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財經出品 文|張凱旌 編|深海

近兩年,羅輯思維面臨的形式則更加嚴峻。在反內卷、躺平成爲社交媒體主論調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用戶不再執着於通過“上課”解決焦慮,得到App的月活也出現了下滑。就連老節目“時間的朋友”也出現熱度下滑。

近日,羅輯思維運營主體——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思維造物”)IPO審覈狀態已改爲“中止”。

雷達財經注意到,自2019年10月北京證監局披露輔導信息,思維造物數次更新招股書、從科創板改道創業板,卻依舊徘徊在IPO大門之外。而在此期間,思維造物所專注的知識付費賽道,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6年被外界認爲是知識付費的元年,彼時喜馬拉雅、知乎、荔枝微課、十點課堂、豆瓣時間等產品如雨後春筍般湧出,資本也開始在這一賽道加註;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知識付費的熱度已然下降,販賣焦慮也成了羅輯思維的新標籤。思維造物開始準備上市前,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對資本市場的試水已經摺戟。

近兩年,羅輯思維面臨的形式則更加嚴峻。在反內卷、躺平成爲社交媒體主論調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用戶不再執着於通過“上課”解決焦慮,得到App的月活也出現了下滑。就連老節目“時間的朋友”也出現熱度下滑。

行業人士認爲,目前知識傳播的途徑也正變得多元化,這也是羅振宇的上市夢難圓的因素之一。

減估值“流血上市”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思維造物最早透露出上市的有關情況是在2019年10月。彼時北京證監局公佈的上市輔導信息顯示,思維造物選擇在科創板上市,輔導機構是中金公司,輔導前期準備工作於2018年12月就已開始。

2020年9月,思維造物首次披露招股書,此時公司已轉向創業板。招股書顯示,思維造物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1000萬股,佔發行後股本比例不低於25%,募集資金10.37億元。

據此計算,公司估值約爲40億元,相比2017年9月完成D輪融資後73.68億元的估值已經出現了倒掛,堪稱“流血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思維造物在申請上市前曾經歷五輪融資,目前背後股東陣容不乏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紅杉中國、正心谷資本、峯尚資本、真格基金等知名機構。

持有思維造物5.23%股份的“造物家”,其出資方還包括聯想柳傳志、新東方俞敏洪、獵豹傅盛、好未來張邦鑫、諾亞財富汪靜波等多位知名企業家。

即便如此,思維造物的上市歷程依舊一波三折。在此後的18個月裏,深交所三次對思維造物進行審覈問詢,後者的招股書也就此提交到了第四版,最近一次是在2022年3月28日。但3月31日,深交所還是因思維造物IPO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過期,中止了其發行上市的審覈。

這已經是思維造物第三次被中止審覈,前兩次均是在2021年發生,理由也與此次相同。

據招股書,思維造物的主營業務分爲線上和線下兩部分。線上主要通過得到App、羅輯思維微信公衆號提供課程、聽書及電子書等產品;線下則通過得到高研院(原名“得到大學”)、“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等形式提供通識教育及技能培訓服務。

不過,從科創板到創業板,圍繞思維造物的創新能力和業務模式,外界已經產生了不少質疑。

此前有知名券商保薦代表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思維造物整體經營模式與科創板聚焦的科技創新、硬科技行業有較大差距,並不符合科創板定位。

還有部分觀點認爲,思維造物屬於非剛需課程。其雖然標榜爲客戶提供“終身教育”,但從具體授課內容來看,無論是得到App還是“得到高研院”等線下授課的內容,均以成功學、職場學以及科普類爲主。這些課程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的世界觀、生活觀,但對成年人來說,只能是錦上添花,並不能像職能教育考證那樣快速提升學習者的職場競爭力與薪酬。

雷達財經注意到,深交所在最新問詢函中也對思維造物在創業板的定位給予了重點關注。其要求公司說明商業模式、產品形態與行業相比的創新性及優勢、核心技術是否具備創新性,是否區別於行業通用技術等。

正面臨流量瓶頸

根據招股書與公司在問詢函中預測的數據,2018-2021年的4個報告期內,公司分別實現營收7.38億元、6.22億元、6.71億元、8.43億元;同期公司扣非淨利潤分別爲3280.95萬元、3067.57萬元、2812.22萬元和4864.73萬元,兩項數據均有不小的波動。

其中對酷得少年的處理是公司利潤出現波動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瞭解,酷得少年是教育品牌“少年得到”的運營主體,後者是一款面向5-15歲青少年的一站式教育App,提供知識付費、訓練營、直播課三類服務。

但酷得少年的盈利狀況一直不佳,其自2017年8月後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9年思維造物根據K12教育行業的特徵,爲酷得少年引入了著名主持人張泉靈等作爲新的投資者,自此由酷得少年的控股公司變爲參股公司。年內,思維造物因處置酷得少年股權獲利6740萬元。

此後,在線教育迎來風口,張泉靈及其團隊也帶領酷得少年於2019年3月、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先後完成三輪融資,累計獲得金額數億元人民幣。期間,其拳頭產品“泉靈的語文課”用戶數一度實現25倍的增長。

