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林堅)訊 論起今天表現最弱的板塊,非大金融莫屬,這其中,銀行板塊受招商銀行大跌影響最大,保險板塊與券商板塊同樣跌幅居前。

從券商板塊來看,東方證券因配股影響,開盤不久即封跌停板,財達證券、國聯證券、國盛金控、中銀證券、華林證券、長城證券等跌幅均超過5%。南京證券國金證券是唯二上漲的券商股。月線來看,券商指已連跌4個月。其中,東方證券、廣發證券、財達證券、東方財富、國聯證券、興業證券今年以來跌幅均超過25%。

值得注意的是,東方證券今日出現在龍虎榜上,買入金額最大的前5名中,機構專用席位買入3230.7萬元,排在第一位,佔總成交比重1.91%。

券商板塊近期連續大跌,究竟是何原因衝擊?在部分策略分析師以及非銀金融研究人士看來,與今年以來涉及證券行業多重利空因素疊加施壓有關,而上週五降準不及預期也是重要導火索。

回望四個月以來,在美聯儲加息壓力、俄烏衝突、全球疫情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A 股市場出現了較大回落,券商股遭遇了多重不利因素衝擊:一是各業務板塊,特別是經紀、自營受到衝擊較大,一季度營業收入及淨利潤滑坡已是不爭事實;二是重要股東集中減持,引來投資者擔憂;三是再融資加速,每次再融資方案推出,往往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四是降準不及預期,券商板塊與其他金融板塊同受衝擊;五是近期破發浪潮愈演愈烈,券商跟投成爲包袱,也形成了一定負面效應。

不利因素一:降準力度不及預期,大金融受挫

降準力度不及預期,是今日地產與大金融板塊大跌的一個重要因素。

對於央行本次25個基點的降準力度。多家機構認爲,這是一次“剋制”的降準。國盛證券認爲,本次降準後,繼續降準概率已經大大降低,但降息的窗口並未關上,預計仍可能下調LPR(最快4月20日),也有可能下調銀行的存款利率加點幅度。

不利因素二:開年來自營、經紀等遭遇嚴峻挑戰

市場對於券商亮眼的年報已經鈍感,反而是一季度業績“肉眼可見的不好”,給券商股表現平添隱憂。就在4月12日,中信證券率先發布一季度業績快報,營收同比下降7.2%,業績普遍性不好,已成共識。

財聯社記者從行業多方採訪獲悉,由於市場環境以及業務轉型等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經紀、自營、信用業務等多項業務正受到影響。多數機構認爲,今年一季度券商營收與淨利潤會出現下滑,這樣看來,2022年券商或將面臨業績的爬坡考驗。

經紀業務作爲大部分券商的壓艙石,受挫已是事實,交易與代銷收入大幅下滑已不可避免。深圳證券業協會公佈的1月深圳轄區數據可見一斑,其中,營業部總營業收入環比下滑31.91%,總利潤環比下滑31.91%,金融產品銷售收入環比驟降89.16%。

自營業務收入一直是近年來排名第一二的收入來源,開年來的行情顯然不給自營業務太多機會。中金公司直接預計券商一季度投資業務同比減少51%,環比減少61%,公司認爲,一方面,方向性自營投資收入或呈現回落、科創板及PE跟投等被動方向性敞口加大當期投資波動;另一方面,市場風險偏好謹慎或使得客需驅動的資本中介類業務活躍度降低。

不利因素三:破發大面積出現,跟投+包銷浮虧成重壓

新股破發也已成爲趨勢,這給券商跟投業務帶來了挑戰。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上市99只新股,其中已有57只出現破發。由於科創板跟投制度,25只科創板新股破發的影響下,海通證券、國泰君安、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長城證券、華泰證券、方正證券、民生證券、申萬宏源等多家券商跟投出現浮虧。

根據規定,券商跟投科創板公司需要鎖定2年,上述這些浮虧只是暫時的,而兩年前參與跟投的券商,如今由於持股公司股價跌破發行價,浮虧已經板上釘釘,只看何時出手。另據財聯社記者梳理後發現,加之還有打新者多次棄購,今年券商包銷比例加大,券商投資浮虧或進一步加劇。

不利因素四:再融資難換取認可,市場“用腳投票”

