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基金年報披露結束,各家基金支付給銀行、券商等代銷機構的客戶維護費用(業內稱“尾隨佣金”)也隨之浮出水面。

大衆印象中,尾傭比例較高的基金公司往往是議價能力較弱的中小型基金公司。然而2021年,資管巨頭貝萊德旗下內地公募基金——貝萊德基金成爲給渠道支付維護費比例最高的基金公司,究竟爲何?

近半管理費“送”渠道

據天相投顧統計數據,內地首家外資公募基金公司——貝萊德基金2021年向渠道支付的尾傭比例達48.46%,在行業中名列第一。公告顯示,貝萊德基金2021年管理費收入爲3124.69萬元,其中近一半支付給了代銷機構,金額達1514.07萬元。

“一般而言,銷售渠道越強,尾傭給的比例也就越高。一些不好賣、利潤薄的產品在銷售渠道面前沒有議價能力,尾傭比例也會較高。”一位渠道人士告訴記者。

國際資管巨頭貝萊德資產管理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作爲首家獲批的內地外資公募,實力也毋庸置疑。那麼,爲何貝萊德基金的尾傭比例位居行業首位?

分析人士表示,貝萊德基金尾傭比例排名第一或因其2021年發行產品數量較少。2021年貝萊德僅發行一隻基金,即其首隻產品貝萊德中國新視野,這意味着貝萊德基金的全部客戶維護費出自這隻基金。

相關人士指出,作爲首隻進軍內地的公募產品,貝萊德這隻產品支付給渠道的維護費用屬於行業平均水平。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9月7日前後,包括貝萊德中國新視野在內共24只權益類新發基金,這些基金平均尾傭比例爲41%左右,其中尾傭比例最高的產品爲49.78%,貝萊德中國新視野以48.46%的比例位列第五。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天相投顧數據顯示,從2021年全年來看,以全市場基金的客戶維護費佔管理費的整體比例計算,目前市場上各類基金產品的平均尾傭比例在28%左右。

多家公司尾傭比例超45%

除貝萊德基金外,匯泉基金、興證證券資管、朱雀基金、達誠基金、凱石基金等2021年客戶維護費佔管理費比例均超過45%。其中,中小型、個人系、次新基金公司的尾隨佣金佔管理費收入比例相對較高。比如尾隨佣金比例超過40%的公司中,匯泉基金、達誠基金、凱石基金均爲個人系公募。

從單隻基金來看,隨着《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及配套規則正式施行,尾傭比例不得超過50%,一些此前尾隨佣金佔管理費比例高於50%的基金,紛紛下調至50%以下。不過,一些規模較大的老基金,尤其是主動權益類的老基金,尾隨佣金普遍有所提升。例如2006年成立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2020年尾傭比例爲31.14%,2021年提升至37.54%;成立於2005年的富國天惠精選成長A,2020年尾傭比例爲25.13%,2021年提升至30.94%。從基金類型來看,ETF聯接基金和FOF基金因爲管理費計提方式的原因,尾傭比例普遍偏高。

業內人士認爲,隨着尾隨佣金的“限高”,業績將成爲真正的“試金石”,那些業績不夠突出、靠尾隨佣金營銷的產品將迎來挑戰。此外,基金人士表示,未來基金公司在渠道上的競爭或將走差異化道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