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訊(記者 張燕) 銀行網點減少和櫃員轉型一直是近年來銀行業討論的熱點話題。據媒體統計,在2021年商業銀行機構退出列表中,合計有2805個銀行網點終止營業,比上一年減少889個。

近期,隨着各家銀行陸續披露2021年財報,銀行網點進一步收縮的現象再一次引起關注。相關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六家國有行的營業網點數和員工總數與上年相比都出現了大幅縮減。其中,除交行未公佈網點數量外,其餘五家國有行披露的網點數量比2020年末合計減少566個。而在員工數量方面,工、農、中、交、郵儲等五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員工數量均較上年末合計減少了13345人。

針對這一情況,4月15日,在國新辦舉行的一季度銀行業保險業運行發展情況發佈會上,銀保監會首席檢查官、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朝弟表示,商業銀行的實體網點出現收縮,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象。但是這並不意味着我國銀行業市場正在收縮,相反,在當前信息化、網絡化水平高度發展的環境下,這是一個正常現象。

王朝弟認爲,銀行出現網點人流量下降、客戶消費習慣改變的現象,客觀上要求銀行重塑組織架構,創新體制機制,爲老百姓提供更加便利的電子化、自動化服務。

“現在一般老百姓在金融服務過程中,手機、網絡信息化的應用水平在全球是比較高的,甚至是最高的。特別是年輕同志,可能出門已經很少有帶現金的習慣了。這是經濟金融發展、信息化發展對金融行業帶來的一種深刻變化。”他進一步解釋稱。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瞭解到,近年來,銀行業對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日益重視。一方面,大部分銀行網點通過推進數字化轉型,在加強手機銀行、APP等線上業務處理能力的同時,在銀行網點設置了諸如“智能櫃檯”、“智能化一體機”等自助服務,銀行業務的離櫃率逐漸走高。另一方面,在從業人員結構調整上,信息科技人員的佔比正在逐年增加。以郵儲銀行爲例。2020年,該行科技人員佔比約爲2.31%,截至2021年末,郵儲銀行的科技人員佔比已提升至2.76%。

隨着數字化轉型的普及,如今隨意走進一家銀行網點,會發現網點的“高櫃”(辦理業務的櫃檯)已經越來越少,甚至有銀行只設置一個“高櫃”處理接待業務,取現、存款、轉賬、辦卡等傳統業務全部轉移到了由客戶自主完成的智能櫃檯上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數字化轉型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也爲一些老年人制造了“數字鴻溝”。對於一些不習慣線上操作,不熟悉智能櫃檯的老年人來說,智能金融服務的普惠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王朝弟表示,在撤銷部分網點的同時,銀保監會引領商業銀行在一些地區新設一些網點。網點數量和員工隊伍總體上來看保持了基本穩定的態勢。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繼續引領銀行保險機構確立差異化發展戰略,進一步提高分支機構佈局的科學性、合理性、有序性。

“客觀上要求我們重塑組織架構,創新體制機制,爲老百姓提供更加便利的電子化、自動化服務。另一方面,大型銀行,包括所有的商業銀行需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增強分支機構佈局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持續完善網點佈局,優化人員結構,加強金融服務空白和薄弱地區的支持。”王朝弟說。

(版權屬《中國經濟週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