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上海疫情仍在高位運行,形勢極其嚴峻。防控任務越是艱鉅複雜,越需傾力與時間賽跑、跟病毒較量,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儘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體現在每一個環節中、每一處細節中。

  日前,上海在全市範圍內啓動了核酸篩查。對於這座擁有2500多萬人口的超大城市來說,同步檢測時間緊、任務重、挑戰大,難度不言而喻。但是,唯有周密組織開展全員核酸篩查,不漏一戶、不落一人,才能儘快摸清疫情本底,做好“四應四盡”,從而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核酸篩查涉及多個環節。“採、運、檢、報、核”,必須環環相扣,無縫銜接。從壓縮樣本運送時間,到提高結果報送效率,再到加快初檢陽性複覈速度等,每個環節都能在快速推進的過程中,做到有條不紊,才能“篩”出陽性感染者,即刻轉運、日清日結,應收盡收、應隔盡隔,通過最先進的診療手段,全力降低重症率、死亡率。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體現在態度更堅決、措施更徹底、行動更迅速上,也體現在效果更明顯上。

  小區封控了,生活怎麼辦?對於廣大居民來說,基本的生活保障是剛需,來不得半點含糊。如果不能保證基本的物資供給,不僅容易導致人心惶惶,更會影響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爲此,要在封控區域的保供應、保基本生活、保就醫購藥上下更大功夫。

  老百姓關心的頭等大事,也是職能部門心心念唸的要緊事。值得一提的是,據上海相關官員此前介紹,爲保障市民羣衆的基本生活需求,已專門成立生活物資保障專班,迅速啓動蔬菜應急保供機制,加強市外貨源對接,實施蔬菜直供、直配。

  生活物資供應總體充足,這是一個重要層面,把“最後一公里”“最後一百米”乃至“最後一米”解決好也是重要層面。同時,物資分配上應淡化戶籍門檻,對在滬的外來人員也應一視同仁。原因很簡單,他們也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他們爲上海發展貢獻力量也有權利享受到應有的保障。

  疫情裹挾之下,老人、婦嬰、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羣體更需呵護。那些獨居老人、殘障人士及經濟困難家庭能不能及時得到保障型蔬菜禮包?特別是那些急危重症患者,是否能夠及時得到醫治?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以病人爲中心,才能更好地體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我母親92歲了,心絞痛發作,有什麼辦法?”據報道,面對這名上海居民在小區微信羣的求助,小區羣策羣力,在短短一小時內,就湊齊了急用藥品、血氧計、帶心電圖功能的手錶,居委會也迅速開好外出就醫證明。在各種力量幫扶下,老人生命體徵平穩。像這樣的溫情案例,都讓人動容。

  對於上海來說,醫療資源更豐富,動員力量更強大,制度保障更有力,也更有理由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落實得更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帶着責任做,帶着感情做,帶着專業精神做,就一定能夠做得更好。

  “我們尊重廣大市民的每一通電話、每一個訴求”,在7日召開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一名上海官員如是稱。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不折不扣地做到以人爲本,不僅能夠讓羣衆感受到制度暖意,還能更大程度凝聚力量,進一步增強羣衆戰勝疫情的信心決心。

原標題:光明時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是一句口號

值班主任:高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