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在記者 王曉言】監獄,作爲國家暴力機關的組成部分,本是司法懲教的場所。在美國,卻有監獄是由私人公司管控運營。因爲資本的介入,監獄變成了龐大的產業和生意,嚴肅的法律變成了爲資本服務的工具,背後滋生出黑暗的利益鏈條。美國懲教公司和GEO集團是其中兩大巨頭,兩公司在全美擁有100餘座私營監獄。而全美有超過30個州與私營監獄公司有合作關係。據美國司法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約有11.6萬名囚犯被關押在私營監獄中。這種飽受詬病的私人監獄始於上世紀80年代。

15分鐘搞定投資人

1983年1月28日,托馬斯·比斯利、羅伯特·克蘭茨和特雷爾·唐·哈託3人在美國田納西州共同創立了美國懲教公司。3名創始人的背景並不簡單,他們爲公司的建立各展所長。托馬斯·比斯利時任田納西州共和黨主席,他本職是律師,也是美國律師協會和美國懲教協會的成員,他本身的地位以及在政界的深厚人脈對公司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羅伯特·克蘭茨是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市的一位商人兼律師,也是時任總統里根的重要籌款人。特雷爾·唐·哈託則在業內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擔任過典獄長,曾經管理過兩個州的監獄系統,並曾擔任美國懲教協會的主席。

2月14日,剛剛成立半個多月的美國懲教公司向風險投資公司——梅西-伯奇投資集團尋求資金支持,該集團曾成功投資知名快餐公司肯德基以及美國最大的醫療連鎖公司HCA集團。結果,在僅僅聽取了3名創始人15分鐘的介紹後,該風投公司就決定給美國懲教公司投資50萬美元。有了資金,又不愁人脈和業界關係的美國懲教公司很快在半年內就簽下了第一單生意——休斯敦一家可關押350人的移民監獄。到1986年8月,該公司的業務已經擴展到田納西州、得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和佛羅里達州的8座私營監獄。同年——即在公司創立3年後,美國懲教公司就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以每股9美元的價格上市,從股市募集了1800萬美元用於進一步發展公司業務。

l在反對聲中發展壯大

美國懲教公司創始人曾向媒體介紹,私營監獄的出現和發展正是爲了應對上世紀80年代美國政府面臨的公立監獄系統人滿爲患、設施陳舊、缺少資金以及效率低下等諸多困境。托馬斯·比斯利在接受採訪時說,他們的私營監獄優勢在於消除了官僚主義的繁文縟節,決策和採購流程的高效率節省了時間和金錢,而且在監獄中大量使用高科技監視和安全設備,從而減少了監獄管理人員的編制,節省了支出……因此,私營監獄比同類公立監獄的運營成本降低了25%。

從商業角度看,這些說法無疑是正確的,但當這些商業行爲涉及的“商品”是囚犯、是人時,即使在崇尚資本力量的美國,也出現了不同的意見。實際上,從私營監獄興起一直到今天,美國民間乃至政府內部反對監獄私有化的聲音一直不斷。1986年,美國律師協會就通過了一項決議,呼籲暫停監獄私有化。1987年,美全國警長協會也發佈宣言明確反對監獄私有化……

資本最大的特性就是逐利。當監獄與賺錢相結合的時候,在資本逐利的驅使下其結果必然是更多的人被關進監獄。有數據表明,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的犯罪率是下降的,但同時期監獄羈押人數卻是上升的。而且,這一趨勢隨着私營監獄的發展始終居高不下。據美國媒體統計,按照人口比例,美國的囚犯數量居世界第一位,每110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是被羈押在監獄中的囚犯;每38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正在接受某種形式的懲教監管。這與美國私營監獄系統的不懈“努力”是分不開的,這一點從兩組統計數字可見一斑:一方面,美國私營監獄作爲上市公司,其業績的計量單位從當年的“萬美元”變爲如今的“十億美元”;另一方面,美國私營監獄羈押的囚犯數量也增至最初的16倍。

確保“入住率”不低於90%

私營監獄的收入來自政府,確切地說,是依據雙方簽訂的合同,美國政府爲每一名在押的犯人向私營監獄支付費用。而在美國懲教公司管理的私營監獄建立初期,他們與政府簽訂的合同中就有類似保護性的條款,即政府要確保私營監獄的“入住率”不低於90%。爲確保“生意興隆”,私營監獄常用的手段有三:一是政治獻金,給支持私營監獄的政黨和候選人大量捐款,以期在他們掌權後攫取更大利益;二是干預司法和相關政策的制定,以期讓更多的平民觸犯法律被判入獄;三是支持打擊非法移民。其實這三種手段都是爲保障監獄能有充足的“貨源”,爲達此目的,各傢俬營監獄公司都僱了一批手眼通天的說客,推動權錢交易,利用資本的力量“說服”政客以及法官爲私營監獄公司服務,擔任資本的“保護傘”。

2009年,美國媒體披露了一樁權錢交易的司法醜聞。2013年還據此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名爲《孩子換金錢》。片子講述了賓夕法尼亞州盧澤恩縣的兩名地方法官利用手中的權力,從2003年到2008年期間先後把大約3000名青少年送進了私營監獄,兩人爲此收受監獄運營方260萬美元的回扣。據報道,被這兩名法官送進監獄的孩子中年齡最小的僅有10歲。而被重判送進監獄的許多青少年只是輕微觸犯法律,有的甚至僅是惡作劇性質的犯錯。比如一個14歲小女孩僅是因爲在網上給學校副校長製作了一個虛假的個人主頁,就在沒有辯護律師的情況下被判監禁3個月。片中還講述了一名很有前途的青少年運動員,因爲小錯被判入獄,對未來絕望的小夥子舉槍自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