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袁璐

“激光電視無輻射,長時間觀看也不會造成眼睛疲勞”“視覺舒適度比紙質閱讀還高出20%以上!”疫情之下,上網課成爲很多孩子的日常,電視廠商也瞄準了這一“商機”,紛紛勸說家長將激光電視作爲首選,更是將各種護眼功能吹得天花亂墜。

主打健康牌、動輒兩三萬元的激光電視真的護眼嗎?在記者的走訪中,銷售人員不僅在“誰護眼、誰傷眼”的說法上各執一詞,展示的測試報告也是自相矛盾。

■ 焦慮

爲了孩子再貴也得買

“貴是貴,但爲了孩子,這錢也得花呀!”住在豐臺區春風和院的聶先生咬了咬牙,最終購買了一臺長虹的90英寸4K激光電視。“嘀嘀”聲中,收銀臺的POS機吐出一張小票,顯示消費金額爲20000元。

這一價格遠高於液晶電視的售價。以目前市場上最暢銷的70英寸電視爲例,一臺長虹70英寸4K超高清液晶電視機僅需3299元。護眼,成爲聶先生購買激光電視的最重要理由,“孩子上網課,得保護視力。”

受疫情影響,孩子上網課的時間增多。“一天6節課,一節課40分鐘左右。相當於一天至少盯着電子屏幕4個小時。”學生小好的媽媽表示,擔心孩子眼睛負擔加重成爲近期家長羣裏最熱門的話題。“才小學5年級,班上35個同學就已經有20個人近視了,再這麼總盯着屏幕,近視恐怕還得加深!”

■ 矛盾

測試報告說法不一

“給孩子買電視,激光電視絕對是首選!”在蘇寧易購薈聚店,海信激光電視的銷售人員乾脆地說:“這個電視的視覺舒適度比看書本還要高出20%!”

該銷售人員一邊敲着一臺88英寸激光電視屏幕,一邊對記者表示,電視屏幕就是一塊“板”,本身不發光,對孩子眼睛沒有直射光源的刺激,就跟孩子在教室裏看黑板是一樣的。

除了不發光,“離近了看也沒事”也成爲激光電視銷售的主要賣點。“這麼大的電視,離這麼近看,孩子的眼睛能受得了嗎?”門店內,市民魯女士忍不住質疑。該銷售人員斬釘截鐵地回應稱:“沒事!看激光電視可以離得更近。”

門店的地板上也展示出液晶電視和激光電視的觀看距離對比圖:75英寸的激光電視,只需隔2米遠,而同等距離只能觀看43英寸的液晶電視。

爲了證明自己所說的“可靠”,銷售人員還向記者展示了一份“激光電視視覺健康測試證書”,內容爲北京協和醫院的眼科專家團隊和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賽西實驗室做的一項評測,結果是:長時間觀看液晶電視會產生一定的眼脹、眼痛、眼乾澀,而觀看激光電視,受試者沒有明顯的視力變化和眼部不適感受,更有利於保護眼部的健康。

“液晶電視底色看着特別亮,一會兒眼睛就受不了了,好多孩子就是因爲這個變成近視眼。但激光電視怎麼看都不會眼疲勞,還沒有輻射。”長虹激光電視的銷售人員給記者打了個比方,“液晶電視好比太陽光,激光電視好比月亮光。”

令人詫異的是,記者前腳剛踏出海信門店,隔壁的索尼門店銷售人員就主動叫住了記者,並表示:“給孩子買護眼電視呀?激光電視是最傷眼的!可別被人忽悠了。”創維門店的銷售人員也直接“拆臺”,稱激光電視傷眼睛是最嚴重的。“您自己就能測出來,打開手機照相模式就能看到激光電視頻閃有多厲害,更容易造成孩子視覺疲勞。”

爲證明自己所言非虛,這位銷售也向記者出示了一份來自北京兒童醫院的測試報告,顯示“4K超大屏液晶電視對人眼視覺疲勞的影響要小於激光電視,用眼更健康。”

■ 調查

原理解釋南轅北轍

激光電視究竟怎麼護眼或傷眼?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對於背後的核心原理,不但同一品類電視的銷售在說法上起了“內訌”,不同品類的電視銷售的解釋更是南轅北轍,令人莫衷一是。

“激光電視護眼是因爲漫反射原理,通過漫反射到屏幕後再將畫面呈現給眼睛,沒那麼刺眼。”海信的銷售人員對漫反射大加誇讚。當記者提出激光電視的亮度和色彩飽和度明顯低於液晶電視時,銷售則激動地辯稱,正是因爲激光電視亮度沒那麼高,所以護眼。“液晶和OLED電視顏色就很鮮豔,但這不是自然顏色,太傷眼睛了。”

長虹的銷售人員則將激光電視能護眼首先歸結於尺寸,大尺寸的電視屏幕,一定程度上會讓眼球增加移動,避免長時間保持專注而眼睛乾澀、疲勞。同時,按其所說,廠家有新升級的視覺算法,對450納米以下的有害短波藍光可以99.99%有效隔絕,“要知道,藍光是最傷眼睛的。”

但是,其口中最傷眼的藍光,到了另一位銷售人員口中,卻又成了“查無實據”,“目前沒有藍光導致近視的直接證據,某些廣告宣稱的無有害藍光就能護眼,根本沒科學依據。”

索尼電視的銷售人員則將矛頭指向了“漫反射”,指責說這是在用誤區忽悠消費者。“大夥兒以爲這個產品是反射光,屏幕沒那麼亮就更護眼。但居家使用,白天受環境光影響,激光電視的顯色、亮度、清晰度、對比度等各方面都上不去,反而會讓眼睛使勁盯着看,加重眼睛疲勞。”

自相矛盾的種種說法,讓普通消費者如墜雲霧。

■ 建議

科學用眼遵循“320”

“科學護眼不是簡單地購買一臺護眼電視就能解決的。”北京同仁醫院眼科醫學視光中心朱建波表示,目前兒童和青少年患近視眼的人數越來越多,近視眼發病的年齡越來越小,而年齡越小近視的進展情況通常也會比較快、比較嚴重。

朱建波解釋,近視眼最主要的成因,就是近距離用眼過多,而在室外的活動較少,孩子的眼睛不能有一個充分的遠近調節。此外還有部分遺傳和營養的因素。“科學用眼的關鍵在於讀寫姿勢要正確,比如身體離桌邊有一拳、眼睛離書本有一尺、手指離筆尖有一寸。”

“科學用眼還應遵循‘320’原則,當近距離用眼20分鐘的時候,要休息20秒,注視20英尺(6米)遠的地方,合理控制‘視屏時間’。”朱建波稱,眼科醫生的共識是提倡孩子們每天的室外活動時間不少於兩個小時,每週不少於十個小時,在有陽光的室外活動效果會更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