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選舉開啓首輪投票,民調顯示馬克龍勒龐領先

馬克龍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三度參選的極右翼候選人瑪麗娜·勒龐,若是勒龐勝選,她將成爲法國曆史上首位女性總統。

新京報記者 謝蓮

當地時間4月10日,法國將舉行總統選舉。

據法新社報道,此次法國大選共有4870萬合格選民,他們將從12位總統候選人中選舉產生新一屆法國總統,在未來5年領導這個歐洲第二大經濟體。

現年44歲的現總統馬克龍正在尋求新一個任期,若是成功,他將成爲法國近20年來首位贏得連任的總統。馬克龍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三度參選的極右翼候選人瑪麗娜·勒龐,若是勒龐勝選,她將成爲法國曆史上首位女性總統。

在新冠疫情和俄烏衝突持續的背景下,這場大選有哪些焦點值得關注?

━━━━━

焦點1:結果何時出?

法國總統選舉由直接選舉產生,每5年舉辦一次。大選採用兩輪投票制,投票日一般設在週日。

2022年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定於4月10日舉行。法國本土投票站將於當地時間8時(北京時間4月10日14時)開啓,大部分投票站於19時關閉,也有一些於20時關閉。

第一輪投票中,候選人得票數若超過50%則直接當選,若無人獲得超半數選票,得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進入第二輪投票。本輪投票出口民調將於當地時間4月10日20時左右公佈。

第二輪投票定於4月24日舉行,兩位候選人中得票數較高者當選。這也就意味着,如果進入第二輪投票,此次法國大選結果最早將於法國當地時間4月24日揭曉。

━━━━━

焦點2:候選人有哪些?

本屆法國總統選舉共有12位候選人蔘與角逐,其中7位參加過2017年的總統選舉。12位總統候選人幾乎覆蓋了整個法國政治光譜,其中一半人代表着極左翼和極右翼派系。此外,三分之一候選人爲女性。

目前民調領先的爲現任總統馬克龍,他隸屬於中間派政黨、執政黨“共和前進黨”。馬克龍3月3日晚正式宣佈競選連任,之後也較少開展競選活動,而是將重心放在了應對俄烏危機上。馬克龍承諾推進養老金和失業保險制度改革、改革教育制度、發展清潔能源等,但他延長法定退休年齡至65歲的計劃引發一些人不滿。

民調排在第二位的是勒龐,她是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的領袖。第三次參選的勒龐改變競選策略,不再聚焦移民和安全政策,而是將重心轉向了經濟民生方面。她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抑制物價上漲的舉措,包括將能源增值稅從20%下調至5.5%、每月爲每個家庭提供150-200歐元等。

民調位列第三的是極左翼政黨“不屈的法蘭西”領袖讓·呂-梅朗雄。梅朗雄也是第三次參選,他在競選中強調控制資本主義,承諾降低退休年齡至60歲、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穩定食品及燃油價格等。

有着“法國特朗普”之稱的極右翼“政治素人”、前電視臺主持人埃裏克·澤穆爾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吸引了衆多關注,但在俄烏衝突爆發後,他的支持率開始下降,目前位列第四。

除此之外,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巴黎大區議會主席佩克雷斯和社會黨總統候選人、巴黎市長伊達爾戈也受到比較大的關注。

━━━━━

焦點3:焦點議題是什麼?

