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5名民建會員聯名建議:上海保供應“釋放”更多快遞“小哥”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宋傑 | 上海報道

上海防疫防控正進入最喫緊的關鍵階段,有不少上海市民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反映,在一些電商平臺訂的主副食品送達日期不斷被延期,家中的食材已所剩無幾。

4月6日晚,中共上海市委發佈《致全市共產黨員的公開信》,民建上海市委積極響應,於4月7日發佈《致全體民建會員的公開信》,號召全市民建會員凝聚共識、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凝聚智慧、凝聚愛心。連日來,會員們聞令而動,圍繞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大仗硬仗,匯衆智、集合力,踊躍建言、精準建言。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獲悉,近期有25名民建會員在瞭解到上海市民實際需求後,通過電話、視頻會議、微信羣討論等形式,與上海物流企業家協會、上海市供應鏈發展促進會、東航物流、順豐物流、京東美團等交流、調研後聯名向民建中央聯名建議,上海保供應“釋放”更多快遞“小哥”。

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下的單爲何遲遲收不到?物流堵點在哪?“釋放”更多快遞“小哥”又能否解開上海民生“保供”的專業大難題?

上海物資爲何分發不出去?

“上海疫情加劇,我3月20號就去當‘大白’志願者,切身體會到一線街道居委會都很累,也很委屈,他們幾乎承擔了所有的活。因此,我們民建中央青工委牽頭,由25名民建會員聯名建議,提出‘要讓市場主體發揮力量,要優先保障好快遞小哥喫飯、住宿、做核酸,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等7個建議。”民建中央青工委委員金亞東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專訪時說。

金亞東說,可喜的是,目前上海的運力正在恢復,比如上海周邊新建了10多個生活物資大倉,外地司機給上海送貨回去不用隔離14天,增加了4000名快遞小哥,京東、拼多多、美團等四大電商平臺開放,這4個堵點打通後均有好轉。

不過,上海的民生“保供”如今依然緊張。

從發貨地運輸、倉儲、分撥到小區、送到家門口,裝卸問題等均是市場化供應鏈環節。據此,25名民建會員聯名提出,保供的關鍵是供應鏈+物流市場化,要讓市場化主體參與,保障他們的車輛、通行證,快遞小哥、司機、物流等工作人員有核酸做、有飯喫、有地方住。要讓市場主體靠前,讓市場平臺型力量發揮作用。要讓上海的百聯集團、光明集團等國企靠後,做適當兜底。

金亞東認爲,上海接下來要面對的難題是對外切斷疫情外溢,對內物流保供市場化正常化,要讓醫護逐步迴歸原來的崗位。

在這份《關於疫情保供的建議》中,25名民建會員聯名提出並回答了幾個關鍵性問題:

上海的物資短缺嗎?

“物資是有的,但突發封控導致市場供應系統跟不上。以浦東某小區爲例,截至4月14日,該小區已經封閉31天,街道發放過兩次免費蔬菜,居民天天通過電商搶菜搶不到,而各家單買快遞無法準時收取,全靠團購,或是找‘跑腿’加價購買,跑腿少則百元,多則近萬元,按時收費。”

基層街鎮居委會爲何在短期內無法勝任重建蔬菜供應系統的重任?

“基層組織缺乏解決民衆生計的實際經驗,上海近幾十年來天災人禍少,應急管理能力相對生疏。”

物資爲什麼分發不出去?

“現在從事物資分發的主要是非專業的政府工作人員、有通行證的物流單位、快遞小哥和居委會、物業公司以及志願者。物流單位和快遞小哥負責送到小區門口,居委會、物業公司和志願者負責送到家門口。”

“現在物資配送就是‘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這兩天保障奶粉,過幾天估計草紙都要變保障物資了。這是大致的物資流向,但2500萬人的大城市,需求千差萬別,物資很難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家庭之間、小區之間、街道之間、區與區之間,物資的豐富與短缺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小區團購的確解決了大問題,有的小區可以團到一頭豬,要啥有啥,有的小區沒資源,如果一家全是老人,網購也不會,加上居委會忙得顧不上,只能等着餓肚子。但非常時期,掌管物資分配的機構相對短缺,無法專業地統籌規劃。”

怎麼把“小哥”從封控小區“釋放”出來?

“當務之急是物流如何市場化運作,形成流程的閉環可控管理;善用現代企業的高效管理機制、組織運轉經驗和技術能力。”

“當然,小哥‘釋放’後又會有一系列問題——他們晚上回得去小區嗎?住在哪裏?喫什麼?核酸檢測方便嗎?能更快拿到結果嗎?有N95口罩嗎?”

