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韓瀅

來源/連線Insight(ID:lxinsight)

“一城若不夠,那就走三城。” 

疫情的反覆下,對外擴張猶豫不決的茶顏悅色終於開啓了第三座城市——重慶。

在此次入駐重慶之前,2020年底茶顏悅色登陸武漢,隨後去年四月份短暫地入駐深圳。曾宣稱不走出長沙的茶顏悅色,正加大“走出去”的步伐。

但想要走出去並不容易,僅五個月後,茶顏悅色就撤出深圳,武漢門店客流量下降。伴隨走出去的不順利,還有在長沙大本營的三次集中大規模關店。

在外界看來,開拓距離長沙更遠的重慶,是茶顏悅色開始向全國佈局的開始。

“被折騰是常態,主動折騰也是一種對沖,逼一逼自己總好過在家裏乾等着。”茶顏悅色這樣描述走向重慶的心態。

顯然,開拓新城對於茶顏悅色來說有着多維的挑戰。不僅要面臨口味差異化,供應鏈、管理能力等更是開疆拓土的關鍵。 

更重要的問題是,困於長沙模式許久的茶顏悅色,能否在新城市乃至全國範圍內站穩腳跟,並複製最初的神話?

長沙關店,重慶開店 

“決定是有點突然。但年後這波疫情反覆超出所有人的意料,全國各地像開盲盒一樣的中標,一個個城市被迫按下暫停鍵。”

茶顏悅色的這番話頗顯無奈,也點明瞭茶顏悅色困於長沙的現狀。

據第三方平臺極海數據顯示,近90天茶顏悅色又關閉了25家門店,均在長沙。

這已經不是茶顏悅色第一次在長沙關店了,此前茶顏悅色在長沙進行了三次“關店潮”。

據連線Insight不完全統計,2021年茶顏悅色先後在年初、7月和11月進行了三次集中大規模關店的行動。在變動最大的11月份,茶顏悅色一次性關掉了80多家門店,且基本都分佈在大本營長沙。

彼時,茶顏悅色曾發微博解釋:“最近在長沙密集布點的區域有些門店臨時閉店了,主要原因還是疫情反覆下,高密度布點大家都喫不飽了。”

茶顏悅色創始人呂良向媒體表示:“這一次臨時關閉了87家店,關的都是五一廣場步行街商圈那些一個路口好幾家、佈局太密集的門店。”

據36氪報道,2018年,茶顏悅色在長沙只有70家店,此後兩年迅速開了200家,其中僅2020年便在長沙核心商場開了120家。在本次大規模閉店前,僅在長沙,茶顏悅色就有近500家門店。

“之前的密集布點在長沙的城市發展中賺到了紅利,疫情之下,自然也要承擔人流減少帶來的結果。”茶顏悅色進一步解釋了關店的原因。

多次集中閉店之後,茶顏悅色開始新的擴張計劃,開始自救。 

近日,茶顏悅色宣佈將在重慶開店,並已經與來福士、龍湖時代天街、龍湖北城天街、萬象城四個購物中心達成意向,選址落定。據茶顏悅色介紹,重慶門店將於今年6月開業。

可以看到,上述已知的四個位置沿襲了茶顏悅色在長沙選址的打法:臨近商圈,人流密集。畢竟,這是在長沙、武漢驗證過且可行的方式。

想要在一個新城市紮根下來,首先要做的便是佔領消費者的心智。回顧茶顏悅色在長沙的開店打法,前期密集開店佔領市場是其搶到茶飲市場紅利的關鍵。

在2019年連獲3輪融資後,茶顏悅色迅速將門店數從80擴張至近500家門店。

去年,針對新城武漢,茶顏悅色創始人呂良表示“2021年在武漢的目標是開五十至六十家店。”因此,有理由推測茶顏悅色在重慶的開店理念也是如此。

繼續向外擴張,是外界意料之中的事。茶顏悅色對此也表示,擴張的原因在於“爲了讓更多被迫閉店的小夥伴能有事幹。”

可以看到,疫情之下,茶顏悅色經歷了一系列的波折,包括閉店、虧損、內部管理等諸多問題。這次走出去,也是其發展的求生之路。

一位生在長沙的茶顏悅色員工向連線Insight表示,“長沙關店,重慶開店是高層的決定,對我們影響不大。只是我們心裏的長沙歸屬感沒那麼強了。”

如果說此前開闢和長沙一江之隔的武漢,仍在大本營輻射範圍內,那麼這次選擇重慶,可以看做是茶顏悅色真正走向全國。

新城市,爲何選擇重慶? 

