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支持禁運,誰還要用?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4月5日表示,歐盟正擬議對俄羅斯煤炭實施禁令。美國《華爾街日報》4月6日報道稱,這將是歐盟首次同意禁止進口俄羅斯的主要出口能源之一。不過歐盟各國政府對於是否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仍然存在分歧。

立陶宛能源部4月2日發佈聲明稱將不再進口俄羅斯天然氣,能源部長克雷維斯宣佈立陶宛成爲歐盟第一個“獨立於俄羅斯能源供應”的國家。未來,擁有約280萬人口的立陶宛將通過其位於波羅的海港口的液化天然氣終端進口其他國家的天然氣,每年約40億立方米,其中來自挪威的天然氣將佔90%。

鄰國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也想效仿立陶宛,共同建設液化氣終端。4月3日拉脫維亞天然氣輸送和儲存運營商Conexus Baltic Grid總裁烏爾迪斯·巴里斯宣佈,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也決定放棄從俄羅斯向進口天然氣。巴里斯表示,自4月1日起,俄羅斯就不再向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供氣。目前儲存在拉脫維亞地下的天然氣儲備保證天然氣市場所需。除波羅的海三國,愛爾蘭和英國也對俄羅斯天然氣禁運表示支持。

不過,也有多個歐洲國家公開表態,不支持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實施禁運令。奧地利是其中之一。奧地利環境和能源部長格威斯勒表示,該國過於依賴俄天然氣供應,特別是因爲地處內陸無法出海,無法獲得替代液化天然氣。奧地利外長沙倫伯格4月4日警告對俄製裁的“迴旋鏢效應”,認爲歐盟一旦禁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最終被“射中”的將是歐盟國家。目前奧地利80%的天然氣進口需求由俄羅斯滿足,這一比例比西歐任何國家都高。

持類似態度的還有斯洛伐克。4月3日斯洛伐克經濟部長蘇利克表示,儘管斯洛伐克贊成同歐盟站在同一陣線,但因該國約86%天然氣需求依賴俄羅斯,不能被俄羅斯斷供,若有必要斯洛伐克會以盧布購買天然氣。

斯洛伐克國家天然氣公司SPP在3月已依合約規定以歐元向俄羅斯支付款項。蘇利克表示,在下筆俄羅斯天然氣款項於5月20日到期前,斯洛伐克仍有6周時間找到解決辦法,但不能失去天然氣供應。

對於歐盟內部一些向俄羅斯進口能源實施禁運的呼籲聲音,匈牙利、塞爾維亞、德國、希臘等國也持不贊成態度,強調歐洲經濟依賴俄羅斯能源。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4月3日在接受德國電視二臺採訪時重申政府的立場:德國正在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但不可能立即完全擺脫。

還有部分歐洲國家對於禁止進口俄氣的態度較爲曖昧。德國《時代週報》4月5日稱,意大利一直是抵制對俄羅斯實施能源禁運的歐盟國家之一。該國42%的總能源需求來自天然氣。發電在其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其中43%來自天燃氣電廠,而煤炭和核電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在這方面意大利天然氣幾乎完全依賴進口,俄羅斯是第一大供應國,市場份額超過40%,排名第二的阿爾及利亞佔31%。意大利外長迪馬約數週以來一直在亞非多國訪問,以尋求獲得更多的天然氣供應。

能源結構決定對俄氣禁運態度

“歐盟成員國本國的能源結構決定對俄羅斯能源禁運的態度。”德國漢堡大學國際經濟學者卡斯普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根據歐盟機構的數據,歐盟國家每天在天然氣上的花費約爲3.8億歐元。2021年,愛沙尼亞、芬蘭、摩爾多瓦、北馬其頓、保加利亞和拉脫維亞的天然氣進口幾乎100%來自俄羅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波蘭、奧地利、斯洛文尼亞和匈牙利對俄氣的依賴程度也在78%以上。立陶宛、德國、盧森堡、捷克等國的依賴度爲50%以上,意大利、瑞士、丹麥等國依賴度爲30%以上。對俄氣依賴比較低的主要包括毗鄰大西洋的葡萄牙、愛爾蘭、英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等。

俄能源發展中心負責人基里爾·梅爾尼科夫稱,波羅的海國家從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採購總量很小,每年約爲28億立方米,其中大部分是拉脫維亞的採購,約爲16億-17億立方米。自2014年底立陶宛克萊佩達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投產以來,立陶宛對俄天然氣的採購減少至少一半。此外,一條來自波蘭的天然氣管道將於今年5月1日開始運營,這將使立陶宛可以接收來自中歐市場的天然氣,且還可接收波蘭斯維諾烏伊希切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產能。俄WMT Consult公司合夥人葉卡捷琳娜·科薩列娃稱,波羅的海國家此舉是在指望美國提供的天然氣,其中1500萬噸是拜登向歐洲承諾在未來提供的。

