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加快發展統一的資本市場”。

如何理解統一的資本市場?下一步資本市場的建設該從哪些方面發力?貝殼財經邀請了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邵宇和中航基金首席投資官鄧海清三位嘉賓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資本市場統一大前提下有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能源、生態環境等要素,每個要素彼此之間都有聯繫且環環相扣。”陳靂指出,當前在統一資本市場的建設中,政策的腳步要與時俱進,結合企業實際的困難更好地去幫助企業。

資本市場統一非常重要,助力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新京報貝殼財經:《意見》指出加快發展統一的資本市場,如何理解“統一的”資本市場?

陳靂: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背景下,資本市場的統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具體來看,主要有兩大要點:一是橫向角度,包括區域股權市場如何和其他證券市場板塊良好互動,甚至包括未來新的交易場所如何去統籌規劃。

二是縱向角度,我們現在已經初步構成了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新三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如何把交易所之間的轉板機制打造得更通暢,退出機制更明確,最終實現市場的優勝劣汰。

此外,銀行間的債券市場以及交易所的債券市場如何去形成一個有效的銜接和統一,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無論如何,還是要體現在金融和實體經濟的結合上,最終形成一個二者互幫互助、互相促進的局面。

新京報貝殼財經:《意見》在加快發展統一的資本市場方面提出了8個要點,你主要關注哪一方面?

陳靂:從動產融資方面來看,爲什麼要強調這一要素?首先,現在對整個資本市場而言,尤其是如何幫助一些中小企業脫困並促進其很好地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

其次,從銀行角度以及資本市場角度,如何更好地發揮要素資源的配置,科學又合理地去評估資產價格,最終幫助企業通過各種方式獲得融資,也是一個重要關注點。

可以看到,整個資本市場統一大前提下有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能源、生態環境等要素,每個要素彼此之間都有聯繫且環環相扣。

所以當前在統一資本市場的建設中,政策的腳步要與時俱進,結合一些新的事物去做優化,結合企業實際的困難更好地去幫助企業,這也是建設統一的資本市場最終要實現的目的。

新京報貝殼財經:區域性股權市場如何與證券市場板塊進行合作銜接?在銜接的過程中可能需要注意什麼?

陳靂:區域股權市場面對的更多是發展中的企業,即中小企業、民營經濟佔比非常高,而這些企業的股權融資訴求又比較迫切,可以說,區域股權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着未來加快建設統一的資本市場,更多也是讓這些企業有一個更好地發展方向。

那麼如何把區域股權市場和更上一層的市場打通?比如,在區域股權市場裏面,可以規範相關標準,加強區域股權市場和整個交易所市場的銜接;建立數據庫,讓一些好的企業入庫,儘快地能夠在主板、科創板等市場獲得發展和融資。

需要注意的是,各個區域間發展不均衡,除了標準制定和聯通之外,更重要的是結合區域市場的特點,尤其是企業及所在行業的特點,進行更頂層的設計,這樣市場的銜接也會更好一些。

要讓市場發揮優勝劣汰作用,資本市場做強需解決3方面問題

新京報貝殼財經:從中短期來看,在疫情的當下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有什麼建議?

陳靂:一是要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幫助企業更多獲得直接融資。直接融資的比重上升會使得企業更好的實現高質量發展,起碼在現金流環節有所保障。

二是有些實體企業是成長性的,對於企業成長期及持續融資問題要重點去幫扶。從科創板的設計及北交所的導向來看,也是爲了解決像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科技成長型企業的問題。

科創板也好,還是主板也好,始終要注意保持有進有出,讓一些違法的企業、真正不好的企業快速出清,讓市場發揮優勝劣汰的作用,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公平、公開、公正。而優勝劣汰需要通過統一大市場的建設來更好落地。

最後,在服務實體經濟的時候,還要關注方式方法,尤其是對可能存在的一些風險進行未雨綢繆,做好預期管理。只有把這些工作逐一做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纔不會是一句空話。

新京報貝殼財經:我國的資本市場距離做大做強還有多遠?

陳靂:歸根結底,資本市場想要做強需解決三方面的問題。

第一,上市公司要強。最終的投資標的不是靠講故事去融資,而是紮紮實實地高質量發展,從小到大,做成行業甚至全球的龍頭。自然而然市場給予上市公司的估值會越來越好,越來越持續。

第二,從參與者、投資者角度來講,合理的估值定價、中長期的價值投資也是資本市場極力引導的價值觀。也只有這樣,資本市場才能穩中有進地發展,而不是暴漲暴跌。

最後,“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是一直在強調的重點。好的制度能夠給予實體企業更好的發展環境、更多的鼓勵創新,同時維護公平性、公正性。自然而然大家都能夠分享到市場從小到大,從數量增長到質量增長的紅利。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