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作者 | 吳嬌穎  編輯 | 金璵璠

來源:開菠蘿財經

上個月剛因“土坑酸菜”被嫌棄的泡麪,最近又成了居家隔離物資儲備清單裏的“硬通貨”。

不少年輕人發現,不論平日裏外賣多麼速達、預製菜多麼新鮮,要論方便簡單易儲存,還得是沖泡即食的方便麪。

當然,如果不是今年3·15曝光出“土坑酸菜”事件,很多人不會注意到,經過三十年的江湖爭霸,中國方便麪界的“頂流”依然是康師傅、統一、今麥郎們,除了做得更高端、賣得更高價,沒什麼新故事可講。

更誇張的是,就連近兩年席捲食品飲料行業的新消費大潮,也沒能在泡麪裏“卷”出一個成氣候的新玩家。

看似門檻不高的方便麪行業,隱形護城河在哪裏?這或許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多位分析人士給出的答案是,巨頭對銷售渠道幾近封鎖的強大控制力,導致新品牌只能通過線上進入市場,但線上流量成本高、投資回報率低,且難以爲繼。再加上傳統品牌的高知名度、規模經濟下的成本控制、敏銳的防禦意識以及品類本身創新空間的狹小,方便麪便成了一個強者恆強、後浪乏力的行業。

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新銳品牌的繞道而行,它們通過切入更細分的速食品類、更聚焦的消費場景,讓年輕人愛上了螺螄粉、自熱火鍋、方便米線,以此分得方便速食市場的一杯羹。

在新型方便食品快速爆發、傳統方便麪市場逐漸萎縮的當下,建城築河的老師傅們和單兵奇襲的新學徒們,未來免不了一戰。

方便麪沒有新故事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們的泡麪之爭,還得從上世紀90年代初說起。

20世紀80年代末,臺商老闆魏應州來到大陸投資,無意中發現,自己在火車上隨手拿來充飢的方便麪,吸引了許多乘客的注意。看到商機的他,很快帶着團隊來到天津建廠,創立方便麪品牌“康師傅”。90年代初,康師傅紅燒牛肉麪一面世,便稱霸中國大陸市場,兩年賣出2億包。

對手也不甘示弱,當時已經是臺灣方便麪巨頭的統一很快在大陸建廠,搶佔市場。然而,在臺灣賣得很好的統一鮮蝦方便麪,卻在大陸市場遭遇滑鐵盧,此後也一直鮮有爆品。直到2008年,老壇酸菜牛肉麪橫空出世,統一終於有底氣與康師傅一較高下。

與臺資背景的康師傅、統一相比,今麥郎算是土生土長的本土企業。

今麥郎的前身,是1994年成立的河北食品企業“華龍”。在康師傅和統一爭奪城市貨架的時候,華龍以更低廉的價格瞄準鄉鎮農村,走高性價比路線。2002年,華龍以“今麥郎彈面”切入中高端市場,之後繼續以更大分量的“一桶半”系列拿下更多市場份額,躋身行業前三。2021年年初,今麥郎上市輔導備案相關信息披露,繼兩次衝刺IPO失敗後再傳上市計劃。

同樣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的白象,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白象於上世紀80年代末誕生於河南,在1997年正式成爲一家面製品企業,一度成爲“1元方便麪”市場裏今麥郎最大的競爭對手,也曾憑藉“白象大骨面”在城市貨架上站穩腳跟。但當對手紛紛迎來外資入局,加上IPO計劃落敗,白象不得不悶聲退守河南。直到今年,因“1/3員工皆爲殘疾人”“與涉事插旗菜業沒合作”,傳統國貨品牌白象終於重回大衆視野,並迎來一波“野性消費”。

經過幾十年的爭奪,中國方便麪的市場格局逐漸穩固下來。據易觀分析報告,2020年,康師傅、統一、今麥郎分別佔據中國方便麪市場份額的47%、21%和11%,且已持續多年。

傳統巨頭牢牢佔據頭部位置的情況,在各行各業並不少見。碳酸飲料有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乳品有蒙牛、伊利,水飲有農夫山泉、娃哈哈……然而,在近兩年的新消費巨浪裏,一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新生代品牌,打亂了巨頭們的節奏。

可令人意外的是,方便麪這個經久不衰的行業,卻始終沒有出現元氣森林這樣的獨角獸。

甚至就連爲新消費瘋狂砸錢的資本,都很少把目光投向這裏。過去三年,公開可查詢到的拿到億元級別融資的方便麪企業只有三家:2020年2月和6月,白家阿寬食品先後完成1.1億元和2億元融資;2020年6月,白象食品完成1.74億元戰略投資;2022年2月,今麥郎獲得加華資本6億元獨家投資。