但一方面,酷得少年也具備在線教育“燒錢”的典型特徵,2019-2021年上半年,酷得少年累計淨虧損超3.7億元;另一方面,“雙減”政策的發佈讓其飽受合規性質疑。於是,思維造物選擇在2021年8月將手中酷得少年的全部剩餘股權轉讓。

此外,政府對思維造物的補助近幾年也有所下降。報告期內,公司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爲1166.67萬元、1426.83萬元、1229.62萬元和335.76萬元。

更爲關鍵的是,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得到App已經明顯遇到了流量瓶頸。2018-2021年上半年的4個報告期內,得到App新增註冊用戶數量分別爲681.37萬人、397.50萬人、456.46萬人及172.03萬人,新增付費用戶數量分別爲164.91萬人、91.10萬人、82.61萬人及33.37萬人。

另據易觀千帆數據,2017年時得到App的平均月活還能保持在250萬以上,至2018年下半年已跌落至200萬以下,近一年更是僅有150萬上下。

爲了提振得到App的流量,羅振宇曾親自登上《奇葩說》等綜藝節目。他在節目中表示:“很多朋友告訴我,你根本就不適合綜藝,但是我還得撐在這,我還得舔着臉,給我們的得到App做廣告。”

而最近一次跨年演講,羅振宇也被不少網友吐槽“變味了”。其在53個故事中穿插了不少對得到老師的宣傳,還爲廣告主量身定製了幾個故事,這在外界看來,更像是一位推介產品的企業家所爲,而非傳輸價值觀點的演說家。

還有多少人願意爲知識付費買單?

雷達財經注意到,思維造物的主營產品,近年來口碑有崩塌的跡象。

以“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爲例,2017-2019年,其退票比例逐年提升,爲2.90%、4.99%、14.12%;2020年受疫情影響,該比例更是升至43.29%;2021年,由於擔心疫情,演講乾脆改爲了線上直播。

通常情況下,演講過程中,羅振宇會針對當年的熱點事件製造名詞和概念,從特有角度進行解釋,然後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論證。但實際上,有觀點認爲,其對事物本身的核心邏輯並沒有給出深層認知。

比如2019年羅振宇曾提出“電梯模式”和“攀巖模式”,並舉了李佳琦和“北大屠夫”等例子,但實際上論證的還是人們需要創造力和選擇能力這一老生常談的問題,而且沒有給出解決該問題的有效辦法。

此外,得到App中的課程,也被指責知識的專業度不夠、實用性不強。有長期關注得到App的網友表示,時至今日,賣得最好的還是薛兆豐的經濟課等幾年前的課程,內容的青黃不接與匱乏不言而喻。而如果涉及到相關專業領域,得到的內容又顯得膚淺且主觀,很多課程老師觀點並沒有實際的數據或者專業的背書,用起來就顯得雞肋。

羅振宇本人“販賣焦慮”的標籤似乎也很難撕掉。

2021年底,俞敏洪開始自己的首次抖音直播帶貨之旅前,曾有過一次與羅振宇的視頻連線,兩人對話的主題是討論大廠的35歲現象。

而羅振宇的一句話則給網友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35歲還在到處投簡歷,就證明了35歲之前一件最重要的事還沒幹,就是把自己的人脈和社會網絡發展出來的能力還沒有完成。”網友們關注的點在於,這句話雖然沒說錯,但從語氣到腔調還是那一如既往的俯視感。於是不久後“這個羅振宇不停地製造焦慮”成爲了點贊最多的評論。

就在思維造物和羅振宇在IPO的大門前不停踱步的同時,大廠們已經蜂擁而入,開始對知識付費相關賽道進行佈局。這給用戶們“終身學習”的渠道,帶來了更多選擇。

2019年,B站開啓付費課程內測;2020年,B站上線新一級分區“知識區”,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已有1.83億用戶在B站學習,且這之中包含大量免費的內容。

另一邊,抖音發佈的《2021 抖音數據報告》提到,這一年用戶在抖音聽高校公開課的總時長超過145萬小時。2021年底,抖音還推出“學習頻道”,公開數據顯示,抖音平臺2021年泛知識內容播放量年同比增長74%,泛知識內容播放量佔平臺總播放量20%。

此外,搜狐的張朝陽也開始每週直播上物理課,這被認爲是搜狐視頻推動知識直播戰略的一個關鍵信號。

在此背景下,思維造物想要突圍,勢必要挖掘出更多自身不可替代的價值。但從公司回覆深交所問詢函時披露的數據來看,2018-2021年,其研發費用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反而逐漸下降,分別爲12.75%、17.94%、16.32%、13.42%。

目前思維造物在研項目合計3個,預算投入合計約1800萬元。深交所要求說明,公司在研發項目數量較少、投入總預算較低的情況下,是否存在研發費用與管理費用、銷售費用混同或研發人員並不實際從事研發崗位/研發工作的情形?

內憂外患下,羅振宇還能等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IPO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