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康殷

Wind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一季度首發上會公司合計121家,其中創業板上會46家,被否6家;科創板上會35家,全部過會;主板上會27家,被否2家,取消審覈2家,暫緩表決1家。北證上會13家,1家暫緩表決。

從今年IPO上會情況來看,一季度通過109家,被否8家,暫緩表決2家,取消審覈2家,通過率爲90%。募資金額方面,今年一季度過會IPO累計擬募資規模爲1408億元。

8家IPO被否

2022年開年第一季度IPO被否企業數量8家,取消審覈2家。數字與2021年同期相仿,2021年一季度IPO被否企業同樣爲8家,另有4家取消審覈。

今年一季度IPO出現小幅發行撤回潮。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今年一季度A股IPO終止企業共計58家,其中51家企業主動撤材料。

今年一季度8家被否的IPO,6家爲創業板,2家爲上證主板。亞洲漁港、九州風神、電旗股份關注度較高,另外5家被否公司分別是北農大、興禾股份、恆茂高科、環洋股份、博隆技術。

關注8家IPO被否公司上市委和發審委的提問內容,可以發現持續盈利能力、毛利率偏高、關聯交易等問題被密集提及。盈利能力是各方面關心的核心問題,也是企業成敗的關鍵。

一季度被否企業中,九州風神2020年9月創業板IPO獲受理,公司主要從事電腦散熱器等硬件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3月29日,九州風神申請在創業板上市被否決。

在九州風神的終止審覈決定中,深交所提出了四項質疑。其一是公司以境外銷售爲主,公司外銷收入增長的解釋是否合理,中介機構對外銷收入的核查是否充分;其二是公司2021年歸母淨利潤大幅下滑,2022年一季度經營業績繼續下滑,持續經營能力是否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其三是公司主要原材料採購價格與市場價格變動幅度存在較大差異,毛利率快速提升且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其四是公司會計差錯較多,涉及範圍較廣,內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2月18日,亞洲漁港申請在創業板上市被否決。上市委會議審議認爲,亞洲漁港未能充分說明其“三創四新”特徵,不符合創業板定位要求;主要代工廠採購等事項相關的內部控制有效性存疑;會計基礎工作存在不規範情形。因此決定對亞洲漁港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申請予以終止審覈。

3月23日,電旗股份申請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被否決。上市委主要質疑電旗股份三大方面,一是電旗股份前五大供應商的集中度較高的合理性;二是報告期內,電旗股份主要勞務供應商肇東億科及其關聯方(飛科信息、億科信息和翰林信息)均系董靜傑控制的公司,相關主體成立後即與公司合作,合作一到兩年後即註銷;三是電旗股份淨利潤已連續兩年下滑,是否存在淨利潤持續下滑的風險。

今年一季度創業板審覈明顯趨嚴。2021年創業板僅有8家企業在上市委會議上遭否決,而2022年第一季度,被否決的企業數便達到6家。

通過率90%

今年一季度共有121家次IPO企業上會接受審覈,其中有109家企業首發順利過會,IPO通過率約90%。

IPO排隊企業方面,截至2022年3月31日,申請上市的公司共達734家(包括科創板124只,創業板343只,北交所52只),其中233宗中止審查(包括科創板52只、創業板161只、北交所12只)。

據德勤中國統計,截至2022年3月31日,滬深主板等候上市的正常審覈狀態企業數量爲207家,另外有8家企業中止審覈。北交所等候上市的正常審覈狀態企業數量爲40家,另外有12家企業中止審覈。科創板等候上市的正常審覈狀態企業數量爲72家,另外有52家中止審覈。

展望今年後續,機構認爲,全市場存量已受理公司較多。Wind數據顯示,目前有145家公司當前已經成功過會尚未發行,預計募資金額合計達到1413億元。由於證監會對於已過會公司再次進行否決概率較小且批文存在有效期,這些公司大概率今年會陸續登陸資本市場,保障新股發行節奏平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