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宛其 王敏 唐亞華 鄒帥 李秋涵

來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近期疫情的反覆,打亂了許多人的生活、工作節奏,很多人陷入對病毒的恐懼和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中,一些人甚至出現了壓力過大、焦慮、煩躁、抑鬱等心理問題。

這一現象不容忽視。此前,國家衛健委曾發佈新冠肺炎緊急心理干預指導原則,爲有需要的人羣提供幫助和指引。

深燃和五位曾陷入情緒焦慮的年輕人聊了聊,他們或是被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消息干擾,或是在隔離斷掉線下社交後感到不適,或是在居家後對事業前景深深擔憂,身體和精神狀態變得越來越差,有的甚至止不住在深夜崩潰大哭。

不過,他們發現,只要積極地去找解決辦法,事情總會往好的方面發展。

他們中有人在社區被封之後,選擇去做一線志願者,儘管工作任務繁重,但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自己的情緒也在變好;有人學校被封,不得不在宿舍隔離,開始健身、做視頻、讓自己充實起來;有人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和小區的人一起攻克難關,也獲得成就感;有人因爲擔心寵物安置,情緒崩潰之後和朋友一起積極找解決辦法;有人在對未來感到焦躁不安時,找到看紀錄片的方式,獲得心靈疏導。

儘管大家的方式多種多樣,但保持運動、保持忙碌、保持溝通,是大部分人緩解低落情緒的方式。讓自己充實起來,把焦慮的情緒轉移出去,大部分人認爲很有效。

不過,心理問題因人而異,他們找到的解決辦法僅作爲參考,如果大家覺得自己遇到心理問題難以排解,還是要及時求助專業醫生。

三十多天只到過戶外一次,靠運動、和家人打電話舒緩情緒

珊珊 | 21歲 大學生

我們學校是從3月11日開始封寢室的,封了大概二十多天後,宿舍樓出現了陽性病例,我們不得不轉移到另一個校區的宿舍樓進行單獨隔離。相當於這三十多天裏,我只到過戶外一次。

在轉移之前,我就已經有一些焦慮了。我們住在原寢室,還有家的感覺,還能和同學在一起,每天一起上課,互相交流。但不得不承認,線上網課會影響學習效果,畢竟不能像線下一樣交流。而且被隔離在宿舍樓後,也沒辦法好好洗澡,生活也被影響。

情緒最低落的時候,是得知我們要轉移進行單獨隔離,可能是對未知的恐懼、對孤獨感的擔憂,總之,那天下午突然就情緒爆發,開始止不住的哭泣流淚。和家人視頻電話時,看到我一直哭,他們也十分擔心。

但也沒辦法,日子在往前走,轉移單獨隔離的日子還是如約來了。不過,轉移過來之後,我開始有意識的調整狀態。

總結下來,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健身、總結輸出、和家人朋友們交流。

首先是健身。既然沒辦法出門,不如趁這段時間減肥瘦身,提升自己。我給自己制定的規劃是早上上課之前鍛鍊1小時,晚上7點左右再跟着視頻學跳舞1小時。實踐下來,我發現,一場大汗淋漓,真的可以治癒很多不開心。

其次,還是要讓自己忙起來。下課後如果實在學不進去,也不強求自己。但也不能讓自己完全閒下來,人一閒下來,就容易想東想西。比如,我會在一些社交平臺上發自己的隔離Vlog,分享日常,儘可能輸出總結,讓自己忙起來。

此外,就是和親人朋友交流,在視頻電話聊天中,還能多瞭解一些外面的情況。

這幾天,我也和很多我們班的同學交流過,發現大多數人都會遇到情緒上的低谷。尤其是女生,原本就可能比較敏感,很多人已經偷偷哭了好多次。

我自己有過上次的情緒低谷期大哭之後,安慰同學時,不會勸她們說不要哭了,而是告訴她們,想哭就哭吧,可能哭着哭着自己就好了,傷感的情緒發泄出來或許比悶在心裏更好一些。

身體和事業雙重焦慮,努力讓自己“只去考慮明天做什麼”

Julien | 29歲 上海雙孖醫療美容門診部聯合創始人

我在上海,居家隔離快一個月了。我們小區團購做得不錯,物資上目前沒有問題,我主要的焦慮來自於身體和事業。

一方面,我以往每月有20多天在健身房,我的所有健身裝備甚至是生活中需要的指甲刀、隱形眼鏡護理液都放在健身房。居家後我手裏沒有任何健身裝備,加上家裏環境所限,我基本上沒法運動。不能出門,也無心打扮自己,整個人形象失控。

