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電源9345萬交易離奇秒變4.28億收益 30億激進收購兩年虧損近半53億債務承壓

來源:長江商報

深度佈局電池產業的南都電源(300068.SZ)神奇操作讓經營業績數據亮了。

4月5日晚間,南都電源發佈今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簡稱淨利潤)4.80億元至5.15億元,同比勁增15倍-16倍。

當晚,南都電源還披露了2021年業績快報,淨利潤爲虧損11.75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爲-318.15%。

原材料大幅漲價、成本傳導不力、產能利用率不達預期等,諸多因素導致南都電源在2021年創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年度虧損。

南都電源淨利潤爲何在短短三個月內實現驚人大逆轉?賣子!公司原本打算進一步收購控股子公司股權,計劃失敗後,轉而出售子公司股權。

神奇之處就在這裏,出售兩家控股子公司部分股權,子公司出表,公司因此獲得高達4.28億元投資收益。而且,公司選擇將這筆收益記入今年一季度的報表中。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南都電源的基本面仍未明顯實質性改善,財務承壓明顯。截至2021年9月底,公司資產負債率達59.66%,創上市以來新高。

一舉三得的神奇交易

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不佳,資本運作顯神奇。南都電源就是這樣的一家公司。

根據最新披露,今年前三個月,南都電源預計實現淨利潤4.80億元至5.15億元,上年同期爲2973.80萬元,同比增長幅度高達1514.10%-1631.79%。

淨利潤同比增長幅度超過15倍,着實驚人。不過,這不是公司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反映。前三個月,公司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簡稱扣非淨利潤)爲1000 萬元-1500 萬元 ,相較上年同期的992.06萬元增長0.80%-51.20%。即便是扣非淨利潤的上限,也僅有1500萬元。

淨利潤與扣非淨利潤的巨大懸殊,源於一筆離奇的資本運作。

2021年12月18日,南都電源發佈公告稱,擬將控股子公司界首市南都華宇電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都華宇”)21%股權和浙江長興南都電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興南都”)21%股權轉讓給雅迪集團,其中,南都華宇交易作價 9345 萬元,長興南都交易作價0萬元,合計交易作價爲9345萬元。

一個多月前,也就是當年10月25日,南都電源曾公告稱,擬合計作價1.80億元收購南都華宇、長興南都各49%股權,交易完成後,兩標的公司將成爲公司全資子公司。4天后,公司宣告終止收購。

根據此前公告,收購南都華宇、長興南都,南都電源原本是想進一步增強公司對控股子公司的管控力度,提高經營決策效率,推進公司輕型電動自行車電池業務整合,增強公司持續盈利能力。

收購不成,不到兩個月,南都電源態度大變,改爲出售兩家子公司股權。

這次出售兩家子公司股權,對南都電源而言,可謂是一舉三得,堪稱是一次神來之筆的資本運作。

兩家標的公司淨資產均爲負數。截至2021年11月30日底,南都華宇、長興南都的淨資產分別爲-0.36億元、-7.36億元,前11個月,淨利潤分別爲-1.49億元、-1.95億元。此前的2020年,二者也均爲虧損。

據此判斷,兩家子公司短期內扭虧並不現實。出售虧損資產,無疑是一次止損行爲。

本次交易金額雖然只有9345萬元,但帶給南都電源的絕不僅僅是9345萬元。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兩標的公司100%股權評估值合計爲4.23億元。

本次交易,除了南都電源向雅迪集團出售兩標的公司各21%股權外,南都華宇和長興南都的少數股東濱州博涵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也將其持有的兩標的公司各49%股權轉讓給雅迪集團,其中,南都華宇交易作價2.18億元,長興南都作價 0 萬元,南都電源放棄優先購買權。

上述交易完成後,雅迪集團持有兩標的公司各70%股權,成爲其控股股東,南都電源的持股比降至30%,不再並表。

於是乎,控股變參股,剩餘股權公允價值與按剩餘股權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購買日開始持續計算的淨資產的份額之間的差額,簡而言之,就是調整會計覈算方法,計入投資收益約爲1.97億元,加上上述交易處置價格與相應淨資產的份額的差額部分確認投資收益2.31億元,合計產生投資收益4.28億元。

