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特派記者 隋鑫 陳欣 柳玉鵬]是火災引發彈藥爆炸還是被烏克蘭反艦導彈擊中?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於14日在暴風雨中沉沒,對於其艦體嚴重受損的原因,俄烏各執一詞。俄方損失重要軍艦正值外界猜測“頓巴斯決戰”一觸即發之際,一些西方政客和媒體趁機發起唱衰俄軍的輿論攻勢,聲稱這對俄羅斯而言意味着“沉重打擊”,外界對俄海軍能力的看法將因此動搖。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爲,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主要在陸上展開,失去“莫斯科”號產生的影響相對有限。與此同時,西方持續渲染俄羅斯的“核威脅”。首次就俄烏戰爭公開發表評論的美國中情局局長伯恩斯14日稱,不能對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掉以輕心,即便他尚未看到任何“實際證據”。俄羅斯人在西方輿論中一直充滿“攻擊性”,但他們其實一再強調,自己是被迫應對北約擴張。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14日表示,如果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波羅的海地區的無核地位就無從談起,因爲俄方不得不“恢復平衡”。

“沉重打擊”?

“‘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被拖往目的地港口時,由於大火損壞了船體而失去穩定性。”俄羅斯國防部14日發表聲明說,該軍艦已在暴風雨中沉沒。據外媒報道,俄軍原定將“莫斯科”號拖至克里米亞港口進行維修。

烏克蘭當局14日聲稱,“莫斯科”號是被烏軍“海王星”反艦導彈擊中後而沉沒的。但俄羅斯表示,艦體嚴重受損是由於軍艦起火而導致彈藥爆炸。500多名船員在爆炸後撤離。

美國政府14日稱,尚無足夠信息能夠確認“莫斯科”號被導彈擊中。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說,作爲一名退役海軍少將,五角大樓發言人柯比14日猜測爆炸原因時稱,很多東西在軍艦上爆炸都能造成廣泛、重大的損害,它也可能受到外力破壞,比如導彈、魚雷,艦體內部也可能發生燃料起火、工程起火等事故。他認爲,損失“莫斯科”號將對俄羅斯的作戰能力產生影響。“可以肯定的是,當前事態發展對俄羅斯而言是一個沉重打擊。”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14日聲稱。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自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在黑海的艦隊被用於向烏克蘭城市發射巡航導彈,目標是燃料庫、軍事基地以及其他基礎設施。

一些西方媒體趁機唱衰俄羅斯,強調配備16枚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莫斯科”號是一艘強大的軍艦,是俄黑海艦隊的“力量象徵”,如果烏克蘭的說法屬實,那麼將動搖外界對俄羅斯海軍能力的看法。CNN引述一份美國智庫的報告說,這要麼表明俄羅斯防空系統存在缺陷,要麼反映俄海軍損害控制能力不足、安全程序鬆懈。

“我不相信軍艦被烏軍導彈擊沉的說法。”俄羅斯“自由媒體”15日引述俄軍事專家伊先科的話說,導彈要準確命中彈藥庫“需要難以置信的運氣”,烏克蘭的反艦導彈被認爲沒有這樣的能力,“理論上來說,北約反艦導彈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沒有信息表明烏克蘭擁有這種導彈”。

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專家卡申則認爲,如果船員全部獲救,那麼“莫斯科”號沉沒僅是一種聲譽上的巨大損失。這艘軍艦服役已有40年時間,短程防空能力薄弱。俄羅斯商業諮詢通訊社引述俄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克拉姆尼克的話說,儘管“莫斯科”號在2018年至2020年進行過維修,但並未像“烏斯季諾夫元帥”號巡洋艦那樣進行深度改造。

對於損失“莫斯科”號將給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造成多大影響,塞瓦斯托波爾獨聯體國家研究所所長謝爾蓋·戈爾巴喬夫14日對“政治導航”網站說,該軍艦設有控制海上行動的指揮部,它沉沒後,俄軍將着手應對作戰指揮、信息聯通等方面的限制。

CNN採訪的美國戰爭研究所的分析人士認爲,這是一個“相對較小的打擊”,該軍艦主要用於對烏克蘭機場、後勤中心等設施發動導彈襲擊,俄羅斯擁有陸基系統和戰機,可以做到同樣的事情。俄學者克拉姆尼克表示,當前俄軍在烏克蘭的行動主要集中在陸地上。

發出核威脅?