我已經快把能看的電視劇、電影都看完了,每天過得渾渾噩噩的,但解封時間不定,身體和精神狀態都很差。

另外一大方面的焦慮來自事業。我們的醫美醫院一個月停業,房租水電、員工基本工資還得承擔,現金流的壓力很大。客戶維護也沒辦法做,因爲大家都在操心生存問題。而且我們家是精品買手店風格的醫美機構,即使解封了,我們這種非剛需項目,也不一定能很快恢復。以及,我們的一些商業上的規劃也被迫擱淺。

很多人居家辦公,最起碼收入不受影響,像我這種小私營實體業主,壓力確實不小。我自己對這樣的狀態經歷了一個先震驚,後拒絕,再接受的過程。

現在我會要求自己每天早睡,保持充足的睡眠,時常跟好朋友聊天,給自己安排一些自媒體寫作任務,少去刷網絡上那些沒有可靠來源的信息。找到一個樂趣也很有效,我喜歡籃球,最近我連非主隊的比賽直播都看,時間會過得快一點。

還有一個是要積極參與社區活動。我們樓裏的保潔因爲疫情不過來打掃了,我們這個單元的20戶住戶建了一個羣,我們會接龍每天有一戶出一個人給整個樓門口、電梯等公共區打掃和消毒。羣裏有一個人在做小區志願者,小區的防疫狀況他都第一時間通知我們,哪棟有確診了,他就會出畫一個圖,圈出確診的樓,告訴大家如果要下去扔垃圾,怎麼繞開走。

我們周邊樓都有確診病例,只有我們這棟樓一個病例都沒有,可能就是因爲我們很早就開始自發消毒,這件事讓我們都很有成就感,能感覺到大家一起共克時艱,像是我們集體在守護這棟樓。

我有一個朋友給人做線上療愈,她教給我一些方法,比如畫畫,把情緒抒發出來,再把畫扔掉,或者唱歌錄下來,再刪掉。總之就是把負面情緒畫出來或唱出來,再帶走。

我近來會努力讓自己放棄思考長遠計劃,只去考慮明天做什麼,工作上不能解決的事情就先扔在一邊。等到正式解封的那一天,我再重新去做長遠計劃。

我們小區團購的炸雞明天就能到,現在能喫一次炸雞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療愈。

小區被封后做志願者,用每天的勞動對抗焦慮

蔣玲 | 38歲 個體戶

我所在的社區現在是疫情封控區,正常的朋友聚會、工作洽談已經無法進行,現在只能待在家裏,少部分時間能和鄰居接觸,對外交流只能上網。

我平時是一個特別開朗的人,也很愛交朋友,和家人、朋友相處也很直接,有什麼就說什麼,想到什麼就去做。疫情這兩年,我變得更加內斂,遇到糟心的事,慢慢學會忍耐,甚至迴避。

現在,我還是一名一線志願者,每天要巡邏,充實但也有壓力。像平時穿上防護服,戴上口罩也會感覺悶,有時爬樓梯,身體還會不舒服。我以前可以睡到八點半自然醒,現在每天早上五、六點鐘就會醒過來,會想着隨時待命,可能有任務要分配給我。一忙起來,喫飯也就隨便扒拉幾口,只要喫飽就行。

好在,我現在在有意識地調節自己,比如,再忙也會抽空坐下來靜一靜,聽一些舒緩的音樂。還會把在做志願者時遇到的開心的事,跟家人分享,跟親朋好友們在網上聊一聊。他們也會鼓勵、關心我,會經常拍漂亮的畫、春天的花發給我。我看到這些治癒的東西,會稍微開心一點。

我知道很多人的焦慮來自網上鋪天蓋地的消息,我之前也會被一些人在網上的言論氣到,現在則只會在網上看新聞,儘量減少去看評論或是沒有權威來源的信息,告誡自己不要一味的沉溺到低落的心情當中去,會給自己加油鼓勁,心裏會想,社會上還是有很多積極的人和事,他們在默默付出,家裏也有愛你的人在默默的愛你。