由於2021年鉅額虧損,南都電源將這筆收益計入今年一季度報表,使得業績數據十分好看。

第三方面的收穫爲,收回大筆資金。截至出售股權交易簽署之日,南都電源向兩標的公司提供經營性借款餘額合計爲8.77億元。本次交易後,按照約定,公司可收回前期的財務資助5.89億元,並形成對兩標的公司的財務資助金額爲2.88億元。

併購之殤兩年共虧14.56億

南都電源祭出神來之筆,似乎也是不得已而爲之,公司主營業務盈利確實糟糕。

2010年,南都電源登陸A股市場,隨即藉助投建併購,進行產業轉型佈局。

Wind數據顯示,2015年6月,南都電源以3.16億元現金收購了安徽華鉑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華鉑科技)51%股權。2017年3月,南都電源將華鉑科技剩餘49%股權收入囊中,華鉑科技成爲其全資子公司,交易對價達19.6億元。

奇怪的是,不到兩年時間,華鉑科技的估值從6.20億元猛增至40億元,激增5.45倍。當時設定的業績承諾爲,2017年至2019年,華鉑科技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4億元、5.50億元、7億元。

2017年1月,南都電源以自有資金2.81億元增資智行鴻遠。當年2月,又出資888萬元受讓智行鴻遠9%股權。增資及股權轉讓完成後,南都電源獲得其35%股權。相關方承諾,2017年至2019年,智行鴻遠實現的扣非淨利潤合計不低於3.30億元。

此外,南都電源還相繼收購了長興南都電源29%股權、孔輝汽車17.07%股權、新源動力17.86%股權等多項資產。

據長江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上述系列併購的交易金額接近30億元。藉助投建併購等,南都電源完成了產業佈局,其主要產品包含鋰離子電池及系統、蓄電池及系統、燃料電池及鉛、鋰資源再生產品的研發、製造、銷售及服務。

然而,如此大規模產業佈局,在經營業績方面並沒有明顯反映。2015年至2019年,公司實現的淨利潤分別爲2.03億元、3.29億元、3.81億元、2.42億元、3.69億元,對應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簡稱扣非淨利潤)爲1.71億元、2.68億元、2.66億元、1.22億元、0.99億元,波動較爲明顯。

在這期間,華鉑科技淨利潤實際數爲4.08億元、4.41億元、3.94億元,第一年勉強兌現承諾,後兩年均爽約,整體業績實現率爲75.33%。另一併購標的智行鴻遠的經營業績也未達標。

2020年開始,南都電源的經營業績日益糟糕。202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2.60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同比增長13.89%,但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分別爲-2.81億元、-7.82億元,同比下降176.23%、893.55%。2021年,營業收入續增長至118.48億元,同比增長15.48%,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分別爲-11.75億元、-11.33億元,同比均爲大幅下降。

針對2021年的大幅虧損,南都電源解釋,鋰電產品原材料輔材價格大幅上漲,市場競爭激烈,產品成本增長不能有效傳遞。民用鉛酸業務受市場競爭影響,普通民用鉛酸電池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受全球疫情影響,海外市場產品交付受到影響,海運價格大幅上漲,市場銷售額遠低於預期。同時公司產能利用率不達預期,產品製造成本有所提高,增加了虧損。此外,過往投資的部分用戶側儲能電站運行收益持續不達預期,資產處置損失金額約1.6億元左右。公司計提商譽減值、存貨跌價、壞賬準備等合計3.17億元。

而在2020年,公司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合計也超過4億元。

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虧損,合計虧損14.56億元。

不可否認,連續虧損,是南都電源的併購之殤。不只是經營業績,公司還承受着巨大的財務壓力。

截至2021年9月底,南都電源資產負債率爲59.66%,爲2010年上市以來的新高。期末,公司長短期債務合計爲53.68億元,而賬面貨幣資金只有6.64億元(含受限資金)。

賣子,除了止損外,回血緩解財務壓力,顯然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南都電源該如何突圍?值得繼續關注。

視覺中國

責編:ZB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