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黎4月10日電(國際觀察)馬克龍、勒龐進軍第二輪 法國大選誰將笑到最後

新華社記者唐霽

法國媒體10日晚公佈的出口民調結果顯示,現任總統馬克龍和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候選人瑪麗娜·勒龐在當天舉行的法國總統選舉首輪投票中得票率領先,將在第二輪投票中展開決戰。

分析人士指出,與2017年總統選舉時一樣,代表中間派的馬克龍和代表極右翼的勒龐再次進入大選第二輪,傳統左右翼大黨均鎩羽而歸,這反映出法國政治格局和生態已發生深刻變化。極右翼的崛起,讓馬克龍能否連任充滿變數。

連任仍存懸念

據法國資訊電視臺BFMTV援引埃拉貝民意調查公司的最新統計數據報道,參加總統選舉第一輪角逐的12名候選人中,馬克龍得票率爲28.2%,勒龐得票率爲23.4%。兩人得票率位列前兩名,但都未能獲得過半數選票,因此將進入第二輪。極左翼政黨“不屈法國”黨候選人讓-呂克·梅朗雄的得票率爲21.2%,極右翼政黨光復黨候選人埃裏克·澤穆爾的得票率爲7.3%。

馬克龍上臺以來推行系列改革,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法國政治、經濟、社會存在的諸多問題,民意支持率一度跌至23%的歷史低點。但隨着法國新冠疫情逐步緩解,去年實現經濟增長7%的“好成績”,馬克龍的支持率一直緩步上升。烏克蘭危機期間,作爲歐盟輪值主席國領導人,馬克龍在俄烏之間積極斡旋,他的個人支持率大幅上升,一度超過30%。

不過,極右翼候選人勒龐的強勢崛起,對馬克龍尋求連任構成巨大威脅。據法國《費加羅報》報道,第一輪投票後進行的民調顯示,馬克龍和勒龐在第二輪可能分別獲得約51%和49%的支持率,差距很小,與2017年大選第二輪馬克龍以得票率66.1%對33.9%大勝勒龐不可同日而語。因此,馬克龍能否連任尚有懸念。

主張各有不同

馬克龍和勒龐10日晚分別發表講話。馬克龍呼籲選民信任他的“進步、開放、維護法國和歐洲獨立的競選綱領”。他說:“我想要的是屬於更強大歐洲的法國,而不是一個脫離歐盟、只有民粹和仇外情緒的法國。”

勒龐在講話中呼籲“所有在第一輪投票中沒有給馬克龍投票的選民”支持她,強調她將保障國家獨立、控制移民並重建治安。

法國《世界報》發表分析文章指出,馬克龍和勒龐將帶給法國人不同的未來。馬克龍是歐洲一體化的堅定推動者,他將歐盟作爲讓法國擺脫困境、實現經濟增長和就業的支柱;勒龐則強調民族主義、法國優先。雖然出於競選策略考慮,勒龐放棄了脫離歐元區的口號,但其競選綱領仍充滿民粹主義色彩。

馬克龍選前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指出,極右翼勢力利用法國社會在新冠疫情、地緣政治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恐慌,不斷擴大影響力。他呼籲法國人不能因爲害怕社會存在“不平等”而退回到完全封閉的社會系統,認爲法國必須走開放的市場經濟之路。

政治生態變化

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中,法國選民首次放棄傳統左右翼政黨,將馬克龍和勒龐送入第二輪對決。五年後,兩人將再決高下,傳統左右翼大黨在第一輪投票中慘敗,其中右翼政黨共和黨候選人瓦萊麗·佩克雷斯得票率爲4.9%,左翼社會黨候選人安妮·伊達爾戈得票率僅爲約1.7%。這顯示出法國政治生態已發生深刻變化。

與此同時,法國極右翼的選民基礎在不斷擴大。據法國資訊電視臺BFMTV報道,勒龐23.4%的得票率高於她在2017年大選第一輪的21.3%。另外兩名極右翼候選人澤穆爾和尼古拉·杜邦-艾尼昂的得票率分別爲7.3%和1.8%,使整個極右翼陣營的得票率接近總票數的三成,創法國政治歷史紀錄。

《世界報》分析文章指出,從選舉結果來看,法國長期遭受經濟衰退和高失業率的影響,從左翼和右翼政黨中交替選擇總統的傳統已轉爲在“進步主義”和“民粹主義”之間選擇。《費加羅報》也在社論中指出,左翼和右翼政黨已在總統大選的決賽中消失,讓位給“民粹主義”陣營,這種新的政治格局未來可能會長期存在。

10日投票初步結果出爐後,梅朗雄、伊達爾戈和法國共產黨候選人法比安·魯塞爾都呼籲自己的支持者在第二輪投票中“抵制極右”。而兩名極右翼候選人澤穆爾和杜邦-艾尼昂則呼籲各自支持者投票給勒龐。一場針鋒相對的對決已拉開帷幕。

法國巴黎政治學院教授多米尼克·雷尼說,五年後的今天,“馬克龍-勒龐”對決重現,“一切都表明我們迎來的不是一場普通的選舉”,法國人將再次面臨“歷史性選擇”。(參與記者:劉芳、徐永春、邢建橋、孫鑫晶)(完)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