作爲資本驅動型金融企業,券商股密集開啓再融資成爲板塊承壓的又一重要因素。壓力的主要來源是投資者的“用腳”投票、不買單的態度。

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共落地了31個券商再融資項目,其中,今年以來,規模宏大的中信證券配股正式落地,銀河證券規模達78億元可轉債發行結果正式出爐,財通證券配股有效認購資金總額達到71.72億元,券商再融資的“補血”敘事引起市場熱議。東方證券、國金證券、長城證券以及浙商證券的再融資申請也獲得證監會批覆,發行在即。

再融資賦予了券商股進一步展業的底氣,但也換來了二級市場的冷漠。4月18日,東方證券就因配股而引發大跌,封死跌停板。就在4月17日晚間,東方證券發佈168億元配股公告信息。從此次配股募集資金的用途來看,投行、兩融、自營業務成爲重頭戲。

公告顯示,此次東方證券A股配股的股權登記日爲4月20日,按照每10股配售2.8股的比例向全體股東配售。發行價格爲8.46元/股。4月21日(T+1日)至2022年4月28日(T+6日),東方證券A股股票將停止交易。有分析人士指出,對於股東來說,配股意味着將直接面臨攤薄即期回報的風險,投資者並不樂於接納配股。

不僅是配股,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中信證券、銀河證券、財通證券多家券商在發佈再融資計劃前後都遇到了明顯的股價波動壓力。

不利因素五:券商股東們集中減持引發“恐懼”

再融資若視爲券商“加法”的話,股東們的減持計劃則就看成“減法”,這引發的恐懼也瀰漫了近四個月。

今年以來,東方財富、中銀證券、天風證券、中原證券、華安證券、國信證券、紅塔證券、第一創業、南京證券等均發佈了減持相關公告。其中,中銀證券、紅塔證券、天風證券、華安證券股東減持情況較爲突出。

從公告數量上來看,中銀證券今年以來發布股份減持公告多達5次,其股東江西銅業及其一致行動人已接連公告減持兩次。對於減持,中銀證券回覆稱,理解投資者的心情。不過公司部分流通股東因自身發展需求等原因減持了公司股份,作爲財務投資者屬於正常的經營行爲。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華安證券也是今年以來股東減持的典型案例,被四大股東集體減持,實屬罕見。4月11日晚間,華安證券披露股東減持方案,其股東安徽國控集團、安徽交控資本、安徽省能源集團、皖能電力(後三者爲安徽國控集團一致行動人)合計減持1.79億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8%,若以華安證券當天收盤價計算,上述股東擬減持部分參考市值約爲8.82億元。受減持影響,華安證券股價再度下跌,目前股價已接近近三年的底部。

機構:券商板塊低估值顯現配置價值

4月已逐漸接近尾聲,結構性觸底回升似乎尚未到來,券商股將何去何從?該防禦還是進攻?這個疑惑懸於鍾愛非銀板塊的投資者心尖。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機構還是長期看好該板塊後市動能,並對未來行情作出預判。開源證券認爲,當下證券公司龍頭標的估值仍然較低,降準落地提振穩增長信心,後續穩增長政策加碼有望繼續利好證券板塊。

中信建投認爲,未來一個月是關鍵觀察期,這主要是由於國內疫情、國內防疫和經濟政策、全球通脹、海外加息和縮表預期目前仍然處於預期偏負面或混沌的狀態。而未來一個月是這些情況明朗或邊際改善的關鍵觀察期,市場或將迎來確認築底完成的條件。關於上海疫情、封控與復工、4月底政治局會議對後續經濟政策的定調、全球通脹情況和加息預期等一系列問題也是未來重要觀察點。

也有多家機構指出,降準落地利於板塊估值修復,長遠來看,券商股其實應當受益。中金公司研報就指出,穩增長政策的持續發力有助於當前已處於底部估值區間的券商板塊迎來修復行情,建議關注低估值的龍頭券商以及財富、資管業務領先的特色公司。

東吳證券認爲,推動券商和資本市場建設的一系列政策(保險資金、收益互換新規、綜合賬戶以及全面推行註冊制)陸續出臺,利好FICC、財富管理及大投行產業鏈。長期盈利中樞確定性抬升:財富管理業務持續增長,渠道、產品和投顧均深度受益;衍生品規模保持較快增長,新產品陸續推出疊加制度持續規範,FICC構成核心增量;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加速科創板和北交所帶來新增量,同時註冊制改革也帶來存量業務制度紅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