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8%

4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2022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覈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70178億元,同比增長4.8%,較2021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3%。關於經濟數據的進一步解讀,我們來連線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

一季度數據亮眼 超出市場預期

《全球財經連線》:你如何看待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的表現?

徐洪才:一季度數據非常靚麗。GDP的實際增長爲4.8%,環比爲1.3%,折成年率爲5.2%,超過市場預期。說明前期各項政策提前發力,取得了效果。效果主要體現在一些關鍵性的數據上。比如9.3%的投資增長,是來之不易的。財政政策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基建投資、製造業投資,包括我們金融機構,都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另外,內需消費方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雖然是在低位徘徊,但也錄得3.3%的增長,說明整體來看,內需有所提振。外需方面,外貿進出口錄得10.7%的增長,在全球經濟增長回落、壓力加大的情況下,表現不錯。

此外,物價保持相對穩定。一季度CPI爲1.1%,在全球通脹壓力較大的背景下,我國的通脹率保持在合理、溫和的水平,實屬不易。

就業也非常好。很重要的一個指標是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1%,高於GDP增長0.3個百分點。說明就業、六保六穩,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相關政策落實到位。

整體來看,主要的宏觀經濟指標都非常好。與全球經濟表現相較,中國可以說是一枝獨秀。

全年5.5%增長目標有望實現

《全球財經連線》:在內外部形勢面臨挑戰增多的背景下,今年如何能夠實現5.5%的增長目標?

徐洪才: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國經濟增長可能會呈現一個前低後高的走勢。去年是前高後低。從去年底止跌企穩,一季度出現迴轉反彈,未來二季度趁勢而上,全年5.5%的增長目標,是非常有可能實現的。

加大政策執行力度

徐洪才:想要達成這一目標,相關政策還是要加大執行力度,宏觀政策要穩。尤其是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近期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力度較爲溫和。細水長流,小步快走,保持了一個穩健的節奏。定向調控也在發力,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在財政政策方面,減稅降費退稅政策要落實好,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要“好鋼使在刀刃上”。

應儘可能降低疫情影響

徐洪才:現在大家擔心的是供應鏈的衝擊,尤其是局部地區疫情的反覆。我認爲,下一步要把疫情的防控和供應鏈、經濟復工復產的常態化工作有效結合起來。不能搞“一刀切”,儘可能避免疫情的反覆所導致的負面影響。

維持實體經濟平穩向好 穩定市場預期

徐洪才:眼下,外部的形勢非常糟糕。一是地緣政治的風險依然在延續。二是美聯儲加息力度還會加大,可能因此傳導到我們國內金融體系。金融市場波動性加大、風險加大。

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我們的中央銀行及相關監管部門,還是要順勢而爲、因勢利導,保證宏觀經濟、宏觀金融政策的相對穩定性。尤其要關注目前中美之間的同期國債收益率出現倒掛的情況。我們要把控住政策的力度和節奏,維護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在合理均衡的基礎之上相對穩定,穩定市場預期,這一點至關重要。

從根本上講,只要我們維持、維護實體經濟平穩向好的趨勢,對金融市場的信心自然就會有。因此,我們要從容不迫,保持戰略定力,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國內的宏觀經濟大盤穩住,金融市場也會穩定。這是應對複雜多變的外部形勢的理性選擇。

央行宣佈全面降準0.25個百分點

央行年內首次降準如期而至。中國人民銀行4月15日宣佈,將於4月2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並向部分城商行和農商行額外多降0.25個百分點。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全面降准將對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範若瀅爲我們帶來她的解讀。

降準利好股市、債市

《全球財經連線》:降准將如何影響債市、股市?

範若瀅:降準對股市和債市而言都是較大的利好因素。第一方面,有利於整體提高市場的預期。降準政策的實施表明貨幣政策仍在進一步發力,滿足了政策的寬鬆預期,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扭轉當前市場的悲觀情緒。

第二方面,有利於改善市場流動性。降準釋放較大規模的長期資金,能夠改善市場的流動性局面,提高市場的風險偏好。

第三個方面是通過降準加大了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有利於實體經濟整體的恢復和發展,進而對資本市場形成有效的支撐。

A股具備較好的中長期前景

《全球財經連線》:如何看待接下來的A股走勢?