其中,白象和今麥郎是傳統老牌,而憑藉“紅油麪皮”走紅、已於今年1月衝刺IPO的白家阿寬食品,是方便麪行業近幾年位數不多的“網紅”之一。不過,與康師傅、統一、今麥郎相比,白家阿寬不僅體量小得多,盈利能力也堪憂。

其招股書顯示,2020年,白家阿寬食品營收11億元,憑藉1年售出1.2億袋的紅油麪皮,其方便麪營收5.7億元,同比增長103.6%。然而,其當年淨利潤仍只有7608萬元,淨利率僅有6.9%。到2021年上半年,其營收達到5.9億元,淨利潤卻只有1981萬元,淨利率低至3.4%。

在康師傅和統一面前,這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據康師傅財報,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其方便麪營收分別253億元、295億元和284億元;貢獻利潤分別爲22億元、27.33億元和20.04億元。統一財報顯示,過去三年,其方便麪營收維持在85億元、90.55億元和90億元。

在泡麪界,另一個聲量較大的網紅新消費品牌,當屬創立於2016年的“拉麪說”。憑藉“大主播帶貨+KOL種草”的典型流量打法,拉麪說在2019年強勢出圈,賣出了2.5億元的銷售額。

然而,拉麪說“高端健康”的故事,似乎並不持久。魔鏡市場情報數據顯示,2021年雙11第一輪預售期間,拉麪說的銷售額同比上一年接近腰斬,品類銷量排名明顯下滑。

如今,新消費退潮,網紅品牌的線上之路更難以爲繼,而泡麪江湖爭霸三十載,依然沒有新故事可講。

渠道封鎖、創新太難,

新消費長不大?

在“所有的品牌都值得重做一遍”的新消費時代,爲何方便麪沒有新晉頭部玩家?

多位分析人士認爲,把新玩家擋在賽道頭部之外的一大因素,是巨頭對銷售渠道幾近壟斷的強大控制力。

“食品飲料產品,極其依賴商超、便利店等線下渠道,但與線上渠道不同,貨架是有限的,要想上架,就得交‘進場費’。” 易觀分析品牌零售行業中心研究總監李應濤向開菠蘿財經分析。

而所謂的“進場費”,並不是誰都有資格交的。

李應濤稱,基於規模效應和品牌知名度,傳統大品牌在渠道商面前的議價能力和話語權非常強,乃至能夠通過長期協議合作形成渠道封鎖,“你可以想象,一家商超或者便利店完全沒有康師傅、統一或者農夫山泉、可口可樂的產品,基本不太可能。”

而且,作爲一個發展成熟的傳統品類,方便麪行業的線下經銷商體系也已經相當穩固。“優質的經銷商已經與巨頭品牌建立長期合作,短期內新品牌很難打破。”

2021年,康師傅的經銷商數量多達8萬,直營零售商數量超25萬;而截至2021年6月,阿寬食品線下經銷商僅有1041家,且大部分規模較小。

麪食行業供應商王洋認爲,新品牌要鋪線下渠道,最優解可能是連鎖便利店。“它們更願意給新品牌展示的機會,但有可能要求品牌籤排他協議,也就是說,有可能不被允許進入其他連鎖品牌便利店,這會讓你更容易被定位爲小衆品牌,加大拓展其他渠道的難度。”

在新品牌的貨架爭奪戰裏,線下鋪貨與線上營銷兩手抓的元氣森林,被看作是成功的典範。但在王洋看來,在方便麪行業,很難有品牌能夠像當初的元氣森林那樣,爲此支付高額的渠道成本,“投資回報率短期內不高,也有一定的風險。”

也因此,大部分新消費品牌,只能先從線上渠道起量,走上“網紅”之路。“線上渠道容易短時間內爆發,但品牌初期在平臺和頭部主播面前沒有議價能力和話語權,即便做出爆款SKU,也要支付極高的流量成本。”李應濤談到。

這從白家阿寬食品的招股書中便可窺得一二。

其一年營收11億元、主營業務毛利率35%、淨利潤只有7608萬元,便是受水漲船高的營銷成本拖累。招股書顯示,2020年,白家阿寬食品的電商自營收入爲2.3億元,電商渠道服務費爲5646萬元,佔電商自營收入的比例爲24.73%。也就是說,阿寬食品每賣出一件售價44元(阿寬方便麪品類2020年均價)的紅油麪皮,就得花11元在主播和電商平臺身上,再剔除成本,利潤率自然低。

“勸退”創業者的,還有巨頭們在多年鏖戰中練出來的防禦意識和模仿能力。

當年,巨頭要搶低端市場,統一有“好勁道”,康師傅就有“福滿多”;後來,統一推出更高品質的“湯達人”,康師傅就推出對標的“湯大師”;再後來,統一用“滿漢大餐”搶佔高端煮麪市場,康師傅也以“速達麪館”迅速切入。

