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聯大投票暫停俄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多方呼籲不要拱火澆油

【環球時報記者 蕭達 隋鑫 鄒松 郭孝偉 陳康 柳玉鵬】聯合國大會7日召開烏克蘭問題緊急特別會議,投票通過了一項關於暫停俄羅斯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的決議。俄羅斯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庫茲明在會上表示,俄方認爲這項決議是“不合法的、出於政治動機的舉措”。儘管聯大通過了這一決議,但許多國家,特別是印度、埃及、巴西、墨西哥以及伊朗、越南等發展中國家投了棄權或反對票。這些國家認爲,將俄羅斯排除出人權理事會,不僅不利於促進和保護人權,也不利於俄烏衝突降級。法新社稱,這表明“國際社會在聯合國反對俄羅斯的團結正在減弱”。中國在投票中投了反對票。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會議上表示,這種做法,只會加劇會員國分裂,激化當事方矛盾,火上澆油,不利於衝突降級,更不利於推進和平談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8日表示,用這樣的方式處理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問題,將創造新的危險先例。

“不合法的、出於政治動機的舉措”

聯合國大會緊急特別會議7日通過決議,暫停俄羅斯在人權理事會的成員資格。該決議草案由美國、烏克蘭等數十個國家聯署提交。當天的表決結果爲93票贊成、24票反對、58票棄權。根據聯合國相關議事規程,超過2/3的成員投票贊成(棄權和不投票者不計算在內),決議草案獲得通過。

在聯大會議上,各國紛紛發言,對該決議進行了激烈的爭論。俄羅斯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庫茲明表示,聯大通過的關於暫停俄羅斯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成員資格的決議是“不合法的、出於政治動機的舉措”。他說,人權理事會“已被一羣利用它來實現自己短期目標的國家所壟斷,這些國家多年來一直公然大規模侵犯人權,或教唆實施這些侵犯行爲”。他還稱,俄羅斯將從當日起提前終止在人權理事會的成員資格。俄外交部表示,提前終止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的決定並不背離俄在人權領域的國際義務。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格林菲爾德稱,這次投票是“歷史性時刻”。她說:“這不僅關乎對俄羅斯的問責,還關乎聯合國的公信力……。”烏克蘭常駐聯合國代表基斯利茨亞稱:“暫停俄羅斯的人權理事會席位不是一種選擇,而是責任。”

巴西、埃及等投棄權票的國家認爲,人權理事會3月已經決定成立獨立國際調查委員會,調查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的行爲,目前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近日“布恰事件”的情況也急需全面獨立的調查。在此情況下,急於將俄羅斯排除出人權理事會,對相關調查沒有幫助,也不利於通過多邊方式促進和保護人權。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表決前的解釋性發言中表示,這份決議草案起草過程不公開不透明,也沒有按慣例舉行全體會員國磋商,廣泛聽取意見。在此情況下,急於在聯大采取行動,逼迫各國選邊站隊,將加劇會員國分裂,激化當事方矛盾,火上澆油,不利於衝突降級,更不利於推進和平談判。

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美西方輿論爆炒“布恰事件”,並以此爲由提出暫停俄羅斯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的提案。但從投票結果來看,各國投票反對和棄權票數量比上次聯合國大會通過譴責俄羅斯的決議時明顯增多。由於美西方國家及其輿論慣於編造故事,扭曲一些事件的真實性,比如拿洗衣粉編造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謊言並發動伊拉克戰爭,西方的“白頭盔”組織在敘利亞編造的所謂“屠殺事件”等,越來越多國家對美西方這些不堪的記錄更加警覺。

“我們站在和平一邊”

法新社稱,此次投票結果表明“國際社會在聯合國反對俄羅斯的團結正在減弱”。3月2日,聯合國大會第11次緊急特別會議通過了譴責俄羅斯的決議,當時有141票贊成、5票反對、35票棄權。《華盛頓郵報》稱,“反對俄羅斯的共識並不像大會上個月聯大投票時那樣強烈”。一些國家表示,鑑於對俄羅斯涉嫌戰爭罪的調查正在進行中,暫停俄人權理事會資格爲時過早。

