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超募後,有上市公司準備在北京買房。

根據普聯軟件的公告,該公司擬用不超1.3億元購買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外大街46號1號樓17層1701物業的房產,作爲其辦公用房。購房資金中,其中有7300萬元是公司IPO超募資金。

交易所對此事表達了關注,要求公司回應多個問題:包括“在上市不到1年時間內即變更首發募集資金投向的原因及合理性”“該房產性質是否爲商業類地產等。公司在回應投資者時表示,買房是公司進一步拓展大型集團客戶業務的迫切需要,是滿足不斷擴大的技術人員辦公及人才引進的需要。

事實上,自去年9月詢價新規實施以來,部分註冊制新股的超募現象比較普遍。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發現,購買理財、補充流動資金、對原來的募投項目追加投資、回購股份等,成了超募資金的常見用途。

深交所:是否爲商業類地產?

近日,普聯軟件公告了買房計劃。公告稱,根據公司與交易對方北京中晟宏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署的《關於天恒大廈第17層物業購買之意向書》,公司擬向北京中晟宏源科技有限公司購買其擁有的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外大街46號1 號樓17層1701物業的房產,作爲公司北京辦公用房。

本次擬購買的辦公用房建築面積爲2105.33平方米(具體面積以雙方最終簽署的買賣合同及產權證明文件爲準),投資總價不超過12830萬元,擬使用“營銷及服務網絡建設項目”募集資金4600萬元、超募資金7300萬元及自籌資金930萬元。

據瞭解,普聯軟件IPO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票(A股)2210萬股,每股發行價格爲20.81元,募集資金總額爲人民幣459,901,000元,扣除發行費用人民幣61,542,809.41元后,實際募集資金淨額爲人民幣398,358,190.59元,其中超募資金總額爲103,374,290.59 元。

4月12日晚,深交所關注函稱,普聯軟件披露《關於募集資金投資項目變更部分實施內容並使用部分超募資金及自籌資金購置北京辦公用房的公告》,擬使用上市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之“營銷及服務網絡建設項目”資金4600萬元、超募資金7300萬元以及自籌資金930萬元,合計不超過12830萬元在北京購置辦公用房。

關注函要求公司回應多個問題,包括“在上市不到1年時間內即變更首發募集資金投向的原因及合理性”“該房產性質是否爲商業類地產,你公司未來對該房產的使用計劃以及用於日常生產經營使用面積的比例”“結合市場數據,進一步量化分析本次房產交易價格的公允性”等。

公司:購房是拓展大型集團客戶的迫切需要

4月13日,普聯軟件公告了最新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記錄表中有投資者提問:既然公司未來發展和擴張面臨的流動資金壓力,那爲什麼還要去買核心地段的寫字樓?

普聯軟件回應稱,公司在北京購置辦公用房,主要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

首先,公司進一步拓展大型集團客戶業務的迫切需要。公司的客戶主要爲大型央企客戶,較多大型央企客戶的總部集中在北京。十四五期間,隨着我國數字經濟的快速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相關需求正不斷提升,潛在客戶市場需求旺盛。爲持續深入做好現有客戶的技術支持,同時把握機遇做好新客戶業務拓展,迫切需要擴大北京本地化團隊規模,需要在北京建立有一定規模、長期穩定的自有辦公場所。北京購買辦公用房投入使用後,有助於提升公司團隊對客戶需求的響應速度和服務質量,與客戶構建更加緊密的互動聯繫,對提升市場影響力和新業務拓展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滿足不斷擴大的技術人員辦公及人才引進需要。長期以來,公司在北京辦公場所是租賃方式,辦公條件受到較多限制。隨着公司在北京地區業務規模的擴大,技術人員規模在持續增長,辦公環境已成爲制約人員規模擴張和團隊穩定的重要因素。本次在北京購買辦公用房,將有效滿足現階段不斷擴大的技術團隊的辦公需要,爲持續人才引進預留較充足的辦公空間,並將大幅改善北京地區技術團隊的辦公環境,提升員工歸屬感和工作體驗,對進一步提升公司形象,促進人才引進和團隊持續穩定,提高員工工作效率發揮重要作用。

最後,增強公司市場競爭優勢、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佈局需要。公司堅持“聚焦大型集團客戶、聚焦優勢業務領域”的發展戰略,以客戶導向與產品導向相結合的業務模式進行市場拓展,面向大型集團企業,採用長期服務策略持續深入拓展業務領域。北京是公司戰略客戶的主要聚集區,需要長期投入資源鞏固市場競爭優勢。同時北京作爲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高地,彙集了大量優秀的IT企業,在北京建立一定規模的自有辦公場所,對促進公司技術團隊與業界的溝通交流、促進新技術及新產品的研發等將發揮重要作用,是促進公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超募資金還可購買理財、回購股份等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去年9月詢價新規實施以來,部分註冊制新股的超募現象比較普遍。

以科創板爲例,Wind數據顯示,去年1月以來共有195只科創板新股上市。粗略以去年詢價新規實施爲分界線,以募資總額與預計募資額的差來體現資金超募的情況。去年10月至今,69只科創板新股平均超募資金5.83億元;去年1月到去年10月,126只科創板新股平均超募資金爲負1.53億元,也就是出現了平均募資不足的現象。科創板的上市募資,從平均水平來看,實現了從募資不足到資金超募的轉變。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超募的資金也會有很多用途。券商中國記者根據公告,梳理出了幾個常見的超募資金用途,包括購買理財、補充流動資金、對原來的募投項目追加投資、回購股份等。

首先,購買理財產品。4月13日,海力風電公告稱,近日,公司2筆現金管理產品已到期贖回,並繼續使用閒置募集資金、超募資金進行現金管理。此前,海力風電召開相關會議,分別審議通過了《關於使用閒置募集資金、超募資金及自有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的議案》,同意公司在確保不影響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正常實施進度、不影響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的前提下,使用最高不超過人民幣216700萬元的閒置募集資金、超募資金及自有資金進行現金管理。

其次,永久補充流動資金。4月1日,賽特新材公告稱,公司於2022年4月11日召開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七次會議、第四屆監事會第十三次會議,分別審議通過《關於使用部分超募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的議案》,同意公司將部分超募資金720萬元用於永久性補充流動資金。以上事項尚需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表決。

再次,對募投項目追加投資。4月13日,中信博公告稱,對“江蘇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印度投資新建賈什新能源私人有限公司”項目追加投資76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837萬元。上述項目追加投資全部使用超募資金。此次超募資金使用計劃已經公司相關審議通過,尚需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

最後,回購公司股票。4月12日,中望軟件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於2022年3月30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杜玉林先生《關於提議廣州中望龍騰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回購公司股份的函》。杜玉林先生提議公司以超募資金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已發行的部分人民幣普通股(A 股)股票。

責編:王璐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