範若瀅:從A股面臨的情況來看,總體上我們認爲,當前我國內外部環境面臨的不確定性依然較大。

從外部來看,俄烏衝突導致的國際政經格局還在加速演變當中,全球經濟滯脹的風險進一步加大,我國面臨的通脹壓力也進一步增強。

從內部來看,新一輪的疫情集中爆發,對當前的經濟、金融、供需兩端都帶來了明顯的衝擊。從一季度整體數據來看,3月份以來我國經濟景氣度明顯下行。這些對A股來說都是偏負面的影響,預計短期,A股還會延續震盪走勢的態勢。

但整體上我們認爲,A股的估值已經到了相對的歷史低位,隨着未來穩增長政策的持續加碼,A股仍將會具備比較好的中長期前景。

預計跟穩增長相關的基建板塊,以及前期超跌的成長板塊,如軍工、半導體等都將有較好的優勢。

國家統計局:下階段房地產市場有望逐步趨穩

國家統計局1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0.7%,而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13.8%,商品房銷售額下降22.7%。在銷售下降的情況下,房地產投資保持一定增長。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18日表示,儘管當前房地產銷售在下降,但是也要看到,隨着多地適度放開限購限售,降低公積金使用門檻,加快購房貸款審批等,部分城市的住房需求有所釋放,銷售面積降幅有所收窄。下階段全國商品房銷售下行的態勢可能得到緩解。

21世紀經濟報道地產課題組研究總監張敏爲我們分析樓市的情況。

房地產市場還未真正回暖

張敏: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房地產市場的信息非常密集,越來越多的城市出臺了穩樓市政策,包括降準對市場的影響,但是從數據上看,房地產市場還沒有真正地回暖,如何綜合理解這些信號呢,從政策層面上來看,有一條邏輯線是很明顯的,去年下半年信貸政策收緊之後,房地產市場經歷了比較明顯的降溫,緊接着監管部門又出臺了一些糾偏措施,包括支持合理需求的釋放,所以越來越多的城市嘗試出臺穩樓市政策,對市場環境進行改善。但是從數據上看,這些政策的效果目前還不明顯。通過今天發佈的一季度房地產數據能夠看到,不管是投資、銷售、拿地,還是企業資金鍊等指標都不是特別好。這也說明了一些問題,比如政策要傳導到市場終端是需要時間的,另外,一些地方政策力度不夠,不能起到真正提振市場的作用,同時還有疫情防控的影響。

政策效果將逐漸顯現

張敏:但從短期來看,政策的趨勢是不會改變的,所以現在出臺穩樓市政策的城市越來越多,對於市場的提振力度也越來越大。比如從最初的三四線城市到鄭州、哈爾濱、昆明等一些省會城市、中心城市,再到最近的南京、蘇州等強二線城市都開始出臺政策。限購、限售政策都開始放鬆,這些政策的效果也會慢慢顯現。

目前房地產市場最缺的有兩點,第一是信心,或者說預期,因爲目前買賣雙方的信心都沒有完全恢復;第二是購買力,這一點雖然沒有很細緻的評估,但是過去兩年來,疫情等因素對住房購買力有一定的影響,這些影響現在都需要慢慢地恢復。從現有政策上來看,一方面有預期的引導,另一方面也通過降槓桿等措施來提升購買力。

市場有望很快恢復平穩

張敏:目前這些穩樓市政策能否起到作用?一方面從我們國家所處的城市化進程階段來看,房地產的需求是存在的,只不過現在處於階段性的盤整期,一旦盤整期結束了,合理的需求釋放了,市場就會回溫。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需求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這種改善性需求的佔比較高。

回溫的過程有可能因爲疫情防控受到一些阻礙,下一步我們還需要密切監測市場的變化,尤其是一線城市、中心城市市場的變化。歷次市場升溫是沿着熱點城市到非熱點城市,由中心城市帶動非中心城市的路徑進行,一旦升溫的信號出現,整個市場的變化會非常明顯,所以未來一段時間我們需要繼續監測市場。另外,外部環境也存在一定不確定性。這是房地產市場目前面臨的情況,但是在現有的政策下,(相信)市場可以很快恢復平穩,購房信心也會慢慢恢復。

相關文章