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費天元)4月18日至22日,由新湖期貨主辦的“第八屆中國大宗商品線上論壇周”以線上直播的形式舉行。在首日的宏觀經濟主論壇上,新湖期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文勝在發表致辭時表示,隨着期貨和衍生品法三讀後的即將出臺,期貨行業將迎來更好更新的發展。

馬文勝說,中國期貨行業三十年的發展從量變到質變,近兩年在高質量發展的環境下進一步出現了量變,這些更高質量下的量變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規模的量變。無論市場的交易規模還是客戶託管資產規模,無論場內規模還是場外規模,近兩年都有快速增長。目前已上市的70個期貨、21個期權品種,大部分正在爲相應產業鏈發揮着價格發現、風險管理的職責。

二是市場參與法人數量、規模的提升。期貨市場多品種、多工具、多服務體系的建立,使得衆多產業鏈企業可以利用市場價格信號或市場工具,在外部環境不穩定的今天,平滑產業鏈上下游、平衡企業經營,爲企業提升競爭力服務。

三是期貨公司盈利規模的上升。期貨公司隨着近幾年發展創新,逐步形成以風險管理、資產管理、經紀代理的三合一經營主體,大大增強了期貨公司的服務能力。期貨業在服務實體經濟上創新了諸如“保險+期貨”“含權貿易”等模式,既讓行業功能得到落地,同時也展現了期貨公司的服務價值。

四是中國期貨市場影響力的上升。期貨及衍生品交易形成的價格對宏觀政策決策和實施有着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目前中國期貨市場上市品種已經基本囊括現貨產業鏈1000億產值的大宗商品。這些品種組合的指數,可以提前於CPI、PPI,成爲宏觀政策決策的參考。

馬文勝強調,上述市場變化,也將推動我國期貨市場發展進一步深化。

首先,在大宗商品價格基本面研究問題上,中國基本面研究愈發重要。過去研究大宗商品更看重美國利率、海外金融政策,這個情況在近幾年發生了變化。比如國內上市的大宗商品,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中國基本面、中國定價。由此來看,注重中國基本面研究、注重中國實體產業調研會越來越重要。

其次,是中國大宗商品期貨價格的定價權問題。今年LME鎳事件以及前年負油價事件,表明在發生系統性風險或某些特定環境下,海外市場已經失去作爲現貨產業鏈定價基準的能力。與此同時,中國期貨市場近三十年形成的運營模式、監管模式,特別是以服務實體經濟爲基礎的市場運行體系,有着很大優勢。中國商品期貨市場不僅在交易量上國際排名前列,在定價上也開始具備國際競爭力。

最後,是期貨市場功能進一步拓寬問題。在實踐中看到,目前中國期貨市場具備對宏觀經濟政策的價格參考作用、對產業鏈穩定的平滑作用、對實體企業風險管理作用以及對資本市場資產配置作用。如何進一步發揮和拓寬市場功能,將是下一步期貨市場建設的重點課題。

馬文勝補充道,隨着期貨和衍生品法三讀後的即將出臺,期貨行業將迎來更好更新的發展,新湖期貨將積極做好準備。新湖期貨近兩年發展迅速,正在從單一賣方業務向“賣方+買方”、以買方專業化業務促賣方服務型業務發展的模式轉型。新湖期貨2021年經紀、資管、場外衍生品、期現、做市商業務都取得了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增長。在中國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今天,新湖期貨願爲各位客戶、投資者提供更加有質量的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