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時代的日系霸主,砸2500億轉型電動車

來源:華爾街見聞

日本第二大車企本田全面推進電動化。

在席捲全球的電動化浪潮中,日系車企本是最不積極的一方。

固守氫能路線,在電動化轉型上投入的遲疑,讓日系車企無論是技術還是銷量,都遠遜於其他電動車廠商。

如今,隨着特斯拉的全球爆火,新能源市場的全面爆發,日系車企也迅速轉身了。

繼去年12月底豐田宣佈加速電氣化轉型後,4月12日,日本第二大車企本田汽車也公佈了一份頗爲“激進”的電氣化戰略,計劃未來十年裏投入約人民幣4066億元研發經費,其中2541億元會用於純電動車及軟件領域。

本田向外展現出了要All in電氣化轉型的姿態。

本田、豐田這類日系車企加速轉型,意味着電動車的全球化競爭更加激烈了,目前跑在前面的特斯拉、比亞迪等,未必是能笑到最後的贏家;隨着更多資本、玩家的加入,全球電動車的格局在不斷重塑之中。

時不我待,本田這位傳統燃油車時代的技術咖,接下來必須加快腳步了。

激進

4 月 12 日,一向以“保守”著稱的本田,拿出了一份全方位、顛覆性的電氣化轉型戰藍圖。

本田介紹,要在未來10年拿出5萬億日元(約合2541億元人民幣)投入到電氣化和軟件技術領域,其中囊括研發費用和單獨投資;在此期間,本田的總體研發費用預算約爲8萬億日元(約合4066億元人民幣)。

這樣的投資力度雖然不及大衆、寶馬等歐系車企。但是根據自身盈利水平匹配和以往的猶豫的態度相比,可以稱得上是非常有魄力。

財報顯示,2021年本田的淨利潤錄得7954億日元,約合403.7億元人民幣。按照本田上述的10年投資計劃,這意味着相當於幾乎將2021年全年利潤投入研發;其中六成投入電氣化。

此外,本田也大刀闊斧進行組織重構,以適應電氣化轉型。

本田汽車CEO三部敏宏提出了個大膽的想法:從現有的按摩托車、汽車、動力產品劃分的組織架構中,分離出具有未來核心競爭力的“電動產品和服務、電池、能源、移動電源包、氫燃料”,以及與此關聯的 “軟件和網聯化領域”,將它們合爲一體,成立了一個新的組織 “業務開發本部“。

新的業務開發本部將會是本田電氣化的中樞系統,靈活適配本田各類產品線,並強化產品間的跨域協同。

迄今爲止,尚未有一家傳統車企像本田一樣,爲電動化改革量身定做一套全新的組織架構。

實際上一年前,剛履新的三部敏宏就發佈了 “全面電氣化” 的目標,本田成爲日本首家公開停售燃油車型的車企,計劃在 2040 年將全面停售燃油車,換成純電和燃料電池車接替。

整體而言,本田的電動化投資改革力度之大令人驚歎。

本田的目標是,到 2030 年將在全球市場推出 30 款純電動汽車,計劃年產量超過 200 萬輛。中國市場是大頭。本田計劃到 2027 年在中國推出 10 款電動汽車,約佔其全球電動車型投放計劃的三分之一。

三部敏宏旋表示,新的規劃對於本田電氣化轉型、重塑本田競爭力極爲重要。

不過從本田公佈的這份電氣化規劃也可以看到,其並不甘於放棄堅守了多年的氫能源汽路線。

與其他傳統車企的電動化轉型目標不同,本田的電氣化戰略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是要投入到氫燃料電池汽車(HFCV) 和混合動力汽車上。後兩者在2030年時佔本田汽車全球銷量佔比在60%左右。

本田解釋稱,爲了要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會採取多方面、多元化的解決方案,而不是簡單地將發動機替換爲電池。

看到如此令人鼓舞,甚至頗具雄心的戰略,業界對本田電動化轉型的質疑也少了許多。然而想要徹底改革其整個汽車業務,以適應不斷增長的電動汽車世界,眼下的本田還有很多需要快速改革的地方。

鉅變

推動本田祭出如此大動作的,是無可迴避的新能源浪潮。

在傳統的燃油車領域,本田是個知名的“技術咖”。然而新能源汽車時代的來臨,讓這家老牌技術大咖也“坐不住”了。

本田汽車的銷售已現疲態。2021年本田全球銷售448萬輛,同比僅增長1%。佔其三成市場的中國,銷售約爲156萬輛,同比下滑4%。面對新能源車企動輒成倍的增速,壓力的確不小。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大爆發之下,特斯拉、比亞迪、“蔚小理”這些電動車先鋒佔據了先機,而本田這樣的老牌燃油車企卻顯得如此落寞。

包括本田在內,許多傳統車企不願意在電動車浪潮裏,重演柯達、諾基亞的命運。

不過本田僅憑現在的技術儲備和研發,很難迅速跟上同行們。三部敏宏也意識到這點,他指出,電氣化的“高檻”,本田無法憑一己之力翻越。

本田選擇了結盟。在美國,本田拉來了通用汽車,採購電池以及共同開發新車型;在中國則是進一步綁定寧德時代,並進一步合資車企的研發投入;甚至本田還跨界拉來了索尼合作開發電動汽車,據悉,合作的電動汽車將於 2025 年開始銷售。

三部敏宏解釋稱,像與通用的合作,就能夠讓本田在有效發展自身業務的同時,具有成本效益。能夠讓雙方共同開發的電動汽車可以在任一工廠生產。

甚至本田還提出,希望能夠努力轉變業務模式。從一家以完全銷售硬件的公司,轉變爲爲客戶提供複合型解決方案的公司,在電氣化的過程中將汽車等終端與數據、電池等與用戶和社會相連接,打造跨領域的互聯平臺。

這像是說,本田也希望和特斯拉一樣,通過服務和功能收費賺錢。這對技術咖的本田來說,似乎有點難以想象,但也讓外界對老牌車企在新世界的轉型,有了更多期待。

隨着豐田、本田等以產品品質著稱的日系車企殺入,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也愈發熱鬧了。

過去幾年,新勢力公司靠着激進的產品策略以及商業模式攻城略地,將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瓜分。除了大衆汽車、比亞迪外,傳統的車企似乎失聲。

另一面,卻是除了特斯拉外,蔚小理”銷量去年未過10萬輛,仍在翻越規模大山的路上。

而全球汽車銷售TOP10的門檻是250萬輛,隨着這些老牌車企裹挾着上下游席捲向新能源汽車,競爭也將回到產品、技術與安全性等汽車更爲本質屬性上。

之前,大衆、奔馳等老牌燃油巨頭,也早就開始了電動化轉型。大衆分拆保時捷上市、寶馬推出傳統7系的純電動版i7等。到2025年每年交付200萬輛純電動車,也成了汽車龍頭們電氣化的初步目標。

這些老玩家們都是奔着特斯拉去的。通用CEO瑪麗·巴拉便極爲自信地說,通用電動汽車銷量絕對可以在2025年時超越特斯拉。

憋着一股氣的老牌汽車公司們,與造車新勢力們勢必在未來3-5年裏進行一場混戰。裹挾着電池廠商、材料供應商,接下來會是市場深度洗牌的階段。

一個全新的格局仍在演變當中。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