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黎旅嘉)訊,在經歷了年初兩個月的低迷期後,新發基金情況終於在近期升溫。具體來看,在1月、2月連續兩月遭遇重挫後,新發基金在3月有所好轉,發行規模環比增長超2倍。

不過整體來看,今年一季度,新發基金平均發行份額創下近兩年來新低。而按基金成立日計算,一季度共成立基金386只,總髮行份額爲2738.29億份,較去年同期下降74.36%。

在度過略顯“慘淡”一季度後,本週新一輪基金髮行小高潮來臨。24只基金啓動首發,其中有哪些亮點值得期待?

新發基金再迎“小高峯”

本週作爲清明假期後的首周,新基金髮行預計24只,涉及華夏基金、嘉實基金、興證全球基金、銀華基金、招商基金、中銀基金、申萬菱信基金、中郵基金、創金合信基金、華泰柏瑞基金等基金公司。

從首發時間來看,週三爲高峯期合計首發19只,週四1只,週五4只。從基金投資類型來看,上述24只預計發行的新基金中,封閉式基金合計9只、被動指數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均爲4只、增強指數型基金和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均爲2只、平衡混合型基金和混合債券型基金(二級)以及QDII基金均爲1只。整體而言,本週新發基金的趨勢仍是主動權益相對較弱,抗跌的債基較強的局面。

在上述新發基金中,市場較爲關注的主要有2位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分別是:申萬菱信權基金資部負責人付娟、“均衡名將”銀華基金王海峯。兩位基金經理投資風格不同,但都深受機構青睞,持有他們管理的基金機構比例很高。

其中,付娟是申萬菱信基金的權益投資總監。公開資料顯示,付娟曾任職於賣方研究所、農銀匯理基金,2020年9月在申萬菱信基金接管產品,現任申萬菱信權益部投資總監。

值得一提的是,付娟也是目前市場上,少數能在賣方成爲優秀分析師,也能轉型到買方成爲優秀基金經理的投研人員。家電研究員入行的付娟,曾在申萬研究所有過“輝煌”的時期。進入買方後,付娟在2012年成爲基金經理,2013年行業收益率排名靠前,一舉成名。

投資風格上,付娟偏好發掘大機會的成長投資選手。她偏好最長最大的賽道。從持倉上看,付娟持倉的行業不會很分散,一般就是3-4個未來幾年景氣度比較高的方向。此外,付娟也比較偏愛二線的成長股,在其投資組合裏比較少見太多有市場共識的白馬股。

此外,在本週的新發基金中,多家基金公司投資領軍人物也屢有現身。處主動權益基金方面的付娟外;指數基金,有華泰柏瑞副總經理、指數與量化產品的負責人田漢卿;QDII基金,有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高級副總裁趙宗庭;FOF基金方面,有興證全球基金FOF投資總監林國懷,南方基金FOF投資部負責人李文良;債券基金方面,有申萬菱信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總監唐俊傑、國金基金研究部總經理尹海峯,西部利得公募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嚴志勇,中郵創業基金固定收益部固定收益總監衣瑛傑,鑫元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助理趙慧等。

權益類發行有望回暖

就在此前正式收官的一季度新發市場方面,按基金成立日計算,一季度共成立基金386只,總髮行份額爲2738.29億份,較去年同期下降74.36%。

今年一季度,A股市場震盪調整,公募基金髮行市場遇冷,平均發行份額也創近兩年來新低。與此同時,這些新基金在發行前設定的認購天數同樣有所延長,平均認購天數達到32天。

從新發基金的結構上看,Wind數據顯示,今年1月新發的主動權益基金中,有30只產品發行份額大於10億份,其中22只爲主動權益類基金,前4大產品均爲偏股混合型產品,最大的一隻發行份額爲55.97億份。2至3月,主動權益基金髮行規模驟降,規模較大的基金多爲債券產品。其中,2月共有6只產品發行份額大於10億份,其中的5只產品爲債券基金,另1只產品爲偏債混合基金;3月共有24只產品發行份額大於10億份,其中的19只產品爲債券基金,前5大產品也均爲中長債,主動權益類基金僅爲4只。

此外,就月份數據上看,1月份成立基金148只,發行份額爲1188.20億份;2月份成立基金爲63只,發行份額爲337.67億份;3月份發成立基金爲175只,發行份額爲1212.42億份。3月份發行情況有所改善,但整體發行情況仍較爲低迷。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3月份基金髮行市場回暖,單月募集規模實現1212億元,較2月份環比增長259%。對比今年1月的成立數量和規模也有小幅增長。有渠道人士就強調,“經歷過市場大幅調整後,目前投資者對於中長期的預期較爲一致,不少基金經理的表現獲得了一定的認可。反映在基金髮行端,可以看到部分投資者的態度更爲積極。此外,一些老基金的持續營銷,近期也有較好的進展。”

而針對新發基金中權益類基金吸引力下降的現象,有業內人士則認爲,債基撐起新發規模“半邊天”的現象或與市場風險偏好有所變化有關。相對於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而言,債券型基金的風險更低一些,更適合穩健型資金參與,加之市場避險情緒仍存,因此債基發行需求有所回升。不過,隨着市場在此前調整後可能出現回升,新基金也將會有較好的發行機會。二季度甚至三、四季度相較於一季度而言,可能會有大幅回升的態勢。在股市好轉的情況下,權益類基金的發行規模也可能會超越債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