在這次投票中,被視爲“美國後院”的拉美國家的表現令美方感到驚訝。美國《邁阿密先驅報》稱,在投票中,古巴、尼加拉瓜和玻利維亞投下了反對票。古巴代表表示:“本屆大會能否通過一項決議,暫停美國在人權理事會的成員資格?”“我們知道,這可能永遠不會發生,儘管美國基於地緣政治利益對衆多國家的入侵和掠奪性戰爭造成了對人權的公然和大規模侵犯。”報道稱,更令人驚訝的是,該地區的兩個重量級國家墨西哥、巴西與其他衆多拉美國家一樣投了棄權票。墨西哥代表呼籲,應該“保持所有外交渠道暢通”以尋求和平解決俄烏衝突的方案。美國美洲協會副主席法恩斯沃思稱:“如此多拉美國家投反對和棄權票令美國失望。”

“非洲報道”網站稱,外交對話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正確方式,“遺憾的是,這一決議將進一步極化烏克蘭危機,況且大會並未履行達成決議的正規程序”。報道引述南非常駐聯合國代表馬布洪霍的話稱,在考慮暫停某個國家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時,該決議必須是一致的,而不是選擇性的。南非擔心這一決議會損害聯合國和人權理事會的信譽,“南非堅定地認爲,今天的決議草案是不成熟的”。

“印度只會站在和平一邊”,印度新聞網稱,印度投了棄權票。報道引述印度常駐聯合國代表蒂魯穆爾蒂的話稱:“如果印度選邊站,那隻會是和平的一邊……印度呼籲立即停止衝突。” 印度《經濟時報》稱,印度認爲,任何類似的決議都必須要經過調查的“正當程序”。

此外,不少國家還受到西方的威脅。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7日稱,塞爾維亞投下贊成票,是因爲遭到了來自西方的施壓和恫嚇。武契奇說,塞爾維亞是歐洲唯一一個沒有對俄實施制裁的國家,“在聯大投票前,我們最初的決定是棄權,然後受到了很大的壓力。他們(美西方)在恫嚇塞爾維亞,現在塞爾維亞的命運掌握在他們手中”。

美曾稱人權理事會是“污水池”

對於俄羅斯被暫停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俄聯邦委員會(上院)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賈巴羅夫8日表示,暫停俄羅斯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是非法的,美國試圖以此激怒俄羅斯。賈巴羅夫質問道,對於該決議主要發起國之一的美國,當美國在阿富汗等國犯下非人道的罪行時,人權理事會做了什麼?美國甚至公然挑釁式地退出了人權理事會。

事實上,美國對人權理事會一直是合則用,不合則大加指責、污辱,甚至一退了之。《華盛頓郵報》7日承認,幾年前,時任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黑莉曾指責人權理事會已成爲“政治偏見的污水池”。時任國務卿蓬佩奧也公開稱,美國退出該機構是由於“我們不能成爲一個嘲弄人權的、自私自利的虛僞組織的一部分”。俄《生意人報》稱,2006年人權理事會成立後,美國一直拒絕加入。直到2009年,奧巴馬任總統後才決定加入。此後,美西方多次藉口人權問題對第三世界國家和中俄等國家指手畫腳。9年後,特朗普政府宣佈退出人權理事會,原因竟是因爲人權理事會批評了美國的盟友以色列。

李海東說,美西方拉攏一些國家通過這樣的決議,腦子裏想的並不是和平,反而是拱火澆油,利用這一決議對俄窮追猛打,試圖在全球進行一場徹底擊敗俄羅斯的動員。美西方一直把包括人權理事會在內的聯合國機構當作工具,這樣一種操作將會使聯合國相關機構運轉失能或癱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