的衍生品押注”。知情者稱,該部門持倉全部清算後,總損失可能高達70億美元。去年孫正義稱“我將再次冒險”,他或因深度介入SB北極星的活動而個人損失至少15億美元。

據悉,日本軟銀集團在疫情期間悄然成立的內部對沖基金SB北極星部門即將“壽終正寢”。在短短一年半時間裏,該部門似乎想通過炒股和金融衍生品“賺快錢”,沒想到賠得底褲都快沒了。

SB北極星成立於2020年8月,是軟銀專注於交易上市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的資產管理部門。初始資本約5.55億美元,其中1/3來自孫正義,最初意向是押注超過百億美元的上市公司股票。

知情人士近日透露,負責該部門的前德意志銀行交易員、軟銀駐紮在阿布扎比的高級副總裁Akshay Naheta已於上週四離開軟銀,此人曾以執行復雜的金融衍生品交易而聞名。

軟銀在今年2月披露截至去年末的季度財報時曾稱,SB北極星在成立後的一年多時間裏損失了46億美元,主要由於“災難性的衍生品押注”。熟悉其交易活動的人稱,該部門持倉全部清算後,總損失金額可能攀升至60億美元,甚至是接近70億美元之多。

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曾在去年11月的財報發佈會上表示,SB北極星部門即將關閉,公司近期也證實,該部門的活動及其投資組合都已大幅減少。可以說,該部門的所有持倉基本都被清算完畢。

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監管文件顯示,截至2021年底,SB北極星部門僅持有10億多美元的美國上市公司股票,較一年前(2020年底)的逾170億美元美元“腳踝斬”。

剩餘的大部分頭寸都在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中,包括由軟銀願景基金、軟銀股東Elliott Management和願景基金投資者阿布扎比主權財富基金Mubadala支持的SPAC中。

軟銀SB北極星部門在歐洲的大部分二級市場股票及衍生品投資,也幾乎在同一時間被清算,包括對已實現盈利的瑞士羅氏製藥(Roche)的50億美元押注。殘餘的很少頭寸已轉移到軟銀集團。

軟銀高管Andreas Hansson在SB北極星投資的英國零售商THG和挪威電子學習平臺Kahoot擔任董事,將在4月底卸任相關職務。去年5月軟銀購買7.3億美元THG股票後,後者暴跌了85%。

雖然這一軟銀內部的對沖基金,不如高調押注未上市科技初創公司的願景基金名氣大,但在金融市場也造成了不小的波瀾,被多家主流財經媒體鎖定爲2020年夏末秋初引發美國大型科技股“融漲”的有力推手——“納斯達克鯨”。

“納斯達克鯨”指的是有機構投資者於2020年夏末買入了數十億美元的美國大型科技股看漲期權,疊加散戶的熱情引發了交易狂潮,龐大的交易規模加劇了科技股融漲勢頭和市場大幅波動。

2020年9月,媒體爆出軟銀豪賭科技股成爲“納斯達克鯨”的消息,稱軟銀買入了與名義價值500億美元股票掛鉤的科技股期權,一度帶來短期浮盈約40億美元。華爾街人士將這些的期權視爲二季度科技股高漲的幕後推手。由於投資者擔心軟銀的衍生品交易可能帶來巨大損失,軟銀的市值此後曾蒸發多達170億美元。

上述豪賭主要就是由軟銀SB北極星部門主導的,不過這種通過大量購買短期看漲期權來“賺快錢”的戰術似乎並沒奏效。因爲兩個月後的2020年11月上旬,軟銀曾向媒體透露,到當年三季度末,SB Northstar部門已經累計交易虧損37億美元,抵消絕大部分9月所謂的40億美元浮盈。而2020年12月初,軟銀開始透露放棄“納斯達克鯨”的傾向,據稱將在年內了結九成期權。

有分析稱,SB北極星的快速興衰加劇了投資者對軟銀長期以來公司治理問題的擔憂,特別是擔心軟銀沒有能力約束其億萬富翁創始人孫正義,而孫正義恰好一直以激進的投資聞名。

SB Northstar在開曼羣島註冊,投資委員會有三名委員,分別是前德銀交易員Akshay Naheta、軟銀創始人兼CEO孫正義、軟銀副董事長Ron Fisher。雖然實際上的管理者是Naheta,但孫正義纔是該機構投資美國科技股的推動者。孫正義曾告訴投資者,他深入參與了相關交易操作。

孫正義去年透露,他在SB北極星的持股使他個人損失了約15億美元。他當時承認“對自己下注是艱難的”,但稱並沒有被鉅額損失嚇倒。他說“我將再次冒險”,隨後軟銀披露了孫正義對軟銀拉丁美洲基金的投資。

軟銀美股ADR週一漲超3%,接近收復今年2月9日來全部跌幅。軟銀日股收漲3.7%,至去年12月1日以來最高,即年內重新轉漲。

責任編輯:張玉潔 SF10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