據路透社報道,15日凌晨,烏克蘭多地傳出劇烈的爆炸聲,包括基輔、南部城市赫爾松、東部城市哈爾科夫等。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15日表示,俄軍艦使用“口徑”高精度海基遠程導彈對基輔郊區一處軍工廠實施打擊,摧毀其中遠程防空導彈系統以及反艦導彈的生產和維修車間。

“爲回應基輔民族主義當局對俄羅斯境內進行的任何恐怖性襲擊或破壞活動,(我們)對基輔目標實施導彈打擊的數量和規模將會加大。”科納申科夫說。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道,與烏克蘭接壤的俄布良斯克州克里莫沃14日遭到烏軍炮擊,造成7人受傷,包括一名孕婦。俄軍方披露,14日對克里莫沃發動襲擊的一架烏克蘭米-8直升機在返回空軍基地途中被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系統擊落。

另據《紐約時報》15日報道,俄軍似乎即將佔領戰略港口城市馬裏烏波爾,如果這成爲現實,那麼莫斯科將迎來重大勝利。烏克蘭國防部發言人莫圖茲亞尼克15日表示,俄羅斯首次使用遠程轟炸機攻打馬裏烏波爾,巷戰仍在進行中。俄總統新聞祕書佩斯科夫同一天說,“特別軍事行動”所有任務都將完成,克里姆林宮對此毫不懷疑。

隨着俄烏軍事衝突或很快進入關鍵新階段,美國中情局局長伯恩斯14日首次就這場戰爭發表公開評論。據美國《國會山報》報道,伯恩斯聲稱,面臨“潛在絕境”的俄總統普京可能使用戰術核武器或者低當量核武器,但他同時說,截至目前沒有看到俄軍採取部署核武器等行動的“實際證據”。

伯恩斯表態的同一天,西方媒體炒作俄羅斯發出“明確的核威脅”,起因是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當日在社交網站上寫道,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將迫使俄羅斯加強西北邊防,“在這種情況下,波羅的海地區的無核地位無從談起,因爲(我們)必須恢復平衡”。英國路透社引述他的話說,芬蘭和瑞典必須明白這一點,如果不明白,那麼它們將面對靠近家門口的地方有核武器和高超音速導彈的境況。

“截至目前,俄羅斯沒有、也未打算採取這樣的步驟,但如果逼迫我們,那麼好吧。”梅德韋傑夫表示,俄羅斯會冷靜地應對北約擴張,保持頭腦清醒。路透社評論稱,梅德韋傑夫所言意味着,俄羅斯可能在加里寧格勒部署核武器,該州南鄰波蘭,東部和東北部與立陶宛接壤,是俄羅斯的一塊“飛地”。

在俄軍事專家哈特列夫看來,如果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那麼俄羅斯必須應對的一個基本問題是:北約會在這兩個國家的領土上部署什麼武器?可能是導彈系統。如果是這樣,俄羅斯的地面部隊、軍用航空以及防空系統將不得不加強聖彼得堡周邊地區的防禦。

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15日警告,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將對雙邊關係和整個歐洲安全架構產生後果,其國家安全無法得到加強,“它們將發現自己處於北約最前沿”。

“歐盟正把自己逼入死衚衕”

《紐約時報》14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話披露稱,歐盟準備以分階段的形式對俄羅斯實行石油禁運。這一決定將產生重大政治和經濟影響。歐盟成員國領導人最早將於4月24日法國總統第二輪投票後對石油禁運草案進行協商,以確保油價上漲不會抬高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候選人勒龐而損害現任總統馬克龍的選情。

“歐盟正把自己逼入死衚衕。”俄“自由媒體”15日評論說,實施對俄製裁、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將歐盟拉入與俄羅斯的衝突中。俄《消息報》15日引述俄前副外長卡拉辛的話說,歐盟正試圖通過代理人來扼殺俄羅斯經濟,但這樣的決定只會讓已陷入困境的國際局勢難上加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