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俄羅斯狗狗遭到西方制裁,成爲最近國際輿論場上的一個談資。不過,事件背後也凸顯了它們的國際影響力。事實上,俄羅斯犬類培育有着悠久歷史。在蘇聯時期,該國不僅培育一些新犬種,還訓練出不同用途的軍犬、警用犬等。二戰時期有大批軍犬走上戰場,爲二戰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很多功勳軍犬都來自鼎鼎大名的中央軍犬學校——紅星犬舍。

紅星犬舍創建於1924年,任務就是進行軍用犬隻的培育。最初它被稱爲“中央訓練和實驗犬舍、軍事和運動犬學校”。可以說這所學校的創立標誌着蘇聯軍隊使用犬隻的開始。當時蘇聯培育訓練各種用途的軍犬沒有任何經驗可循。爲了順利完成將服務犬引入部隊的任務,紅星犬舍組織專家反覆進行研究與實驗。1931年學校轉型爲紅軍科研測試犬類研究所,開始大規模且高效地開展科學實驗工作。

除了培育已有的犬種,如通信犬、醫療犬、警衛犬與搜索犬之外,紅星犬舍還制定了新的軍事用途犬種的訓練方法。比如1931年,學校學員提出用犬來破壞敵人坦克。在1934年進行了培育對假想敵後方的鐵路、油庫以及公路橋樑進行破壞活動的犬隻實驗。設想首先要將訓練有素的犬隻與訓導員用飛機投送到預定地點。同年蘇聯空降兵進行相關的實驗,結果比較成功,獲得實戰經驗。在1940年後,紅星犬舍又開始訓練軍犬搜尋包括金屬、地雷等,沒多久就訓練成了一批探雷犬。在演習場的實戰檢驗中,探雷犬對各種地雷搜尋準確度高,軍方給予很高評價。

在蘇聯衛國戰爭中,反坦克犬與探雷犬在對抗德國入侵者的戰鬥中表現英勇。其中反坦克犬共摧毀了300輛德國坦克,探雷犬發現了400萬顆地雷及其他爆炸裝置。其他的軍犬也表現優異,通信犬完成了20萬次通信任務,衛生救援雪橇犬將68萬名重傷的士兵與指揮官連同他們的武器裝備都一起帶離火線。

在二戰中,蘇軍一共投入了6萬隻各種用途軍犬與士兵們並肩戰鬥。犬隻在戰場上消耗很大,而且在戰爭期間紅星犬舍也無暇進行種羣繁育。因此戰後一段時期它與民間一些犬類俱樂部共同合作進行各種軍警與民用犬繁衍工作,也在一些新領域進行探索。比如1949年,根據蘇聯最高領導層指示,紅星犬舍開展了一些新品種如黑梗、“莫斯科看門犬”等的培育工作,它們是通過不同品種之間進行雜交選育的。戰後,軍隊用犬沒有了戰場中的實戰需要,而是轉向以護衛犬爲主。

俄羅斯黑梗是紅星犬舍培育的最有名的犬種,其繁育工作極爲複雜。資料顯示,其身上流淌着17個犬種的血脈。據說,該犬種是依照斯大林命令繁育的,因此俄羅斯黑梗在西方又被稱爲斯大林之犬。1958年,紅星犬舍攜帶俄羅斯黑梗等新培育的犬種以及其他品種的佼佼者在全國進行了公開展示,引起了犬類專家與愛好者的極大興趣。當時紅星犬舍被認爲是全國最好的專業服務用犬培育基地。就是在這次展覽中,紅星犬舍的24名工作人員受到組委會嘉獎。

在不到百年的時間裏,紅星犬舍幾經更名,甚至一度險些被撤銷。上世紀80年代,該機構又迎來了發展高峯。到了90年代,蘇聯解體,這所獨一無二的學校又險些不復存在,幾乎沒有什麼食物可以餵養犬隻,甚至到了軍官與狗分享口糧的地步。直到2002年,英國的沃爾謝姆中心與俄軍簽訂了協議,爲其犬隻提供全面的後勤保障支持。作爲交換,俄方爲英國服役的動物研發飼料。(張曉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