“據我從第三方物流了解,由於主幹線運力不足,通行證辦理困難,末端配送力量不足,多地處於封控狀態,電商內部站點也在出各種激勵政策,增加配送員力量。”金亞東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說。

建議統一管理,“釋放”更多快遞小哥

記者注意到,4月12日,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說,目前,上海在加緊推動外賣等電商平臺騎手復工,不斷加大運力,但不少騎手因爲封控原因還無法上崗,讓市民感覺末端配送不暢。“爲此,我們推動電商平臺增加外援力量:一是加強貨源組織。推動電商平臺加強與主產區聯繫,加大備貨量,將更多生活物資快速運達上海。有的電商平臺採用“鐵路+汽運”的模式,用火車將食品運輸到上海。二是推出保供套餐。推出不同價位、不同配品的套餐包。例如推出多個高頻剛需民生品,加大了米麪糧油、常溫牛奶、方便速食品與自熱鍋以及奶粉、母嬰用品等品類供應,以集採集配的方式送達社區。”

4月13日,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疫情防控期間電商經營活動合規警示》,其中提到:企業要加強倉儲、物流管理,確保依法按約履行配送貨義務。不得任意取消訂單、隨意更換商品;平臺要採取一定措施加強跑腿、代買等服務收費管理,制止騎手惡意加價等不當行爲;堅決杜絕電商平臺內經營者發“疫情財”情況出現。

聚焦上海疫情期間的保供熱點, 25名民建會員向民建中央聯名提出7點建議:

其一,配置專業的實戰經驗軍隊衛勤、物流指揮官顧問團,每天參與市政府保供政策決策的制定,物流供應鏈可以請民企老總“掛帥”。優先對這批市場主體進行專業的核酸檢測和消殺,確保全路徑消毒安全閉環,保障市場化供應。逐步讓多街鎮居委幹部、工作人員和醫生迴歸崗位緩解醫療與民生壓力。

其二,建議政府優先對外賣員、快遞員等每天做核酸檢測,提供住宿地,集中管理。

“不僅僅是同意增加4000‘小哥’搭帳篷。無序地放開,只會徒增疫情風險,應該將更多‘小哥’從封控小區‘釋放’出來,制定疫情下外賣配送的操作指導。政府放手,市場上手,企業負主體責任,人員車輛閉環管理,集中生活,逐步實現隔天核酸,所有企業均可以設定每個人員的電子圍欄(軟件系統後臺非常強,可以定位,可以精確到每個快遞員的電子圍欄),達到平臺化閉環管控。政府組建一支懂物流的內外部監督團隊監督平臺,實地檢查督查即可。”金亞東解釋說。

其三,法律法規處罰要從嚴從快:疫情當前有人倒賣物資,團購差價,靠疫情暴利賣貨掙錢等等。要處理結果不過夜,當天頂格公佈處理處罰結果,形成震懾力。

其四,建議保供要抓住主要矛盾、解決突出問題。

“應在保障總體流程正確、順暢的基礎上,精簡流程、優化設置,按突發事件對物資需求的急迫程度,對物資進行ABC分類管理。一般來說,除急需且稀缺的A+類物資 (如本次上海急缺的核酸試劑、防護服、KN95口罩,消毒,醫藥等)外,對需求量較大的A類物資(新鮮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肉類、蛋類、奶粉等)需要緊急統籌,可以3-7日分1包。BC類物資(冷凍食品、包裝類食品、方便食品和部分日常生活品)不宜過分強調物流的準確性,以免犧牲快速反應能力。同時要倡議非緊急非必須暫不採購運輸。這裏要注意根據物資的緊缺程度及時調整其ABC等級。”金亞東認爲。

其五,建議通行證公開申請標準甚至取消通行證。目前已發放近30000張,管控有難度,已經形成物流的障礙,要立即公開申請標準,不能讓車堵在高速路口檢查點進不來。最終要放開並取消通行證,關注人車碼,形成多碼合一碼,通過法律約束,保障物流,形成物流人員閉環管控即可。

其六,用系統化、表格化解決物流操作的標準化、流程化。標準化、流程化是效率、準確性的基本保障。能運用物流軟件系統的應運用,沒有系統應用相應表格代替。

其七,運用標準化的物流設施設備。應儘量選擇類似通用倉庫的場地作爲應急物流倉庫,並儘可能採用托盤、集裝箱等標準化的物流容器,配備相應的裝卸搬運設備,提高物流作業效率。

金亞東對記者說道:“我愛中國,愛上海,時代的一粒塵埃落在每個人身上都是一座山,大家都不能獨善其身,疫情下暴露的各種意想不到、各種故事、各種問題,需要直面,需要解決。這也是我們作爲民建人、政協人的職責和擔當。期望大家能羣策羣力,尋找好的方法、可執行的方案共渡難關,共同抗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