梅爾尼科夫稱,在其他可能在4月份拒絕從俄羅斯購買天然氣的國家中,可能有克羅地亞(俄每年供應約10億立方米)、荷蘭和比利時(130億立方米)、羅馬尼亞(10億立方米)、丹麥(20億立方米)。這些國家要麼擁有巨大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能力,要麼俄羅斯天然氣在其能源結構中所佔份額並不大。波蘭(95億立方米)可能會加入到這些國家行列,這些國家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合同將於今年10月1日到期,並預計在夏季將來自挪威的波羅的海管道天然氣管道投入運營。

“波蘭打算爲歐洲其他地區樹立一個‘沒有俄羅斯天然氣的生活榜樣’,但其想法完全失敗了。”俄羅斯“今日經濟”網4月4日援引俄羅斯財政金融大學專家伊戈爾·尤什科夫的話稱,波蘭多年來一直在準備與俄氣分道揚鑣,但如果沒有俄羅斯天然氣,波蘭將面臨嚴重能源短缺,而其賭注是預計在今年10月份完成的挪威天然氣管道,目前這個管道仍是空的。

彭博社預測,由於能源價格大幅上漲,俄羅斯仍將在2022年從石油和天然氣出口中獲得創紀錄的收入,可能賺取3210億美元,比2021年增加約35%。今年夏天,歐洲或啓動歷史上最大的天然氣注入行動。到11月1日,歐洲將注入600 億立方米天然氣,根據現貨市場目前的報價,這一數量的價值接近800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拒絕進口相對便宜的俄羅斯天然氣似乎確實是個問題。

俄烏衝突爲非洲天然氣產業帶來契機

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牽頭歐盟對俄羅斯實施嚴厲制裁,令歐盟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嚴重受阻。據彭博社報道,根據歐盟同美國3月達成的協議,今年底前美國將向歐洲供應至少15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2030年前美國將確保向歐洲供應至少50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不過,這並不足以彌補俄羅斯輸歐天然氣徹底斷供後的缺口。在此情況下,撒哈拉以南非洲天然氣進口替代的潛力開始受到重視。英國石油公司、道達爾能源公司和埃尼集團等歐洲石油巨頭,以及埃克森美孚等美國石油巨頭,都已在該地區建立業務。

長期以來,撒哈拉以南非洲天然氣產業的潛力並未得到充分釋放。挪威商業機構睿諮得能源2月底發佈的數研究報告看好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天然氣產業發展,預計認爲該地區天然氣產能將從2021年的每天130萬桶油當量大幅提升至2030年的每天270萬桶油當量。美國CNBC電視臺分析稱,撒哈拉以南非洲雖無法完全替代俄羅斯天然氣,但可以填補一定空缺,當地液化天然氣項目將使歐盟避免斷供造成的“硬着陸”。

意大利外長迪馬約近期訪問莫桑比克、剛果共和國和安哥拉,積極推進與各國達成新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協議。埃尼集團首席執行官本月早些時候宣佈,從現在到2025年,這家意大利能源巨頭將能夠爲歐洲額外提供14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

在其他國際能源巨頭中,英國石油公司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液化天然氣佈局最早,正積極開發塞內加爾和毛里塔尼亞邊境的一處天然氣田項目。睿諮得能源則看好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深水天然氣項目開發前景。

分析師認爲,塞內加爾、毛里塔尼亞、尼日利亞和安哥拉最有可能增產天然氣,但大部分新供應要到五年後纔會到位。幾內亞灣其他主要液化天然氣公司也有擴張空間,如尼日利亞、喀麥隆和赤道幾內亞的企業。

不過,撒哈拉以南非洲天然氣產業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項目本身存在開發成本高、融資困難等問題;另一方面,該地區一些國家也面臨着嚴峻的安全形勢。以莫桑比克爲例,當地天然氣資源豐富,也吸引了一些國際企業佈局,但近年來極端組織武裝勢力活動頻繁,迫使一些項目設施關停。

除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北非天然氣能源也被歐洲緊盯。德國之聲4月3日報道稱,在這一地區,埃及2021年的天然氣出口同比增長率最高。不過液化天然氣是埃及目前唯一的天然氣出口方式,因爲該國目前沒有連接到歐洲的天然氣管道網絡。同時,“德國之音”認爲,埃及目前更加青睞同中國簽訂天然氣出口合同。報道稱,中國此前以良好的條件同埃及簽訂長期天然氣出口合同,目前埃及的天然氣出口能力已經所剩無幾,而埃及周邊國家面臨政治不穩定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