“一旦看到某類新興需求爆發,有一個小品牌開始快速成長,巨頭就會在經過市場判斷後快速跟進,傾斜整個團隊資源來扶持新業務。”在李應濤看來,因此,新品牌要想在巨頭反應過來、學習模仿乃至超越之前,完成規模積累和品牌認知,成長時間非常短。

更何況,與飲料行業不同,方便麪品類的創新空間其實並不大。過去數十年,無論是傳統品牌還是新品牌,創新維度也僅停留在健康升級和品質升級兩方面。這類升級同時意味着更高的價格、偏小衆的消費客羣。

而傳統巨頭經過數十年的積累,用渠道控制、品牌知名度、規模效應下的成本控制以及標準化生產,牢牢建立起護城河,使得方便麪行業,成爲一個“強者恆強”市場,後來者難以突破。

用螺螄粉、自嗨鍋,

能搶泡麪巨頭的飯碗嗎?

巨頭攔截之下,新品牌不得不繞道而行。

2017年以來,以螺螄粉、自熱火鍋、自熱米飯爲代表的新型方便速食實現爆發式增長。據頭豹研究院報告,2017年,中國方便速食市場規模同比增長23.7%,達到2795億,並於2018年繼續增長至2940億,2019年有所回落,至2020年再增長至2945億。

CBNData發佈的《2021方便速食行業洞察報告》顯示,方便麪作爲老牌品類仍佔據30%以上的銷售份額,但米線、螺螄粉、方便米飯等新型速食產品的增速要高得多,自嗨鍋、好歡螺、李子柒、拉麪說、阿寬等品牌成爲2020年度最受歡迎的新銳品牌。

一旦消費需求被驗證,這些新型速食很快就會成爲資本的寵兒。2021年,螺螄粉品牌李子柒、自熱火鍋品牌自嗨鍋和莫小仙,均拿下億元級別的融資,儘管它們可能並沒有建成自己的供應鏈,而只是採取代工模式生產。

通過更細分的品類、更聚焦的場景、更新鮮的玩法,新興網紅品牌試圖切下方便速食的一塊蛋糕,康師傅、統一們不得不防。

例如,2019年,統一就開發出自熱米飯品牌“開小竈”,並陸續推出自熱火鍋、沖泡餛飩等速食產品,通過簽約明星代言人、頭部主播帶貨迅速打開知名度,以對抗新銳品牌的衝擊。

與此同時,傳統巨頭的品類焦慮,也與近年來方便麪市場規模逐漸萎縮有關。

雖然2020年以來,因疫情導致居家隔離,方便麪市場迎來一波小的反彈,但整體來看,近年來,隨着外賣心智的養成,方便麪行業受到衝擊,市場規模持續萎縮。

據尼爾森資料顯示,2021年方便麪行業整體銷量同比衰退4%,銷售額同比衰退2.7%。具體到品牌身上,統一2021年方便麪營收也同比下滑0.6個百分點;康師傅2021年方便麪營收同比下降了3.6%,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利潤更是大跌近27%。

在李應濤看來,各類新型速食擠壓傳統方便麪的市場空間,幾乎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這在日韓市場已經相當明顯。“隨着人力服務成本的提高,在外就餐和在家做飯的成本都會有所上升,相比傳統泡麪,價格更高但品質更好、風味更佳的煮麪等新型食品,作爲正餐補充的性價比優勢就會體現出來。”

他同時也指出,目前在中國,方便麪的四大消費場景工地、辦公、家庭、火車依然廣泛存在,且市場規模相對其他速食品類相當巨大,因此,方便麪行業可能會出現增速趨緩,但不會完全被吞食。

回到方便麪賽道,新品牌也並非完全沒有機會衝擊巨頭。

李應濤認爲,新品牌突圍的機會,或存在於各行各業的國產替代趨勢中。“康師傅和統一都是具有臺資和外資背景的企業,而‘國貨’正在成爲影響年輕羣體消費的一大影響因素,未來方便麪賽道也會有很大的國產替代可能性。”

王洋則向開菠蘿財經表示,康師傅、統一們的行業“護城河”也並非沒有漏洞,假以時日,擁有品牌力、產品力的新品牌,通過創新SKU突破封鎖的路徑,依然值得想象。

如今,新消費雖然尚未能打造出一個泡麪界的新晉頂流,但卻讓整個行業比過去三十年的任何時候都更加瞬息萬變。這也在提示着新老品牌玩家們,要想不被擠出賽道,除了提價和營銷,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題圖來源於pexel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