從死守長沙,到走出長沙,茶顏悅色在尋找新的出路。

一位茶顏員工向連線Insight表示,“又多了一個去重慶的理由,但前期開店估計也會忙得不可開交。”

爲什麼選擇重慶?這或許可以參考茶顏悅色選擇的第一個外埠城市——武漢。

此前,據36氪湖南報道,茶顏悅色透露,“供應鏈覆蓋、消費習慣相近、用工成本相近”是茶顏悅色重點開發武漢市場的主要原因。 

同爲新一線城市,且地緣相近,重慶自然也符合上述條件。

數據也驗證了這一說法的準確性。智聯招聘發佈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企業招聘薪酬報告》顯示,長沙平均薪酬爲9575元,武漢爲9757元,重慶則爲9125元。整體來看,三個城市的用工成本差距不超過700元。

另一方面,重慶的網紅基因也支撐其成爲年輕人的打卡地。據重慶市旅遊業數據統計,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重慶市全年接待遊客6.57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734億元,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茶顏悅色創始人呂良曾表示“一個好碼頭,狗屎都賣錢。”在這種模式下,長沙成爲新消費品聚集的勝地,也成爲資本的寵兒。單店估值破億的墨茉點心局、虎頭局,排隊五萬桌的文和友都誕生在這裏。

事實上,這套邏輯在重慶身上同樣適用。

正如茶顏悅色表示,“這是一個擁有3000多萬人口、城市人口數量是長沙3倍、佔地面積是長沙6.8倍的巨大城市,如果說武漢是加大版的長沙,那麼重慶就是加加大版的長沙。”

市場體量大意味着新的機會,尤其是在白熱化的新茶飲市場,茶顏悅色勢必要選擇一個機會更大的地方。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連線Insight分析,“重慶作爲網紅城市,整個品牌的溢價能力、擴散能力都很強,品牌的窗口期是非常明顯的。繼武漢之後,選擇重慶,建立一個鐵三角,對於茶顏悅色來說是非常精準的。”

與此同時,“山城”重慶地形緊促,商圈佈局密集,這點十分適合茶顏悅色前期高密度開店的做法。

但不能忽視的是,長期堅守長沙市場,讓茶顏悅色在其他城市上幾無聲量。茶顏悅色聯合創始人孫翠英此前曾坦言:“在武漢我們發現了管理上的短板,供應鏈的管理以及信息化程度都還不夠。”

選擇重慶,茶顏悅色首先面臨的便是,“長沙湘辣”能不能適應“山城麻辣”?

正如茶顏悅色所言,雖然在口味上長沙和重慶都喜辣,但仍存在地域之間的差異化。茶顏悅色前員工清風也向連線Insight表示,“長沙本地人喝過都會再買,但我重慶的朋友就覺得味道有些淡,不如其他品牌茶飲。”

在強敵羣立的茶飲市場,微妙的口味差異便會給競爭對手機會,反之也會讓茶顏悅色流失一批消費者。

“新鮮感肯定會有,但新鮮感過後茶顏悅色在重慶的競爭力也許不大。”清風向連線Insight分析,“尤其是之前的內部管理事件,想要像武漢那樣那麼多人排隊買,有點難。”

值得一提的是,茶顏悅色此前以快閃的模式登陸深圳,但效果並不理想。從萬人追捧、一杯奶茶被黃牛炒到500元,到離開深圳,茶顏悅色僅用了五個月。

呂良也曾一度抗拒向外擴張,並直言“外面的世界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對於重慶市場的擔心,茶顏悅色也直言,“沒有退路,就是最好的出路。”

與此同時,茶顏悅色表示,在重慶之後,下一個城市的佈局也在茶顏悅色的考量之中。茶顏悅色表示,新的城市還沒定下,但求生欲會推着他們儘快定下。 

說到底,茶顏悅色走向重慶,仍是個充滿不確定的生意。要知道,品牌想要走出去,僅靠品牌的知名度是遠遠不夠的,供應鏈、人員管理等都是更具有挑戰的地方。

茶顏悅色需要走出去,但擴張能解它的困境嗎? 

