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朱成祥    每經編輯 陳俊傑    

3月9日,杭州晶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華微)科創板首發申請獲得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審議通過。

晶華微主要通過從事高性能模擬及數模混合集成電路的研發,主要產品包括醫療健康SoC芯片、工業控制及儀表芯片、智能感知SoC芯片等。

值得一提的是,晶華微近年來營業收入持續高速增長,但研發投入增長卻相對緩慢,這也導致研發費用佔比持續下降。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6月,晶華微研發費用佔比分別爲34.32%、28.03%、10.27%和10.62%。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2021年下半年,晶華微研發費用增長較快,2021年全年研發費用達3132.67萬元,同比增長54.52%,全年研發投入比則上升至17.76%。

研發投入比相對較低

晶華微採用Fabless模式(無晶圓廠),其招股書中也提到,集成電路設計行業公司衆多,市場競爭逐步加劇。在國際上,知名高性能模擬、模數轉換公司爲亞德諾(ADI)和德州儀器(TI)。不過,這兩家公司整體產品種類、數量、應用領域與晶華微區別較大,且資金雄厚、品牌聲譽和規模領先,因此與晶華微可比性不強。更具對比性的是芯海科技聖邦股份思瑞浦、紘康科技、盛羣、松翰科技以及富晶半導體。其中芯海科技、聖邦股份、思瑞浦也是A股上市公司。

從營收看,芯海科技、聖邦股份、思瑞浦2021年1~6月營收分別爲2.75億元、4.85億元和9.15億元,晶華微則爲1.01億元,在營收方面與上述3家上市公司均存在差距。2021年1~6月的淨利潤方面,芯海科技、聖邦股份、思瑞浦分別爲4745.46萬元、1.55億元和2.57億元。晶華微淨利潤則爲4891.65萬元,小幅高於芯海科技。另外,2021年1~6月,芯海科技、聖邦股份、思瑞浦研發投入佔比分別爲23.31%、17.00%和23.97%,照此計算研發費用分別約爲0.64億元、0.82億元和0.62億元。而晶華微去年上半年研發費用爲1076.57萬元,佔比爲10.62%,低於3家可比同行上市公司。

兩項細分業務佔比逆轉

晶華微產品主要爲醫療健康SoC芯片、工業控制及儀表芯片、智能感知SoC芯片等,2021年1~6月,這三項營收分別爲7150.38萬元、2760.02萬元和223.65萬元。

疫情對晶華微業績的影響也反應到了財報上,2020年,晶華微醫療電子SoC芯片營收1.28億元,佔醫療健康SoC芯片營收的74.45%,智能健康衡器SoC芯片營收4380.45萬元,佔比25.55%。

2021年上半年,兩項細分業務佔比逆轉。醫療電子SoC芯片營收2085.66萬元,佔比降至29.17%,智能健康衡器SoC芯片佔比則升至70.83%。

醫療健康SoC芯片爲晶華微第一大業務,智能健康衡器SoC芯片又成長爲其第一大細分業務。可見智能健康衡器SoC芯片對晶華微的重要性。智能健康衡器SoC芯片主要應用於人體秤、廚房秤、珠寶秤、智能脂肪秤等各類衡器產品,該業務晶華微主要與松翰科技、芯海科技對比。

招股書表示,相比於松翰科技的SN8F5918系列芯片、芯海科技的CSU18M91系列芯片,公司SD93F112系列SoC芯片整合度更高,可應用於高端脂肪秤。具體而言,晶華微認爲其SN8F5918芯片內核性價比較高、工作電壓較寬、存儲容量更大。

爲何在相對來說研發投入不高的情況下,晶華微主力產品智能健康衡器SoC芯片性能卻高於同行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3月30日下午致電晶華微併發送採訪函,不過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實際上,據首次審覈問詢函回覆,晶華微智能健康衡器SoC芯片中主銷產品爲SD8020,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1~6月佔所屬細分類別收入的比重分別爲0.01%、4.00%、20.76%、35.64%。對於該款芯片,晶華微則認爲多項性能與芯海科技CSU8RP1186芯片相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