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際金融市場波動,3月外儲降至31880億美元

4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截至2022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爲31880億美元,較2月末下降258億美元,降幅爲0.8%。

外匯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解釋原因時稱,匯率折算與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下降。

王春英表示,2022年3月,我國跨境資金流入總體回升,外匯市場供求延續基本平衡。國際金融市場上,受主要國家貨幣政策、地緣政治局勢、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上漲,主要國家債券價格總體下跌。外匯儲備以美元爲計價貨幣,非美元貨幣折算成美元后金額減少,與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下降。

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3月,美元指數上漲,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漲跌互現。貨幣方面,美元匯率指數(DXY)上漲1.7%至98.3;非美元貨幣中,歐元下跌1.4%,英鎊下跌2.1%,日元下跌5.5%。資產方面,以美元標價的已對沖全球債券指數(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 Total Return Index USD Hedged)下跌2.2%;標普500股票指數上漲3.6%,歐元區斯托克50指數下跌0.6%,日經225指數上漲4.9%。

談及未來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王春英表示,當前全球疫情仍處於大流行階段,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加大。但我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將支撐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我國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爲5.5%左右,這是高基數上的中高速增長,既體現了我國實現經濟發展目標的信心,又體現了加大力度支持穩增長的決心。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靠前發力下,前兩個月我國工業增加值、投資、消費等主要宏觀數據實現了較快增長,反映出政策逐漸發揮效果。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金融委會議等進一步部署了加大力度支持穩增長的舉措,減稅降費、科技創新和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等政策有望加快落地實施,有助於爲實體經濟紓困,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這將對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穩定形成支撐。”中國民生銀行首席分析師溫彬認爲。

他同時指出,當前國際地緣政治衝突仍在持續,糧食、能源、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全球通脹居高不下,美聯儲可能採取更大幅度的加息,縮表箭在弦上,這些因素可能導致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對我國產生外溢效應。我國宏觀政策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基調,以我爲主,主動作爲,關注形勢和政策變化,研究制定應對預案,及時出臺有利於市場預期穩定的措施,應對好各種風險衝擊,保持外匯儲備規模基本穩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