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醫科大學官網“學校黨政領導”一欄最新信息顯示,王振寧已任中國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此前,王振寧任中國醫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3月31日,遼寧省委組織部發布擬任領導職務人選公示,其中現任中國醫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振寧,擬任省屬高校正職(作爲學校主幹學科帶頭人和知名專家,突破任職年限破格提拔任職)。

4月12日上午,王振寧仍以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的身份帶隊實地開展安全生產督查工作。

公開信息顯示,王振寧出生於1972年8月,滿族,1996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七年制臨牀醫學專業,獲醫學碩士學位。2002年獲得中國醫科大學腫瘤學博士學位。2001年由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瑞典隆德大學生物醫學中心分子生物學部留學。2002年和2004年兩度因科研、教學、醫療工作成績突出破格晉升爲副教授、教授、主任醫師。2013年被聘任爲遼寧省特聘教授,2014年任命爲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腫瘤外科主任,2015年擔任中國醫科大學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處長。

此後,他任中國醫科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第一臨牀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等職。

2020年6月,據中國醫科大學官網報道,遼寧省委同意:王振寧同志任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據介紹,王振寧是遼寧省胃腸腫瘤臨牀醫學研究中心負責人,中組部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領軍人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設崗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傳染病防治”專家,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還兼任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胃癌學組組長等職務。

王振寧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包括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聯合基金及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專項課題、973計劃前期研究專項及其它省部級項目共20餘項;在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281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159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項。他還曾獲第九屆中國醫師獎、吳孟超基金會醫學青年基金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等榮譽稱號。

2020年疫情期間,王振寧作爲遼寧省支援湖北前方指揮部醫療救治組(武漢)副組長、遼寧省第六批援鄂重症醫療隊領隊,曾率隊援鄂52天。2020年9月,他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醫療隊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2月9日13時,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到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的通知,要求緊急組織派遣醫療隊並於當日出發,支援武漢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工作”,王振寧曾撰文回憶,“這已經是我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三次接到馳援武漢的任務。此前,我作爲醫院的黨委書記,已經兩次參與組織並送別醫療隊出征。雖然我是一名腫瘤外科醫生,但首先是一名醫生。醫生職責告訴我:國家有難,義不容辭!我早已做好隨時趕赴第一線的準備。我不能只在後方給戰友們加油,我要去形勢最嚴峻的地方與他們一起戰鬥。我向醫院主動請纓,也在心裏給自己立下了軍令狀:一定要把肺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降低,也一定要把全體醫療隊員平安帶回來!”

“革命戰爭時代,我們是紅軍醫生,現在我們是白衣天使。但是我們的初心,都是救死扶傷,盡最大力量幫助更多危重症患者脫離死亡邊緣。”王振寧說。

中國醫科大學官網介紹,中國醫科大學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創建的院校,是唯一以學校名義走完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全程並在長征中繼續辦學的院校,是我國最早進行西醫學學院式教育的醫學高校之一。其前身爲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和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1931年11月創建於江西瑞金。1940年9月在延安,經毛澤東同志提議,中共中央批准,學校更名爲中國醫科大學。1948年11月,在瀋陽合併了原國立瀋陽醫學院(前身爲滿州醫科大學,1911年由日本國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建立)和原私立遼寧醫學院(前身爲盛京醫科大學,1883年由英國蘇格蘭教會建立)。中國醫科大學是原衛生部部屬高等醫學院校,2000年改爲省部共建學校。

原任中國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聞德亮,今年3月已調任錦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