我還有一個建議,多去發掘和欣賞身邊溫暖的人,多去看看美好的事物。我之所以去做志願者,發現自己在幫助別人,去捐贈一些物資給到需要的人時,自己也在慢慢好起來。

我現在就是把對疫情的焦慮,轉化到每天的勞動中,就覺得自己能夠元氣滿滿。

害怕寵物沒法安置哭了一夜,對抗emo的方法就是去找解決辦法

朋朋 | 24歲 傳媒行業

我已經在家隔離快一個月了。

焦慮是從隔離期的中段開始的,因爲在家待了太久,每天都是一樣的生活,早上定鬧鐘搶菜,神經緊張,時不時還要盯着羣裏的消息,生怕錯過團購。後來,我們小區有陽性病例了,我每天只倒一次垃圾,消殺盯得更緊了。

發現自己開始焦慮之後,我跟朋友聊過,跟她吐槽了很多事。雖然我不是自己一個人住,但是來自遠方的正常生活的朋友的聲音,還是會給我帶來很多寬慰。

在我們倆的聊天中,我發現焦慮最終還是要靠行動來緩解,因爲我的許多情緒都是有原因的,必須去解決。

我家裏養了一隻貓。小區有陽性病例之後,我時刻擔心自己和男朋友會轉陽,那時候貓該怎麼辦?有一天晚上我擔心得失眠,一晚上沒睡,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天快亮了我才睡了一會兒,六點又起來搶菜,再下樓做核酸。

白天我跟朋友說了我的焦慮,我們在微博上看到很多可以安置寵物的志願者信息,以及遇見突發狀況時應該說的話,收集了這些之後,我心裏有了點底,我們的貓還是得靠自己來保護。

在日常飲食上,我也想了很多辦法。我按小紅書的筆記,把綠葉菜洗乾淨擦乾裝到保鮮袋裏,這樣可以保存久一點。家裏有一些蘿蔔和土豆,我們就把土豆做成餅,也可以多喫好幾次,蘿蔔擦成絲可以做蘿蔔丸子。

我已經把愛看的情景喜劇重溫了一遍,每天給貓拍拍視頻,跟朋友聊聊天,讓自己儘量抽離。

總之,我的方法就是:直面問題、解決問題。我相信情緒都是有理由的,生活停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沒停,儘可能地想辦法吧。我和朋友還約定好,解封之前要瘦下來,然後一起去喫火鍋或者其他好喫的,只要能踏踏實實坐在外面喫飯就行。

擔心失業總在半夜驚醒,最後在紀錄片裏找慰藉

夏夢 | 29歲 編導

2022年,最讓我焦慮的是我的工作。我快要30歲了,常常想,現在就業環境不好,如果碰上公司裁員,找不到工作要怎麼辦?

我的領導感受到我低迷的氣息,總開導我,不要想得太多,想太多反而是束縛。但這幫不了我,反而更讓我焦慮,懷疑自己做新嘗試是不是不對,是不是人就該待在舒適區。

我很難和這種情緒對抗,那段時間,我一直做一些亂七八糟的夢,連續一個月半夜三點多突然醒來,然後很久都睡不着。

之前遇到心理問題要求助,我會找心理諮詢師做長線的聊天,幫助自己向內探索。但老實說,這挺花錢的。我當時的情況是,諮詢兩個小時,收費400塊錢,後續還要再去。對我來說,這筆消費壓力並不輕鬆。我去了一次,當時感覺釋放了,但後續沒有交流,心態又收回去了。感覺一次沒有太大用,我需要長期的療程。

一些朋友建議我看紀錄片,平時我比較浮躁,工作也忙,今年終於機緣巧合翻了幾部出來看,還是有效果。

我發現紀錄片是最直接的能真實呈現人的載體,是能讓人獲得心靈安寧的東西。我現在還記得第一次看紀錄片《人間世》,醫院裏的生老病死,那種直擊人心的東西給我帶來的觸動。這部片子呈現了很多人的困境,那些都是活生生的東西,能讓我覺得我和世界有聯繫,原來我不是孤單的一個人,所有人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

即便在那樣的困境裏,人還是有向上的生命力,讓我特別有力量。

之後我一有空就看紀錄片,還看了《人生第一次》《文學的日常》。《文學的日常》這部紀錄片我現在纔看了兩集,但感覺文學家看世界的方式,真的特別浪漫,特別童真,他們心裏有那種湧動的、噴薄的情緒,能感染人。我發現,像我這種比較內向的人適合用這樣的方式來調節。

紀錄片是能轉移我注意力,讓我身體和心靈獲得輕盈的東西,希望對別人也有幫助。

*題圖及文中配圖來源於Pexels。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蔣玲、珊珊、朋朋、夏夢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