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各大上市險企在科技研發、人才建設等方面投入不斷加碼。“練好內功”“錨定未來”是對上市險企保險科技現狀的最好描繪。

上市險企2021年年報已悉數公佈。《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梳理發現,5家A股上市險企2021年年報中,“科技”一詞的出現頻次較2020年減少14.36%。但“說的少”不一定“做的少”。年報顯示,整體上看,各大上市險企在科技研發、人才建設等方面投入仍在不斷加碼。“練好內功”“錨定未來”是對上市險企保險科技現狀的最好描繪。

“科技”詞頻逾500次

記者統計,在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2021年年報中,“科技”一詞共計出現501次,這也是近4年來首次下降。2018年至2021年,“科技”一詞在5家上市險企年報中共計出現433次、454次、585次、501次。

具體來看,在各公司2018至2021年報中,“科技”一詞出現的頻次,中國人保分別是15次、30次、60次、74次;中國人壽分別是46次、27次、43次、38次;中國平安分別是298次、293次、320次、251次;中國太保分別是37次、49次、119次、100次;新華保險分別是37次、55次、43次、38次。

值得注意的有兩點:一是隻有中國人保“科技”一詞出現頻次呈逐年上漲,其他4家“科技”出現頻次均不及去年。二是中國平安“科技”出現頻次最多,幾乎佔5家險企總數的“半壁江山”。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上市險企對“科技”關注度和進展節奏並不相同。

加碼科技投入

“科技”詞頻的減少,不代表科技投入的減少。2021年,各家上市險企在資金投入、隊伍建設和戰略佈局等方面的努力並不算少。

在資金投入方面,以港股上市的互聯網保險公司衆安在線爲例,儘管“科技”一詞在2021年報中出現頻次較2020年有所下滑,但2021年的研發投入卻同比增長24.5%。從近4年的情況來看,2018年至2021年,衆安在線研發投入呈上升趨勢,分別爲8.521億元、9.769億元、9億元、11.27億元,分別佔比總保費的7.60%、6.70%、5.39%、5.50%。

“科技”詞頻變化也不能完全反映各家公司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的變化。

2021年“科技”詞頻減少的中國平安,在建設“技術強軍”上卻不斷髮力。2018年至2021年,中國平安科技類業務從業人員在逐年上升,分別爲99611人、107426人、111386人、113188人,在“在職員工”中的佔比也從2018年的26.43%提升到31.80%。

在戰略佈局方面,多家上市險企紛紛成立科技子公司,在科技生態圈中尋求機會。

2021年,中國人保審議通過了設立全資子公司人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科技”)的議案。2022年1月,人保科技經銀保監會批准正式成立,註冊資本人民幣4億元,主要經營人工智能基礎軟件開發、物聯網技術服務、軟件外包服務、人工智能基礎資源與技術平臺等。

2020年7月,中國太保董事會決議,成立全資子公司太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科技”)作爲中國太保轉型2.0“強科技”的重大戰略決策。2022年1月21日,太保科技獲銀保監會批覆;3月,太保科技取得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註冊資本爲人民幣7億元。

截至目前,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人保等上市險企基本都已成立科技子公司,爲險企本身的互聯網渠道及其他各項業務賦能。

做時間的朋友

記者發現,儘管上市險企在保險科技方面投入逐漸增多,但這種投入當前卻並未給公司業務帶來穩定的淨現金流入,一些上市險企的科技業務板塊甚至常年處於虧損狀態。

以“科技大佬”中國平安爲例,2020年,科技業務營運利潤爲82.21億元,較2019年的46.61億元增加76.38%。但2021年,科技業務歸母淨利潤卻虧損了19.57億元(2020年科技業務歸母淨利潤爲79.36億元)。根據東吳證券數據,在中國平安的淨利潤結構中,科技業務佔比在2017年達到最高,之後在2017年至2019年有所下滑,2020年出現回彈上升。淨利潤流入並不穩定。

從2021年中國平安各科技板塊來看,除陸金所控股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外,其他三大板塊淨利潤均有所下滑。具體來看,陸金所控股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618.35億元,同比增長18.8%;淨利潤168.04億元,同比增長36%。汽車之家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72.37億元,同比下滑16.4%;淨利潤25.82億元,同比下滑28.7%。金融壹賬通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41.32億元,同比增長24.8%;淨利潤爲虧損12.82億元,同比下滑5.3%。平安健康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73.34億元,同比增長6.8%;淨利潤爲虧損15.38億元,較2020年增加62.2%。

衆安在線儘管2018年至2021年研發投入上漲,且在科技輸出方面有不錯的收益(2021年科技板塊收入爲5.31億元;科技輸出收入爲5.2億元,同比增長42.5%),但從歷史數據看,衆安在線科技板塊仍處在虧損之中,2021年衆安在線科技板塊淨虧損3.85億元,2020年淨虧損3.67億元,2019年淨虧損3.34億元。

記者瞭解到,各家險企看重的是保險科技帶來的長期價值。

目前,上市險企利用“科技”來創造價值,可以分爲“輸出”和“賦能”兩種路徑。所謂“輸出”,即將科技能力變現,將自身科技產品賣給其他公司獲利。比如2021年,衆安在線推出的等保合規一體化安全產品簽約了41家客戶,保險經代中臺幫助20多家主要經代公司完成數字化轉型。衆安在線甚至將科技輸出到海外,2021年服務的國際客戶從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擴展到越南、泰國、菲律賓及歐洲。

所謂“賦能”,則是藉助科技進行數字化、智能化、科技化和無感化等轉型,實現內部優化、降本增效,促進公司整體乃至所在價值鏈的長期增長,做時間的朋友。

比如,在戰略佈局上,人保科技被明確定位爲“集團科技資源整合管理平臺、科技服務能力支撐平臺、科技運營共享服務平臺以及科技服務價值創造平臺”。中國人保也將“科技”作爲公司基本生產力和核心競爭力,在2022年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穩步推進卓越保險戰略的六方面重點工作,其中第四方面便是加快信息科技建設。

中國太保高管層此前也表示,在公司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曾面臨科技生產關係不暢、產出效益較低、生產作業效率不高、人才結構不合理四大痛點,而太保科技希望以科技市場化爲核心手段,來突破這些主要矛盾。

業內人士認爲,上市險企在保險科技領域尚處投入期,處於“向前看”而非“向錢看”的階段。根據艾瑞諮詢測算,2019年中國保險機構科技投入超300億元,2023年這一數值預測將超500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