走不走出去,一直是困擾茶顏悅色的難題。

過去,茶顏悅色創始人呂良一再表示:“我比較悲觀,要麼擴張死,要麼不擴張死。不擴張這種死法,我們比較有尊嚴。”

但現在看來,隨着新茶飲市場不斷進入洗牌期,加之反覆不確定的疫情,僅僅押注長沙一座城市,給茶顏悅色帶來很大的打擊。

在茶顏悅色工作兩年的韓帥見證了疫情下公司的變化。剛入職的時候韓帥工資最高接近七千,每個人每天都有十多個小時工作時長,但後來工資就變成兩千。

“我們是基本工資+工時工資,疫情之後每個小時工資減少了,上班時長也減少了。”韓帥直言。

客流量減少是肉眼可見的。以前動輒排隊幾小時的隊伍在長沙隨處可見,但現在疫情影響了長沙遊客數量,隨點隨走也能實現。“門店客流量減少了,公司業績也沒那麼好了。”韓帥告訴連線Insight。

更重要的是,長沙已經不再是茶顏悅色的“避風港”,換句話說茶顏悅色不再是長沙消費者的唯一選擇。

隨着各路茶飲品牌的跑馬圈地,長沙已經被喜茶、奈雪的茶、七分甜、蜜雪冰城等多家茶飲品牌佔領。對茶顏悅色本身而言,前期密集開店讓其市場趨於飽和,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茶顏悅色也在試圖“掙脫”長沙。

現實情況是,茶顏悅色想要走出去,並不容易。

以武漢爲例,茶顏悅色剛開業時一杯奶茶要排隊三小時以上,更有很多消費者花100元找黃牛“代排隊”,盛況空前。但當新鮮感過後,消費者歸於平靜,再加上疫情的影響,茶顏悅色的品牌影響力並不顯著。

與此同時,快速擴張的背後暴露出的管理問題則更讓茶顏悅色棘手。去年12月發生的“內訌”事件,創始人及高層下場與員工吵架,讓不少消費者直呼對茶顏悅色失望。直到此次開城去重慶,也有的網友表示“之前的事情忘記了嗎,來重慶我也不買。”

從這點上看,消費者還未忘記茶顏悅色的負面消息,想要重塑市場口碑並非一朝一夕。

另一方面,捉襟見肘的經營問題早就擺在了茶顏悅色面前。三個月前,茶顏悅色宣佈將大部分奶茶價格上調1元,這是時隔五年半後的再次漲價。

彼時,茶顏悅色漲價的直接原因是物價上漲。茶顏悅色表示,漲價是由於通脹壓力,市場上原材料和其他成本逐年走高,此前積累的品牌和採購紅利已扛不住一系列的疊加成本。

說到底,茶顏悅色也沒扛過供應鏈的壓力。此前茶顏悅色的價格一直很穩定,茶顏悅色表示是因爲品牌紅利和依靠規模擴大帶來的採購紅利。 

這不難理解。品牌本身的紅利帶來了消費者的支持,降低營銷成本,而規模的擴大則讓其在原材料採購上擁有話語權,節省下的成本平攤其他成本。

此次開拓新城市重慶,茶顏悅色面臨供應鏈、管理上的挑戰勢必會更加嚴峻。

從供應鏈來看,相比於其他競爭對手建立自己的茶園和果園,茶顏悅色還只能從各處尋求貨源,顯然優勢不大。而開闢新城市,失去了本土優勢,重新尋找供應商,並不容易。

除此之外,新的門店對於租金、人員管理成本的要求也會更高。軍事化管理的“茶顏文化”已經嚇退了不少打工人。多位面試茶顏悅色未入職的員工向連線Insight表示,嚴苛的工資制度和評分,只會讓到手的工資越來越低。

更重要的是,市場上的茶飲品牌層出不窮,並且伴隨着高淘汰率。當奈雪的茶、喜茶、蜜雪冰城等品牌已經在很多城市佔領消費者心智時,茶顏悅色此時拓城已經慢了一步,想要後來者居上倍具挑戰。

眼下,茶顏悅色試圖將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裏,但脫離“本土優勢”後,能否在新市場站穩腳跟?更關鍵的是,靠“走出去”真的能解決茶顏悅色的困境嗎?很快時間就將給出答案。

(本文頭圖來源於茶顏悅色官方微博,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清風、韓帥均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