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張曉慧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程維妙)4月16日,在2022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張曉慧表示,在當前外部環境錯綜複雜、充滿不確定性,國內經濟結構轉型迫切的今天,我們必須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宏觀政策的着力點應當放在如何增加有效投資和支持擴大消費上。

張曉慧稱,近期,最受大家關注的莫過於國內疫情和俄烏衝突兩大事件,它們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影響都十分重大。

疫情影響之下,國內經濟階段性下行壓力陡增,不同市場主體更是分化嚴重,尤其是居於供應鏈下游和接觸性消費以及服務行業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困難加劇,需求收縮壓力也隨之加大。同時,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國際金融市場波動顯著加大,避險情緒高漲,俄烏衝突也從大宗商品價格、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貿易和投資合作等方面給我國經濟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我們不僅要做好應對輸入性通脹的準備,也要時刻警惕美國對我經濟金融機構實施次級制裁和長臂管轄的風險。”張曉慧說道。

她進一步表示,疫情持續蔓延以及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複雜態勢要求我們必須把眼光放得更長遠,堅持“以我爲主”的宏觀政策,增強政策定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穩住預期,最大限度地推動經濟穩定健康高質量發展。

疫情暴發以來,我國沒有搞“大水漫灌”,不過很多國家頻頻“放水”,通脹上升。對於市場擔心的證券投資跨境資金階段性流出、人民幣匯率穩定面臨挑戰等問題,張曉慧認爲,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但經濟中這些不確定性也都真實考驗着中國金融政策的內在穩定性、前瞻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提示我們必須認真加以應對。

她表示,回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發展之路,一條最重要的啓示就是要在發展中解決矛盾問題,發展是第一位的。在當前外部環境錯綜複雜、充滿不確定性,國內經濟結構轉型迫切的今天,我們必須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宏觀政策的着力點應當放在如何增加有效投資和支持擴大消費上。

如何高質量發展?張曉慧表示,當下,中國正在積極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開展“碳達峯”和“碳中和”的中國行動等等。這些努力無疑都在不斷豐富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而金融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的“造血”功能大有可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