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幅較大的公司主要集中於採掘、化工、製造業。

弱市之中,什麼股票最抗跌?

在今年以來的A股弱市行情中,仍有一部分上市公司股價相對抗跌甚至是逆勢上漲,這些公司具有怎樣的特徵?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截至4月12日,今年以來有1039只個股股價上漲(包括零漲幅),而據已經披露的年報數據來看,業績向好爲股價表現提供了一定支撐。

截至4月12日收盤時,這1039家公司中有490家披露了2021年報數據,其中,89%的公司爲盈利狀態, 73%的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

“絕對高景氣(絕對高的利潤增長)比增速的邊際變化更加重要。”天風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所長助理劉晨明建議,關注困境反轉方向的行業或公司。

劉晨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長線資金的角度來看,除了挑選到好公司之外,買入時點估值情況也決定了其獲得超額收益的能力,因爲對於長線資金而言,均值迴歸是其重要的邏輯支撐,只要公司質量沒問題,並且買入時估值分位數足夠低、持有周期足夠長,那麼未來中長期,公司的估值大概率都能夠向歷史中樞水平迴歸。

弱市下千股逆勢上漲

今年以來,A股市場震盪下行,在3月16日探出階段性新低之後,維持震盪盤整狀態。截至4月12日,上證指數累計下跌11.72%。

同期,A股市場累計有1958只個股跑贏大盤,其中,1039只個股股價上漲(包括零漲幅),533只個股漲幅在10%以上,296只個股漲幅在20%以上,83只個股漲幅在50%以上,17只個股漲幅在1倍以上。

今年3月份,A股市場出現過一波急跌,在此之後,仍舊延續漲勢的股票則相對更爲抗跌。以股價上漲的1039只個股爲樣本來看,在3月1日~4月12日期間,有784只個股上漲,佔比75%,其中漲幅在20%以上的股票有172只。

以業績來看,在上述1039只個股中,截至4月12日收盤時,有490公司披露了2021年報數據,這其中,有436家公司2021年度爲盈利狀態,佔比89%;359家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佔比73%。

在這千家公司中,已有66家公司披露了2022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多數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

其中,4月11日晚間,九安醫療預告,今年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367.07倍~419.66倍。4月12日,該公司股價開盤不久後便封漲停。4月7日收盤後,蘭花科創發佈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22年一季度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274.73%到318.82%,該公司股價4月8日和4月9日均上漲超7%。

類似的現象在2021年度業績預告披露之後也有出現,滬市預告淨利潤增長下限超過100%共有331家,其中主板公司268家,業績預告披露後公司股價均值均呈現相對跑贏大盤態勢。

上述全滬市331家公司中,已披露年報公司146家,2021年度合計實現淨利潤4755.8億元;主板268家公司中,已披露年報共計113家,合計實現淨利潤4576.6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漲幅較大的公司主要集中於採掘、化工、製造業。代表公司如兗礦能源、紫金礦業萬華化學、璞泰來、兆易創新

一季報披露窗口期有何投資機會?

從上述數據來看,在A股震盪市中上漲的股票,背後大多數有一定的業績支撐。那麼哪些類型的績優股更獲市場關注?

“對於A股中大部分炒報表的公司,年度超額收益更多取決於當年扣非利潤增速的高低。即不管市場是牛市、熊市,還是震盪市,不管風格是藍籌還是成長,也不管板塊輪動是快還是慢,一年維度的漲跌幅基本與當年的景氣度呈單調正相關。” 劉晨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

劉晨明同時稱,有關於增速和景氣度的判斷上,絕對高景氣(絕對高的利潤增長)比增速的邊際變化更加重要,即:景氣度較高、但增速較前期有所下滑的公司,仍可以獲得不錯的超額收益;而增速較前期改善,但景氣度仍偏弱的公司,多數情況下還是會跑輸。

目前,A股市場正處於一季報披露窗口期,在此期間有何投資機會,需要注意哪些風險?

劉晨明稱,根據1月~2月經營數據和業績預告的披露情況來看,一季報預期比較好的方向包括鋰電、鋰電設備、汽車電子、光伏組件和逆變器、軍工、CXO、週期等,除此之外,受益於去年底以來穩增長政策的陸續落實,當前穩增長髮力的方向(包括核電、5G+工業互聯網、特高壓、水利、管廊等)有望陸續迎來從政策到實施再到業績的兌現。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季度以來信用擴張一波三折,穩增長實施效果始終不及預期,同時疫情發酵進一步拖累了國內穩增長步伐,海外地緣衝突、聯儲加息等擾動項仍然存在,下一階段市場走勢仍存在不確定性,或對相關板塊的收益情況形成拖累。”劉晨明提示風險稱。

另外,“困境反轉”成爲近期股市關注的一個方向。困境反轉分爲兩類,一類是外部政策導致的反轉,但由於仍然需要外部因素催化,這類反轉相比後者存在更多的不確定性;另一類則是不依賴於政策,自身景氣就能夠推動困境反轉的行業。

“通過回溯歷史數據,我們發現,市場每年最偏好的6類公司,基本排序如下:‘加速增長’≈‘持續高增長’≈‘減速增長-低降幅’>‘困境反轉’>‘減速增長-高降幅’>‘低速穩定’。去年增速爆發的公司太多,大部分公司都可以歸類到前三類資產中,但到今年,這些公司的增速大都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因而市場自去年四季度起便開始關注第四類板塊,即‘困境反轉’。”劉晨明稱。

在他看來,困境反轉方向中,建議着重關注豬肉、必選食品、汽車鏈條、旅遊出行、醫藥、地產龍頭等細分領域,目前來看,豬肉和旅遊出行表現相對不錯,後續汽車鏈條(EV、智能車、汽車零部件)、必選食品、醫藥、地產龍頭還可以重點關注。

對於A股市場後市預判,劉晨明認爲,前期市場演繹的邏輯是:前期社融越差、疫情拖得時間越久,後續就需要馬上更大力度的穩增長措施。而如果社融和信用增速在Q2能夠很快回升,即社融放量、更大力度政策兌現了,市場便開始預期經濟在未來會逐步企穩好轉,同時剩餘流動性增加也能提升風險偏好,消費和成長板塊的預期可能會逐步修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