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石油經研院:全球天然氣供應緊張將持續,歐洲市場仍是主要影響因素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彭強 北京報道

4月12日,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中石油經研院)在北京發佈《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對全球天然氣市場進行了回顧與展望。

中石油經研院研究團隊表示,歐洲市場的供應緊張,引發全球天然氣區域性供需緊張,帶動全球氣價大漲;2022年,供應緊張將推升氣價高位運行,地緣政治因素則會加劇價格短期波動。

區域結構失衡導致氣價大幅上漲

回顧整個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迎來漲價潮,歐洲、亞洲和北美天然氣價格漲幅明顯,吸引全球市場關注。由歐洲市場供應緊張引發的,全球天然氣區域性結構供應緊張持續,歐洲、東亞、北美三大天然氣市場的氣價暴漲90%-400%不等,地緣政治因素對供應側、資源流向產生影響,極端天氣則帶動需求側的大幅變化。

從貿易的角度來看,由於天然氣資源的緊缺,整體市場由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轉變。

中石油經研院高級經濟師白樺介紹稱,歐洲需求超預期增長、供應緊張是驅動氣價上漲的主要因素。

2021年,歐洲經歷年初低溫、夏季高溫,疊加經濟緩慢復甦,當地天然氣需求持續回升。作爲全球能源轉型的先鋒,可再生能源乏力,成爲2021年歐洲能源的短板,導致需要天然氣來補充發電缺口。同時當地炭價大幅上漲,區域內天然氣產量減少,庫存降低至歷史低位等因素,都進一步加劇了天然氣供需的緊張形勢。

亞洲地區,中國、韓國天然氣需求增長,整體供需持續偏緊,區域內資源採購競爭激烈。

北美市場一直是相對獨立的區域市場,但去年全球天然氣市場的區域聯動最終也蔓延至北美,亞洲、南美和歐洲的需求提高,都導致美國原料氣出口需求大幅上升。去年,美國國內天然氣需求穩定上升,但整體天然氣供應收緊,天然氣出口需求強勁,供需也呈偏緊態勢。

2021年,全球新增液化天然氣(LNG)產能達到七年來的最低,LNG需求保持較快增長,供需持續緊張;由於LNG現貨價格明顯走高,長貿合同簽約量顯著回升,同時合同期趨長、與油價掛鉤斜率回升。

2022年全球供應緊張將持續

展望2022年,中石油經研院表示,歐洲天然氣供應緊張,仍將是造成全球供應緊張的主要因素。需求側來看,歐洲受低庫存影響,當地天然氣需求仍保持旺盛,但高氣價和供應缺口將抑制部分需求,目前當地庫存率較低,補庫需求強勁。在供應端,受地緣政治及合同到期等因素影響,預計俄羅斯供歐管道氣將進一步下降,歐洲也難以在短期內找到可替代俄羅斯管道氣的資源。

亞洲市場,天然氣需求增速將放緩,但區域資源的競爭將加劇。中石油經研院預計,2022年,亞太市場天然氣需求近1萬億立方米,增幅爲3.4%;中國需求增速將放緩,國內天然氣增儲上產,較高氣價將抑制第二梯隊的資源進口;印度的天然氣進口將增長4%,高氣價限制需求水平。日本、韓國的天然氣進口量將下降。

北美市場,全球市場需求強勁推動LNG出口,當地市場將呈現供需緊平衡。

白樺表示,2022年區域天然氣市場供需失衡將加劇,歐洲能源市場的脆弱性將加大全球天然氣供應壓力,供需偏緊推動氣價高位運行,地緣政治因素加劇價格短期波動,俄羅斯資源西進受阻、東進加速,美國的LNG資源加速流向歐洲;同時,歐洲也將加快減少俄羅斯能源依賴的步伐,短期內對天然氣持續依賴,促進天然氣項目的投資。

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創新高

在中國市場方面,2021年國內天然氣需求增速前高後低,季節需求經歷兩次翻轉,一季度和二季度增速高漲,三四季度則由於能耗雙控、國際LNG現貨價格走高、冬季氣溫偏高等因素,需求增速明顯放緩。

全年來看,工業與發電用氣引領需求增長,增幅分別爲14.4%和13.4%,政策推動和採暖用氣,推動城市燃氣需求增長10.5%。

中石化油經研院高級經濟師吳珉頡介紹稱,2021年,中國天然氣進口量1681億立方米,增速爲19.4%。其中,管道氣進口585億立方米,增速22.9%;LNG進口7893萬噸(約合1096億立方米),增速17.6%,佔比65%。2022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爲全球第一大LNG進口國。

中石油經研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46%,較2020年上升2.8個百分點,對外依存度創新高。

吳珉頡預計,2022年全國天然氣需求增速將放緩,發電繼續引領增長趨勢,工業用氣較快增長,城市燃氣將保持穩定增長,化肥化工用氣總體保持平穩。

中石油經研院研究團隊預計,2022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395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00億立方米,增長8.2%。預計全年國內天然氣產量達到221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2%;進口天然氣185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