此次法國總統選舉是在俄烏衝突持續的陰影下舉行的。

多位專家此前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指出,俄烏衝突的突然爆發讓現任總統馬克龍迎來一段民調上升期,因爲在衝突背景下民衆存在求穩怕亂的心理,因此會比以往更支持現任領導人。

但隨着衝突持續以及其影響外溢,民衆的關注點又回到了和他們息息相關的經濟民生議題上。據法新社報道,民調顯示,法國民衆最關注的是購買力問題,尤其是在俄烏衝突導致全球糧食、能源價格上漲的背景下,這一問題獲得了更廣泛的關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此前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雖然俄烏衝突引發廣泛關注,但對現在的法國而言,其內政上的問題更加突出,如購買力下降、經濟成本上升等。“法國本來就面臨着能源轉型、經濟結構改革、勞動力市場改革、福利體系改革等社會經濟問題,在新冠疫情和俄烏衝突的雙重衝擊下,這些問題變得更加突出了。”

除此之外,衛生問題、氣候危機也是法國選民非常關注的議題。不過,本屆大選缺少候選人之間的辯論交鋒,許多選民認爲這些議題並未得到候選人的充分討論。

━━━━━

焦點4:誰最可能當選?

從4月9日零點至4月10日20點所有投票站關閉,法國進入“選舉靜默期”。候選人不得再開展競選活動,民調機構也不再公佈新的民調,以確保他們不會影響選民。

而從4月8日公佈的民調數據來看,幾乎所有民調機構都預測馬克龍和勒龐將進入第二輪投票,之後馬克龍將擊敗勒龐贏得連任。

路透社綜合民調顯示,4月8日,馬克龍的民調支持率爲26%,勒龐爲24%,梅朗雄爲18%,其餘9位候選人民調支持率都低於10%。

進入第二輪後,馬克龍將以53%的得票率擊敗勒龐,她的得票率預計爲47%。若是梅朗雄擊敗勒龐和馬克龍進入第二輪對陣,他將以42%的得票率敗給馬克龍。

事實上,俄烏衝突爆發後,馬克龍的民調支持率曾一度升至30%的最高值,當時他的支持率比第二位的勒龐高10餘個百分點。因此許多人原本以爲,這是一場幾無懸念的大選,馬克龍將順利贏得連任。

但過去一個月來,勒龐奮起直追,和馬克龍的民調差距越來越小。一些分析人士稱,勒龐對馬克龍構成了真切的威脅。

中國社科院歐洲所研究員彭姝禕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指出,第一輪投票結束後的情況需要密切關注,屆時除進入第二輪投票的兩位候選人外,其餘10位候選人的投票意向如何,將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他們支持者手中的票會流向哪一位候選人。“從目前情況來看,馬克龍贏得大選的可能性仍然較大”。

━━━━━

焦點5:投票率或創新低?

據法國24電視臺報道,有研究顯示,本屆法國總統選舉的棄票率或將達到創紀錄的30%以上。其中,年輕人和低收入羣體的投票意願尤其低,這或將對大選結果產生重要的影響。

法國總統選舉一直是法國最受關注的選舉,其投票率要遠高於國民議會選舉。但近些年,法國總統投票率出現下降,從2007年的84%降至2017年的78%。

法國民調機構Ifop本月稍早公佈的一項民調顯示,80%的法國民衆認爲本屆總統選舉競選“質量低”,稱候選人沒有提供清晰的政治願景、也沒有提出能夠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的對策。

據央視新聞報道,法國政治學家、法國國際關係學院創始人之一多米尼克·莫伊西指出,高棄票率顯示法國存在一種割裂,很多法國人和他們政治黨派的割裂,他們不認爲候選人能夠代表自己,他們覺得政治讓他們失望,政治什麼都改變不了,他們不想去投票。

崔洪建表示,投票率如果很低,可能會對大選結果產生一定影響,尤其是對馬克龍。因爲極右翼政黨的支持率比較穩定,其基本盤非常牢固,因此投票率低對勒龐來說可能是有利的。

“不過法國大選是兩輪投票制,這某種程度上弱化了投票率低給大選結果帶來的影響。因爲若是第一輪投票中因爲投票率低導致馬克龍和另一位候選人的差距很小,第二輪投票中馬克龍的支持者可能會更積極參加投票。”崔洪建稱,進入第二輪投票後其他候選人的票會分化,而他們選擇馬克龍的可能性要比選擇勒龐大。

責任編輯:陳琰 SN22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