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張智 北京報道

蔬菜價格上漲帶動的食品價格上漲,使得3月CPI超出預期。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受國內多點散發疫情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CPI環比持平,同比漲幅有所擴大,超出預期。

“3月,CPI同比漲幅擴大0.6個百分點至1.5%、高於預期的1.3%,核心CPI同比持平於1.1%。分項中,食品環比由漲轉降至-1.2%、高於近年同期的-2.2%,與疫情反覆下,鮮菜、雞蛋等商品漲價有關;非食品環比超季節性上漲0.3%,其中,能源漲價拉動交通通信明顯漲價。”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與此同時,PPI同比漲幅繼續回落,PPI環比上漲加快0.6個百分點。

在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看來,3月PPI環比上行的核心驅動力來源於輸入性通脹。同時,在國內基建開始發力、市場預期樂觀的情況下,市場對黑色金屬、焦煤、焦炭等商品的需求持續回升。

一個利好是,PPI和CPI同比漲幅之間的“剪刀差”回落至6.8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縮窄。不過,下一階段外部環境仍將複雜多變,因此,趙偉提示,全球通脹持續升溫,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在短期內易上難下,對我國的輸入性通脹壓力也會持續,要警惕外部環境對我國的影響。

剪刀差繼續縮窄

這個春天,蔬菜價格暴漲。

數據顯示,3月鮮菜價格由上月同比下降0.1%轉爲上漲17.2%;食用植物油、鮮果和水產品價格分別同比上漲6.1%、4.3%和4.2%,漲幅有所回落;麪粉價格同比上漲4.6%,漲幅擴大1.9個百分點。

不過,儘管人們普遍感覺食品價格暴漲,但由於豬肉價格同比下降41.4%,食品價格仍然是CPI的拖累項。

3月,CPI同比上漲1.5%,漲幅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環比由上月上漲0.6%轉爲持平。

“豬肉價格方面,疫情影響居民消費意願、節後消費需求回落疊加部分商品供給充裕,相關商品價格出現回落。畜肉類價格環比下降4.9%,其中豬肉降幅最大,爲9.3%。近期海外農產品通脹帶動豆粕等飼料價格不斷攀升,養殖戶不得不加快生豬出欄速度以減少虧損,疊加節後需求回落,豬肉市場供給過剩。”李奇霖表示。

從環比看,CPI由上月上漲0.6%轉爲持平。其中,食品價格由上月上漲1.4%轉爲下降1.2%,影響CPI下降約0.22個百分點。非食品中,工業消費品價格上漲1.1%,受能源價格上漲帶動,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

3月服務價格由上月環比持平轉爲下降0.2%。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分析稱,節後需求回落疊加疫情影響,飛機票、電影及演出票、交通工具租賃費和旅遊價格分別下降10%、7.6%、3.5%和2.6%。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看來,局部散發疫情對消費者物價產生正反兩面的影響,一方面,對服務及非必選商品需求造成抑制,拖累內需表現,近幾個月國內服務、非必選商品銷售價格同比走低;另一方面,推升果蔬生產及物流環節成本,疊加能源價格走高,短期推升果蔬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PPI同比漲幅繼續回落,剪刀差進一步縮小,反映出價格從上游向下遊傳導或有加快。

“PPI同比放緩好於市場預期,PPI與CPI同比剪刀差連續5個月縮窄,有助於緩解部分中下游企業生產成本壓力,加之國內出臺一系列紓困助企政策措施,有助於穩定企業經營信心。預計PPI同比將延續回落態勢。”周茂華表示。

警惕下游漲價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區疫情反覆對物流影響等,或仍對部分商品漲價有階段性脈衝影響。

“當前,疫情防控以及交通運輸受阻對部分企業的生產造成了影響,這種負面干擾可能會沿着產業鏈向上下游企業擴散,並進一步影響終端商品的交付與銷售。”李奇霖表示。

比如,當前蔚來汽車表示,因疫情原因,供應鏈合作伙伴陸續停產,蔚來整車生產已經暫停。另外,這種供應鏈中某個環節出現問題,短期也可能會推動相關商品價格走高。

同時,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居民會傾向增加部分生活必需品的採購,這就使得需求會有所前置。

“關注年內CPI通脹超預期的可能。不同於以往,疫情反覆對物流等干擾,可能階段性對商品供給量和成本產生影響,進而對終端價格產生影響;同時,原油等大宗商品居高不下,進一步加速成本端壓力的顯性化,或使得CPI通脹抬升幅度和節奏前移。”趙偉表示。

此外,值得警惕的是,因爲疫情對生產生活的干擾,居民消費需求萎靡,下游廠商漲價難度較大,在生產資料漲幅環比1.4%的前提下,生活資料僅環比上漲0.2%,價格傳導不暢。

當前,地緣政治等因素推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行。

分行業來看,上游原油鏈、有色鏈領漲,大多中下游製造業漲價。其中,石油開採、石油加工環比漲幅擴大3.7和2.9個百分點至14.1%和7.9%,有色冶煉和有色礦採環比分別爲2.7%和1.5%、漲幅分別擴大0.7和0.1個百分點;中下游製造業行業漲價佔絕大多數,設備製造、礦物製造、酒飲料等環比漲幅均超0.3個百分點。

李奇霖表示,當前,生產資料內各項的價格漲幅並不相同,議價能力低的中下游漲幅最小。這種結構性分化預計會導致中下游企業面臨較高的成本壓力,進而加劇上下游利潤結構分化現象。

不過,在周茂華看來,儘管短期地緣局勢擾動,3月商品價格普漲,但全球需求、發達經濟體政策前景及市場供需機制等因素將限制大宗商品進一步大幅走高;同時,去年高基數效應將進一步顯現,加上國內原材料等商品保供穩價措施持續發力,未來能源及商品價格趨勢逐步回落趨勢不改。

“後續需要關注保供穩價政策是否會有新的措施,以及‘穩增長’目標下政策爲了保市場主體可能會有的進一步措施。”李奇霖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